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85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包括:储能轮、示能一轮部件、示能二轮部件、示能四轮部件、公转轮、行星轮部件、示能五轮片、示能六轮片、限位钉、示能指针、条轴、条盒轮、表盘和示能刻度盘;储能轮固定在条轴上,并与行星轮部件相啮合;行星轮部件与示能四轮部件相啮合;示能四轮部件与示能五轮片相啮合;示能五轮片与示能六轮片相啮合;示能指针在示能四轮部件的驱动下旋转,通过表盘上的示能刻度盘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示能一轮部件与示能二轮部件相啮合;示能二轮部件与公转轮相啮合;行星轮部件的行星轮轴固定在公转轮上。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佩戴者可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机械表发条能量的释放程度,及时补充发条能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表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机械手表走时能量是由发条提供的,发条被卷紧时储存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决定着手表走时时间的长短,其弹性势能越大,手表的走时时间越长。手表运行时,发条逐渐将其储存的弹性势能转换为机械能,为手表的运行提供能源。当发条储存的弹性势能全部释放出来之后,手表便失去能源供应而停止运行。为了使机械手表能够连续不断地运行下去,佩带者就必须在其发条的弹性势能完全释放出来之前及时卷紧发条。为了使佩带者及时卷紧发条,有的机械式手表设置有用来指示发条储能情况的发条示能机构。已有的机械表的发条示能机构包括设置在表盘上的示能指针和圆弧形示能刻度盘,用示能指针所指示的圆弧形示能刻度盘上的刻度来指示手表发条当时的储能情况。但是,上述已有的机械表的发条示能机构存在以下缺点示能指针旋转的角度最大不超过180°,使得示能刻度盘上的刻度间距不够大佩带者观察起来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的机械表的发条示能机构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直观显示手表发条储能情况的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包括储能轮、示能一轮部件、示能二轮部件、示能四轮部件、公转轮、行星轮部件、示能五轮片、示能六轮片、限位钉、示能指针、条轴、条盒轮、表盘和示能刻度盘;所述的储能轮固定在条轴上,并与行星轮部件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与示能四轮部件相啮合;所述的示能四轮部件与示能五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五轮片与示能六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指针在示能四轮部件的驱动下旋转,通过表盘上的示能刻度盘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轮部件与示能二轮部件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轮部件与公转轮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的行星轮轴固定在公转轮上,从而使得行星轮部件绕行星轮轴自转的同时绕公转轮的中心公转。所述的行星轮部件包括行星轮片和行星齿轴;所述的行星轮片与行星齿轴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四轮部件包括示能四轮片和示能四齿轴,所述的示能四轮片与示能四齿轴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行星齿轴与示能四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四齿轴与示能五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五轮片与示能六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指针在示能四齿轴驱动下旋转,与表盘上的示能刻度盘一起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六轮片上形成有一个圆弧形通孔;所述的限位钉的下端固定在夹板上,其上端位于示能六轮片上的圆弧形通孔内。所述的示能一轮部件包括示能一轮片和示能一齿轴;所述的示能一轮片与示能一齿轴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一齿轴与示能二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轮部件包括示能二轮片和示能二齿轴;所述的示能二轮片与示能二齿轴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二齿轴与公转轮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一齿轴与示能二轮片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齿轴与公转轮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轴固定在公转轮上,行星轮部件绕行星轮轴自转同时绕公转轮中心公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示能指针旋转的角度达到300°,使得示能指针所指示的圆弧形示能刻度盘上的刻度的间距加大了很多,佩戴者可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机械表发条能量的释放程度,从而及时地补充发条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的示能指针在表盘上的指示状态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当发条完全拧紧时的储能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当发条完全释放时的示能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储能轮 2示能一轮部件3示能一齿轴 4示能一轮片5示能二轮部件6示能二齿轴7示能二轮片 8公转轮9行星轮轴10行星轮部件11行星齿轴 12行星轮片 13示能四轮部件 14示能四齿轴15示能四轮片16示能五轮片17示能六轮片18限位钉19示能指针 20条轴21条盒轮22表盘23示能刻度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a和图4b所示,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包括储能轮1、示能一轮部件2、示能二轮部件5、示能四轮部件13、公转轮8、行星轮部件10、示能五轮片16、示能六轮片17、限位钉18、示能指针19、条轴20、条盒轮21、表盘22和示能刻度盘23;所述的储能轮1固定在条轴20上,并与行星轮部件10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10与示能四轮部件13相啮合;所述的示能四轮部件13与示能五轮片16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五轮片16与示能六轮片17相啮合;所述的示能指针19在示能四轮部件13驱动下旋转,通过表盘22上的示能刻度盘23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轮部件2与示能二轮部件5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轮部件5与公转轮8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10的行星轮轴9固定在公转轮8上,从而使得行星轮部件10绕行星轮轴9自转的同时绕公转轮8的中心公转。更具体地说,所述的行星轮部件10包括行星轮片12和行星齿轴11;所述的行星轮片12与行星齿轴11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四轮部件13包括示能四轮片15和示能四齿轴14;所述的示能四轮片15与示能四齿轴14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行星齿轴11与示能四轮片15相啮合;所述的示能四齿轴14与示能五轮片16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五轮片16与示能六轮片17相啮合;所述的示能指针19在示能四齿轴14驱动下旋转,与表盘22上的示能刻度盘23一起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六轮片17上形成有一个圆弧形通孔;所述的限位钉18的下端固定在夹板(图中未示出)上,其上端位于示能六轮片17上的圆弧形通孔内。所述的示能一轮部件2包括示能一轮片4和示能一齿轴3;所述的示能一轮片4与示能一齿轴3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二轮部件5包括示能二轮片7和示能二齿轴6;所述的示能二轮片7与示能二齿轴6压合成一体结构;所述的示能一齿轴3与示能二轮片7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齿轴6与公转轮8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轴9固定在公转轮8上,行星轮部件10绕行星轮轴9自转同时绕公转轮8中心公转;所述的行星齿轴11与示能四轮片15相啮合。下面对本技术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的工作过程加以说明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手表在正常走时过程中,条盒轮21逆时针向转动,使发条逐渐释放能量,由于示能一轮片4与条盒轮21相啮合,所以条盒轮21带动示能一轮部件2顺时针旋转;由于示能一轮片4与示能一齿轴3压合成一体结构,而且示能一齿轴3与示能二轮片6相啮合,所以示能一齿轴3带动示能二轮部件5逆时针向旋转;由于示能二轮片7与示能二齿轴6压合成一体结构,而且示能二齿轴6与公转轮8相啮合,因此示能二齿轴6带动公转轮8顺时针向旋转;由于行星轮轴9固定在公转轮8上,所以行星轮部件10在绕行星轮轴9逆时针自转的同时绕公转轮8的中心顺时针向公转;由于行星轮部件10是由行星轮片12与行星齿轴11压合成一体结构的,且行星齿轴11与示能四轮片15相啮合,因此行星齿轴11带动示能四轮部件13顺时针向旋转;由于示能四轮片15与示能四齿轴14压合成一体结构,且示能四齿轴14与示能五轮片16相啮合,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表发条能量显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轮(1)、示能一轮部件(2)、示能二轮部件(5)、示能四轮部件(13)、公转轮(8)、行星轮部件(10)、示能五轮片(16)、示能六轮片(17)、限位钉(18)、示能指针(19)、条轴(20)、条盒轮(28)、表盘(22)和示能刻度盘(23);所述的储能轮(1)固定在条轴(20)上,并与行星轮部件(10)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10)与示能四轮部件(13)相啮合;所述的示能四轮部件(13)与示能五轮片(16)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五轮片(16)与示能六轮片(17)相啮合;所述的示能指针(19)在示能四轮部件(13)的驱动下旋转,通过表盘(22)上的示能刻度盘(23)指示发条储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轮部件(2)与示能二轮部件(5)相啮合;所述的示能二轮部件(5)与公转轮(8)相啮合;所述的行星轮部件(10)的行星轮轴(9)固定在公转轮(8)上,从而使得行星轮部件(10)绕行星轮轴(9)自转的同时绕公转轮(8)的中心公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维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