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纵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554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定时器用零部件,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优点:由于将擒纵轮工作面由两个相交斜面,改为圆弧形工作面。因此,克服了开机后定时器不工作的情况。(*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定时器用零部件,主要用于定时。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在申请此专利前所生产的机械定时器用擒纵轮,其齿轮的齿工作面为两个相交斜面(见附图5)。不足点在使用过程中,偶然会出现开机后定时器不工作的情况,俗称“开出停”。本技术的设计目的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擒纵轮齿结构的改进,使之能够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开出停”。本技术的设计方案在机械定时器中,造成开机时定时器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在于擒纵机构瞬时的非正常动作,也就是说擒纵轮的轮齿结构设计不科学,存在缺陷。擒纵装置顾名思义,即为一锁一冲的意思。由于在锁与冲的两个面上有一交点,在非正常工作状态时交点处形成死角,使整个擒纵装置卡死,造成了“开出停”。本技术为了彻底解决“开出停”的存在,消除死角,在结构设计上将原来构成擒纵轮工作面的两个相交斜面,改为圆弧形工作面。目的在万一出现非正常动作时,对整个擒纵装置不起干扰作用,保证了定时器的正常工作,不会发生“开出停”的现象。其结构方案擒纵轮,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齿轮的齿数为2个或4个或8个或15个。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由于将擒纵轮工作面由两个相交斜面,改为圆弧形工作面。因此,克服了开机后定时器不工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图1是擒纵轮(15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擒纵轮(4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擒纵轮轮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机械定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擒纵轮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以叙述。实施例1(图1~图3)擒纵轮,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齿轮的齿数为2个或4个或8个或15个,不同齿数的选择,其定时的时间不同。实施例2(图1~图4)在现有机械定时器(图4)中,除擒纵轮结构外,其它结构均不变,然后将本专利技术的擒纵轮取代现有的擒纵轮,就可实现本技术的设计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擒纵轮,其特征是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擒纵轮,其特征是齿轮的齿数为2个或4个或8个或15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定时器用零部件,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优点:由于将擒纵轮工作面由两个相交斜面,改为圆弧形工作面。因此,克服了开机后定时器不工作的情况。文档编号G04B15/14GK2388623SQ9924218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王祖法 申请人:余杭市福来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擒纵轮,其特征是:齿轮的齿尖(4)呈圆弧结构,齿身的一面呈凸起圆弧结构(3)、另一面呈凹圆弧结构(5)且均与齿尖(4)呈圆弧连接,齿根与齿轮的轮体(1)呈凹圆弧连接(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法
申请(专利权)人:余杭市福来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