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进气装置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516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气进气装置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油气进气装置包含外壳、两路进气道以及加热装置;外壳具有内腔并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两路进气道设置于内腔内,并可切换地连通于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两路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不同;加热装置设置于内腔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油气进气装置设置于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时,使得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能够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灵活的控制加热装置以及油气的流动路径,在不进行零部件拆装的情况下,快速实现测定方法的变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进气装置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
本技术涉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进气装置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
技术介绍
抗爆指数是燃油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汽油抗爆指数又称辛烷值,辛烷值是汽油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俗称汽油标号。抗爆指数体现的是汽油在内燃发动机中燃烧的抗爆震性能,各国采用的辛烷值测定标准方法并不相同。例如,ASTM/D2699(ISO5164)和ASTM/D2700(ISO5163)分别采用研究法和马达法试验条件来测定辛烷值,对应的国内标准为GB/T503-2016《汽油辛烷值测定法(马达法)》、GB/T5487-2015《汽油辛烷值测定法(研究法)》。马达法辛烷值测定条件较苛刻,要求发动机转速为900r/min、进气温度149℃,它反映汽车在高速、重负荷条件下行驶的汽油抗爆性。而研究法辛烷值测定条件则比较缓和,其要求发动机转速为600r/min、进气温度为室温,此反映汽车在市区慢速行驶时的汽油抗爆性。对同一种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比马达法辛烷值高约0~15个单位,两者之间差值称敏感性或敏感度。在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进行辛烷值测定的过程中,当需要由研究法切换到马达法时,首先需要拆掉气化器、四个储油杯及支架,在安装上用于加热油气的油气混合加热器后,再装上气化器、四个储油杯及支架,此时油气的进气温度则能够被油气混合加热器加热到测定要求的149℃。反之,当需要由马达法切换到研究法时,则首先要拆掉气化器、四个储油杯、支架及油气混合加热器,再装上气化器、四个储油杯及支架,此时油气的进气温度则恢复至常温。另外,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造成发动机进气是一个复杂的脉动和谐振过程。简言之,进气道里的空气是一波一波被活塞脉动式吸入的,进气波有一定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谐振频率与进气道的几何参数有关,如果某个转速下进气波的谐振频率正好和发动机气门开闭配合的好,则发动机此转速下的充气效率最高。不同冲程、缸径的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其所需的谐振频率不同。辛烷值试验机其进气系统并未按充气效率最高而设计,而是为一特定值,以保证一定的充气效率可调裕度,便于在不同环境温湿度情况下提高辛烷值测定的重复性。研究法和马达法发动机转速不同,进气温度也不同,因此对油气的进气速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具体来说,研究法要求的进气速度较低,马达法要求的进气速度较高,而在油气的初始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一定且难以调节时,现有技术通常将马达法下使用的油气混合加热器的出气口设置的更小,从而提高油气从油气混合加热器中流出的速度,进而提高进入发动机中油气的进气速度。据此可知,由于研究法和马达法发动机转速等试验条件不同,造成了所需的充气效率、进气速度均不相同,无法共用相同的进气道的几何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于现有的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而言,其在切换测定方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频繁的进行零部件的拆装,导致费时、费力、测定效率低及测定工况时效性差等问题,还依赖于油气混合加热器来提高油气流动速度,并且上述关于油气混合加热器的操作步骤,也导致上述切换测定方法的过程中频繁拆装零部件成为必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集成不同谐振频率的进气道并能灵活切换的油气进气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本技术提出的油气进气装置的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油气进气装置,设置于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其中,所述油气进气装置包含外壳、两路进气道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外壳具有内腔并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两路进气道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可切换地连通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两路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不同;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两路进气道的长度、体积、流阻的至少其中之一不同,以使所述两路进气道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和/或,一路所述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为2Hz~6Hz,另一路所述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为6Hz~10Hz。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切换腔室以及活动挡板;所述切换腔室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切换腔室开设有两个排气口,分别为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两个排气口的横截面积和形状的至少其中之一不同;所述活动挡板枢转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室内,并被配置为由一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调节,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其中,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出气口定义一路所述进气道,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出气口定义另一路所述进气道。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具有夹角。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切换腔体;所述切换腔体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定义所述切换腔室,所述切换腔体开设有入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入口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外壳的一侧壁;其中,所述切换腔体与该侧壁相间隔地布置,所述入口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或者,所述切换腔体与该侧壁的内表面相贴合地布置,所述入口直接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定义所述切换腔室,所述隔板开设有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切换腔室邻接于所述进气口,而使所述进气口直接连通于所述切换腔室。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切换腔室密封连通;和/或,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密封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活动挡板通过转轴枢转连接于所述外壳。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含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挡板。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包含本体以及两块盖板;所述本体呈筒状结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本体的相反两侧;所述两块盖板分别可拆装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两端筒口。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包含热管。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进气管道和/或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出气管道一端连接于所述出气口,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其中,所述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包含本技术提出的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油气进气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油气进气装置及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油气进气装置,在外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进气装置,设置于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气装置包含:/n外壳,具有内腔并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n两路进气道,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可切换地连通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两路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不同;以及/n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进气装置,设置于燃油抗爆指数测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气装置包含:
外壳,具有内腔并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两路进气道,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可切换地连通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两路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不同;以及
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路进气道的长度、体积、流阻的至少其中之一不同,以使所述两路进气道具有不同的谐振频率;和/或,一路所述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为2Hz~6Hz,另一路所述进气道的谐振频率为6Hz~1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
切换腔室,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切换腔室开设有两个排气口,分别为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两个排气口的横截面积和形状的至少其中之一不同;以及
活动挡板,枢转设置于所述切换腔室内,并被配置为由一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调节,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时,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
其中,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出气口定义一路所述进气道,所述活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出气口定义另一路所述进气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相对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进气装置还包含:
切换腔体,设置于所述内腔内并定义所述切换腔室,所述切换腔体开设有入口、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入口连通于所述进气口。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明陈大忠杨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