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9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抗震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管道包括多截短管道和设置相邻所述短管道之间的抗震连接部,抗震连接部包括一个中部组件和与中部组件两端动态连接的端部组件。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相应环形滑块内的第二环形滑槽内与相应的第二减震环的内圆柱面相抵,同时,嵌入端部筒的环形槽内的第一减震环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中间筒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这样当地层对管道施加任一方向的力时,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会任一方向压缩第二减震环,并且,中间筒两端端部会沿任一方向压缩第一减震环,这样就对连接管道的抗震连接部起到任一方向的缓冲作用,可以缓冲地震对管道任一方向的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抗震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
技术介绍
聚氯乙烯(“PVC”)管经常在埋地应用中使用以便运载水和废水,并且典型地埋入地面下2到4英尺之间,但是这样的管也可以埋入地面下15到20英尺之间。在埋地应用中,地表运动通常较小,尤其在地震活动甚微的地区。然而,地表运动在经历频繁和强烈地震活动的地区以及经历剧烈膨胀和收缩的地区(例如,沿海地区和地表主要是粘土或描述为膨胀性的土壤的地区)会很大。为应付地震干扰,防护措施一般采用加固管道,加抗震支架等,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加大其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外力,但是这种管道会受到地震施加的剪切力,剪切力过大的话会使得管道破裂。申请号为CN201520143083.X的技术专利公开一种抗震管道软连接,包括内管管体,内管管体的自由端与外管管体的自由端密封活动插接,内管球形管头活动嵌置于内管安装腔内,内管球形管头与内管安装腔之间设置有内管密封件,外管球形管头活动嵌置于外管安装腔内,外管球形管头与外管安装腔之间设置有外管密封件。该技术外管安装盒体和外管球形管头之间,以及内管安装盒体和内管球形管头之间为密封球体连接,可以旋转360°,内管管体自由端和外管管体自由端之间为密封承插型,可自由伸缩。这种连接的管道可以缓冲地震对其沿轴向和沿切线方向上的力,但是不能缓冲对其沿径向方向上的力,所以抗震效果不全面,管道还是有受较大应力破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相应环形滑块内的第二环形滑槽内与相应的第二减震环的内圆柱面相抵,同时,嵌入端部筒的环形槽内的第一减震环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中间筒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这样当地层对管道施加任一方向的力时,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会沿360°任一方向压缩第二减震环,并且,中间筒两端端部会沿360°任一方向压缩第一减震环,这样就对连接管道的抗震连接部起到360°任一方向的缓冲作用,可以缓冲地震对管道任一方向的挤压;而且,端部筒通过嵌入相应的环形滑块内,环形滑块可以在相应的第一环形滑槽绕其圆心旋转滑动,可以进一步对连接管道的抗震连接部起到缓冲作用;采用多截短管道和抗震连接部结合的设置,可以使得整条长管道沿任一方向的转弯,起到了从整体上克服地震对其挤压剪切力的影响。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多截短管道和设置相邻所述短管道之间的抗震连接部,所述抗震连接部包括一个中部组件和与所述中部组件两端动态连接的端部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部组件包括中间筒和在所述中间筒内壁两端分别开设的两个环形滑槽,所述中间筒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环形滑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减震环,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圆柱面内壁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端部组件靠近所述中间筒一端的外壁相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组件均包括通过法兰和相邻所述短管道固定连接的端部筒,所述端部筒靠近所述中部组件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所述中部组件的两端,所述端部筒与在其上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接触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设置有第一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环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所述中部组件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靠近的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内,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圆柱面内壁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外圆柱面相抵,所述第一减震环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所述中间筒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减震环和所述第二减震环均为橡胶减震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筒与所述短管道相连的一端均设置有法兰,所述端部筒分别与接触的所述法兰为一体成型,所述端部筒均通过所述法兰和螺栓与相邻的所述短管道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两端的端部分别延伸过相近所述第一环形滑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相邻的边界,所述第一环形凸缘的两端的端部分别与相近所述端部筒的端面相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相应环形滑块内的第二环形滑槽内与相应的第二减震环的内圆柱面相抵,同时,嵌入端部筒的环形槽内的第一减震环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中间筒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这样当地层对管道施加任一方向的力时,端部筒的第二环形凸缘会沿360°任一方向压缩第二减震环,并且,中间筒两端端部会沿360°任一方向压缩第一减震环,这样就对连接管道的抗震连接部起到360°任一方向的缓冲作用,可以缓冲地震对管道任一方向的挤压。2、端部筒通过嵌入相应的环形滑块内,环形滑块可以在相应的第一环形滑槽绕其圆心旋转滑动,可以进一步对连接管道的抗震连接部起到缓冲作用。3、采用多截短管道和抗震连接部结合的设置,可以使得整条长管道沿任一方向的转弯,起到了从整体上克服地震对其挤压剪切力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抗震连接部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震连接部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抗震连接部的部分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短管道,2、抗震连接部,21、中间筒,211、第一环形凸缘,22、第一环形滑槽,23、环形滑块,231、第二环形滑槽,24、端部筒,241、第二环形凸缘,242、环形槽,243、第一减震环,25、第二减震环,3、法兰。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管道包括多截短管道1和设置相邻短管道1之间的抗震连接部2,抗震连接部2包括一个中部组件和与中部组件两端动态连接的端部组件,中部组件包括中间筒21和在中间筒21内壁两端分别开设的两个环形滑槽,中间筒21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211,环形滑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环形滑块23,环形滑块23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231,第二环形滑槽231内均设置有第二减震环25,第二减震环25的圆柱面内壁分别与相应的端部组件靠近中间筒21一端的外壁相抵,端部组件均包括通过法兰3和相邻短管道1固定连接的端部筒24,端部筒24靠近中部组件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241,第二环形凸缘241分别嵌入中部组件的两端,端部筒24与在其上的第二环形凸缘241接触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242,环形槽242内均设置有第一减震环243,第一减震环243的圆柱面外壁分别与中部组件两端端部的内壁相抵。第二环形凸缘241分别嵌入靠近的第二环形滑槽231内,第二减震环25的圆柱面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其特征在于:/n所述管道包括多截短管道和设置相邻所述短管道之间的抗震连接部,所述抗震连接部包括一个中部组件和与所述中部组件两端动态连接的端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包括多截短管道和设置相邻所述短管道之间的抗震连接部,所述抗震连接部包括一个中部组件和与所述中部组件两端动态连接的端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部组件包括中间筒和在所述中间筒内壁两端分别开设的两个环形滑槽,所述中间筒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环形滑槽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内均设置有第二减震环,所述第二减震环的圆柱面内壁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端部组件靠近所述中间筒一端的外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管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组件均包括通过法兰和相邻所述短管道固定连接的端部筒,所述端部筒靠近所述中部组件一端均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分别嵌入所述中部组件的两端,所述端部筒与在其上的所述第二环形凸缘接触的外壁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均设置有第一减震环,所述第一减震环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剑波李定峰阮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爱森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