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85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9
特朗伯墙体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水墙系统也是一种经典的建筑围护结构,因为它既允许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建筑物,也可以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在夜间进行保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特朗伯墙体与水墙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夜间利用土壤热源、天然水源等低品位能源,让低温水在水墙中进行循环以减少建筑的热损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降低室内的热量耗散,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建筑集热
,特别涉及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中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来自化石燃料,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而且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建筑物中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研究人员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结合将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中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比例的重要解决途径。特朗伯墙体是在建筑方面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特朗伯墙也存在一些缺点,限制了其推广和使用。在夜间或长时间的阴天期间,大量的热量会从房间内部通过特朗伯墙体传递到室外,导致房间的热量损失,增加了能源消耗,这个问题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尤为显著。在寒冷的冬季,围护结构的温度明显低于室内温度,且从室内到室外呈梯度分布。尤其是玻璃因为隔热性能较差,温度接近室外温度。不过人们通常忽视了冬季室内热环境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只着眼于采用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热源来维持室内所需温度。实际上,可以利用低于室温的水对建筑进行保温,可有效减少室内的散热。如果将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热源、天然水源进行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减少室内向外界传递的热量,从而减少高品位供热的需求进而减少供热能耗。对于保持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降低能耗,水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水墙与其他被动建筑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等)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它允许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建筑物,从而满足白天对照明的需求。水墙还具有在白天和夜晚之间防止室温大幅度波动的能力。因此,它具有保持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减小能量消耗的巨大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特朗伯墙体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将水墙与特朗伯墙体结合的新型墙体,可以有效减少墙体在夜间或阴天的热损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室内下通风口处设置有下挡板,室内上通风口处设置有上挡板。进一步的,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吸收涂层薄金板。进一步的,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室内侧安装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进行内保温;所述空气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100~200mm。进一步的,所述水墙系统包括两块高透光板,其可以为聚碳酸酯板、有机玻璃板等;两板之间的空间为水流道,在水流道的下部开设有入水口,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水流通过入水口处的输水泵进行输送。所述输水泵为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式输出泵。进一步的,所述高透光板材料厚度为10~15mm,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所述水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20~80mm。进一步的,所述的入水口处的水源为低温度的水(一般低于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其可以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热源、天然水源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减小了传统特朗伯墙体在寒冷天气下的夜间或阴天热损失;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晴天的运行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夜间(阴天)的运行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集热蓄热墙,2-集热板,3-室内下通风口,4-室内上通风口,5-空气流道,6-上挡板,7-下挡板,8-高透光板,9-水流道,10-入水口,11-输水泵,12-出水口,13-围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室内上、下通风口处均设置有挡板,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薄金属板,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水墙系统包括两块高透光板,其可以为聚碳酸酯板、有机玻璃板等,两板之间的空间为水流道,在水流道的下部开设有入水口,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水流通过入水口处的输水泵进行输送,高透光板材料为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输水泵为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式输出泵。以处于严寒地区的青海省为例:在辐照充足的晴天,可见光和近红外可以透过水墙(此时水流道9处于排空状态)到达集热板2,其上的太阳能选择性吸热涂层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转化的热能一部分用来加热空气流道5中的空气,另一部分通过集热蓄热墙1向室内传导。热量传导过程中部分热量蓄存于集热蓄热墙1内,另一部分传向室内。同时,上挡板6和下挡板7处于打开状态,室内的低温空气从室内下通风口3进入空气流道5并被加热,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室内上通风口4重新进入室内,进而为房间提供热空气。当房间内温度超过人体舒适温度后,有两种方式可供调节室内温度:(1)可以调节上挡板6和下挡板7的开度控制热空气流量;(2)启动水墙系统,使水流道9中充满液体,水层的存在可以减小太阳辐射的透过率,同时降低空气流道5的温度。以上两种调节方法也可同时使用。在夜间或阴天时,关闭室内上通风口3和室内下通风口4,集热蓄热墙5自身的储存的热量可向室内辐射供暖。同时,开启水墙系统,在水流道9中通入低温的水(高于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可以阻隔室内向室外的传热量,减小集热蓄热墙1的热损失。可以直接利用湖泊水源作为低温热源。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所述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所述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所述室内上、下通风口处均设置有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所述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所述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所述室内上、下通风口处均设置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薄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室内侧安装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进行内保温;所述空气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100~2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群梁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