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76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一端设有多个锯齿,所述筒身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沿筒身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筒身靠近锯齿一端设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远离锯齿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通过在钻筒外壁开设螺旋开口槽,并在开口槽内设置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将冷却液经喷淋口喷洒至锯齿上,实现对锯齿的快速降温,同时,冷却管壁与钻筒壁发生热交换,实现了对钻筒侧壁的有效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取芯钻筒是钻孔机、打桩机上用于钻孔的关键工作部件,由于取芯钻筒在掘进作业的过程中,钻筒高速转动,将使得钻筒侧壁和前端切割锯齿急速升温,如果不能有效降温冷却,将极大地降低取芯钻头的结构强度、损耗切割锯齿的使用寿命。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在取芯钻筒高速转动过程中,通过水管向钻孔处注入冷却水,这种冷却方式存在的弊端是,冷却水无法流入到取芯钻筒前端的切割锯齿处,不能有效地对钻筒侧壁和钻筒前端切割锯齿进行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解决了现有钻筒冷却方式,冷却水无法流入到取芯钻筒前端的切割锯齿处,不能有效地对钻筒侧壁和钻筒前端切割锯齿进行降温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的一端设有多个锯齿,所述筒身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沿筒身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筒身靠近锯齿一端设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远离锯齿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槽的两端均设有直线段,以便于与所述喷淋口或注液口通过内置螺纹管连通。可选地,所述筒身外壁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开口槽与第一开口槽结构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槽的截面呈等腰梯形,以便于排砂降阻。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槽靠近注液口一端设有斜口槽,以便于排砂降阻。可选地,所述筒身内壁设有多个导流筋,每个所述导流筋的设置位置分别对应一个第一开口槽或第二开口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槽与第二开口槽的数量的和满足以下公式:其中,M表示钻筒外壁开口槽数量,且W值取整数,D表示钻筒直径,W表示开口槽宽度,σ表示钻筒壁厚,S表示开口槽深度,L表示钻筒长度,Lp表示开口槽螺旋线径长度。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于筒身外壁预设位置钻孔,并以所述预设位置为起点,沿预设路径在筒身外壁铣削开口槽;S2、于筒身两端分别钻设喷淋孔和注液孔,并使所述喷淋孔和注液孔分别与开口槽连通;S3、沿所述预设路径弯制冷却管,将所述冷却管嵌入开口槽,使冷却管两端分别与喷淋孔和注液孔连通。可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开口槽的加工数量满足以下公式:其中,M表示钻筒外壁开口槽数量,且W值取整数,D表示钻筒直径,W表示开口槽宽度,σ表示钻筒壁厚,S表示开口槽深度,L表示钻筒长度,Lp表示开口槽螺旋线径长度。可选地,在步骤S1中,还包括:于筒身内壁沿所述预设路径焊接导流筋,使所述导流筋设置位置与开口槽一一对应。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的一端设有多个锯齿,所述筒身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沿筒身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内设置有冷却管;所述筒身靠近锯齿一端设有喷淋口,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与冷却管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远离锯齿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与冷却管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本申请通过在钻筒外壁开设螺旋开口槽,并在螺旋开口槽内设置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将冷却液经喷淋口喷洒至锯齿上,实现对锯齿的快速降温,同时,冷却管壁与钻筒壁发生热交换,实现了对钻筒侧壁的有效降温。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于筒身外壁预设位置钻孔,并以所述预设位置为起点,沿预设路径在筒身外壁铣削开口槽;S2、于筒身两端分别钻设喷淋孔和注液孔,并使所述喷淋孔和注液孔分别与开口槽连通;S3、沿所述预设路径弯制冷却管,将所述冷却管嵌入开口槽,使冷却管两端分别与喷淋孔和注液孔连通。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钻筒外壁沿预设路径铣削开口槽,并根据预设路径弯制冷却管,将冷却管嵌入开口槽内与预先开设的喷淋孔和注液孔连通以形成冷却液的流动通道,在钻筒施工作业时通入冷却液,实现对锯齿的快速降温以及对钻筒侧壁的有效降温,延长了锯齿及钻筒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为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加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附图标记:1-筒身、2-锯齿、3-第一开口槽、4-冷却管、5-喷淋口、6-注液口、7-斜口槽、8-第二开口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请参阅图1-4,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1的一端设有多个锯齿2,所述筒身1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3,所述第一开口槽3沿筒身1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3内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筒身1靠近锯齿2一端设有喷淋口5,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2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1远离锯齿2一端设有注液口6,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4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槽3的两端均设有直线段,以便于与所述喷淋口5或注液口6通过内置螺纹管连通,具体是在喷淋口5或注液口6内设置水管,并使水管与冷却管4螺纹连接以保证喷淋口5、冷却管4和注液口6紧密连接,避免连接处发生冷却液泄露的情况。即所述第一开口槽3包括螺旋线段和直线段,所述螺旋线段的两端均设有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不与筒身1两侧端面连通,以保证筒身1作业端(设有锯齿一端)和筒身1连接端(与传动机构连接的一端)的结构强度。特别地,所述第一开口槽3的螺旋方向与钻筒进给时的转动方向一致,以将侵入开口槽的砂砾螺旋排除,降低了钻筒的旋转切削阻力,同时还有效减轻了侵入开口槽的砂砾对冷却管4壁的切向挤压力。本申请通过在钻筒外壁开设螺旋开口槽,并在螺旋开口槽内设置冷却管4,通过冷却管4将冷却液经喷淋口5喷洒至锯齿2上,实现对锯齿2的快速降温,同时,冷却管4壁与钻筒壁发生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1)的一端设有多个锯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3),所述第一开口槽(3)沿筒身(1)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3)内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筒身(1)靠近锯齿(2)一端设有喷淋口(5),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2)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1)远离锯齿(2)一端设有注液口(6),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4)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所述钻筒筒身(1)的一端设有多个锯齿(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外壁开设多个第一开口槽(3),所述第一开口槽(3)沿筒身(1)轴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开口槽(3)内设置有冷却管(4);所述筒身(1)靠近锯齿(2)一端设有喷淋口(5),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所述锯齿(2)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口(5)与冷却管(4)出口距离不小于0.3倍筒径;所述筒身(1)远离锯齿(2)一端设有注液口(6),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连通以用于向冷却管(4)注入冷却液,所述注液口(6)与冷却管(4)入口距离不小于0.2倍筒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3)的两端均设有直线段,以便于与所述喷淋口(5)或注液口(6)通过内置螺纹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外壁还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8),所述第二开口槽(8)与第一开口槽(3)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3)的截面呈等腰梯形,以便于排砂降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槽(3)靠近注液口(6)一端设有斜口槽(7),以便于排砂降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冷却的取芯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内壁设有多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洪蓝家树钟宣阳李群峰罗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