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466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墙体中部设置有窗台,所述窗台一侧与室内连通,所述窗台另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墙体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且通风机构位于窗台上方,所述通风机构连通外界的一端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位于通风机构上方,所述窗台底部安装有太阳能转换机构,所述墙体底部且位于窗台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放置机构、顶出机构、第二放置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位于墙体靠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第二放置机构位于墙体靠近外界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该建筑墙体能够合理利用太阳能、雨水、风能达到日常生活所需,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给居住者日常生活带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墙体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最常见的节能建筑多数利用太阳能与风能以及雨水等,但是目前多数的建筑太阳能发电板是固定安装在房顶的,不能及时调控,导致太阳能发电板的输出功率变化幅度较大,从而影响一个时间段内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总量,同时目前大多数建筑无法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现代化的家庭大多数通过空调换气,无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耗,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因此急需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加大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利用,缓解温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及其安装方法,通过设置通风机构,加强室内与外界的空气交换,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换气,浪费资源,同时在通风孔外侧端设置挡雨棚和斜角,避免雨水进入通风孔,倒流入室内;通过设置吸盘与强力磁石,使得第一挡块安装更加稳定;同时排风扇使用太阳能蓄电池储备的电能,节约能源,节省电费成本;在窗台上设置太阳能转换机构,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并且在太阳能转换机构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转动齿轮和齿槽一配合运动,便于调节太阳能板位置,增大太阳照射时间段,提升太阳能转化效率,增加太阳能发电总量,进一步节约资源同时,对太阳能进行最大化利用;通过设置顶出机构,使得第二放置机构中的放置板释放更加方便,同时在顶杆后端设置避空槽,避免了顶杆与传动齿轮卡死,使整个机构运行通畅;通过设置第一放置机构,方便绿植的放置,进一步对墙面进行绿化装饰,并且通过设置装夹机构,更加方便白天时绿植的放置,同时电动推杆能够方便调节绿植位置,改善绿植受光条件;通过设置第二放置机构,便于收集雨水,进行资源在利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在收集箱内部顶端悬挂滤框,所述滤框底部开设若干个过滤孔,对雨水进行过滤,去除大型悬浮杂质,收集箱顶端外侧对称开设把手槽,便于收取收集箱;整个墙体结构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提升对可再生资源的了利用,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给生活带来便捷和舒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包括墙体、室内、窗台、挡雨棚、通风机构、太阳能转换机构、第一放置机构、顶出机构、第二放置机构,所述墙体中部设置有窗台,所述窗台一侧与室内连通,所述窗台另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墙体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且通风机构位于窗台上方,所述通风机构连通外界的一端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位于通风机构上方,所述窗台底部安装有太阳能转换机构,所述墙体底部且位于窗台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放置机构、顶出机构、第二放置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位于墙体靠近室内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第二放置机构位于墙体靠近外界一侧;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孔、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安装槽均开设在墙体靠近室内一侧的墙壁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四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中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传动齿轮、收线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第四安装槽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由里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和收线轮,所述第四安装槽靠近室内一侧安装有安装盖,所述传动齿轮顶部啮合有顶杆,所述顶杆滑动安装在墙体中,所述收线轮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第四安装槽远离室内一侧且位于墙体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靠近收线轮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辅助轮,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第三连接孔,经过辅助轮改变方向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台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杆中部设置有限位圆台,所述顶杆尾部底端开设有齿槽二,所述顶杆开设齿槽二一段的尾部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顶杆头部设置有顶台,所述限位圆台位于第四安装槽内部,所述顶杆通过齿槽二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窗台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橱窗,所述放置橱窗靠近外界一侧固定安装有玻璃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风机构包括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开设在墙体顶部,所述通风孔靠近室内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滑动安装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贯穿墙体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顶部且位于第一连接杆上设置于吸盘,所述通风孔底端对应第一安装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墙体对应吸盘的位置设置有强力磁石,所述通风孔靠近外界一侧安装有过滤网和排风扇,所述过滤网位于排风扇内侧,所述墙体在通风孔上方位置安装有挡雨棚,所述通风孔靠近外界一侧倒有斜角,且斜角位于排风扇前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太阳能转换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窗台底面上,所述固定板顶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槽,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外侧均安装有导杆,所述固定板顶面中心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蓄电池,所述太阳能蓄电池一侧且位于第三安装槽中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对称安装有转动齿轮,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所述固定板通过导杆滑动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一侧底部设置有四个连接架,四个所述连接架套接在导杆上,所述太阳能板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槽一,所述齿槽一与转动齿轮啮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均开设在墙体靠近外界一侧的墙壁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一放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放置槽位于第一放置槽外侧,所述第一放置槽中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动杆连接有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装夹盒,所述装夹盒顶部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两侧槽壁对称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装夹有绿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开设在墙体靠近外界一侧的墙壁上,且收纳槽位于第二放置槽下方,所述收纳槽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一侧设置有固定台,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放置板顶部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部顶端悬挂有滤框,所述滤框底部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收集箱顶端外侧对称开设有把手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墙体顶部开设通风孔,在通风孔内部靠近室内一侧开设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卡槽,将第一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中,并连接第一连接杆,在吸盘对应的墙面上固定安装强力磁石,在通风孔靠近外界一端倒设斜角,并将过滤网和排风扇安装进通风孔中,并使排风扇与太阳能转换机构中的太阳能蓄电池电性连接,在通风孔上方的墙体上使用膨胀螺栓安装挡雨棚;步骤二、在窗台两侧开设放置橱窗,放置橱窗外侧面安装上玻璃板,在窗台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室内(2)、窗台(3)、挡雨棚(4)、通风机构(5)、太阳能转换机构(6)、第一放置机构(7)、顶出机构(8)、第二放置机构(9),所述墙体(1)中部设置有窗台(3),所述窗台(3)一侧与室内(2)连通,所述窗台(3)另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墙体(1)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5),且通风机构(5)位于窗台(3)上方,所述通风机构(5)连通外界的一端设置有挡雨棚(4),所述挡雨棚(4)位于通风机构(5)上方,所述窗台(3)底部安装有太阳能转换机构(6),所述墙体(1)底部且位于窗台(3)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放置机构(7)、顶出机构(8)、第二放置机构(9),所述顶出机构(8)位于墙体(1)靠近室内(2)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机构(7)和第二放置机构(9)位于墙体(1)靠近外界一侧;/n所述顶出机构(8)包括第二连接孔(81)、第四安装槽(82),所述第二连接孔(81)和第四安装槽(82)均开设在墙体(1)靠近室内(2)一侧的墙壁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孔(81)与第四安装槽(82)相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82)中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84),所述传动机构(84)包括第二电机(841)、传动齿轮(842)、收线轮(843),所述第二电机(841)固定安装在第四安装槽(82)中,所述第二电机(841)的输出轴由里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42)和收线轮(843),所述第四安装槽(82)靠近室内(2)一侧安装有安装盖(83),所述传动齿轮(842)顶部啮合有顶杆(85),所述顶杆(85)滑动安装在墙体(1)中,所述收线轮(843)上缠绕有钢丝绳(88),所述第四安装槽(82)远离室内(2)一侧且位于墙体(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89)和第三放置槽(86),所述第三放置槽(86)靠近收线轮(843)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辅助轮(87),所述钢丝绳(88)另一端穿过第三连接孔(89),经过辅助轮(87)改变方向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台(93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室内(2)、窗台(3)、挡雨棚(4)、通风机构(5)、太阳能转换机构(6)、第一放置机构(7)、顶出机构(8)、第二放置机构(9),所述墙体(1)中部设置有窗台(3),所述窗台(3)一侧与室内(2)连通,所述窗台(3)另一侧与外界连通,所述墙体(1)顶部设置有通风机构(5),且通风机构(5)位于窗台(3)上方,所述通风机构(5)连通外界的一端设置有挡雨棚(4),所述挡雨棚(4)位于通风机构(5)上方,所述窗台(3)底部安装有太阳能转换机构(6),所述墙体(1)底部且位于窗台(3)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一放置机构(7)、顶出机构(8)、第二放置机构(9),所述顶出机构(8)位于墙体(1)靠近室内(2)一侧,所述第一放置机构(7)和第二放置机构(9)位于墙体(1)靠近外界一侧;
所述顶出机构(8)包括第二连接孔(81)、第四安装槽(82),所述第二连接孔(81)和第四安装槽(82)均开设在墙体(1)靠近室内(2)一侧的墙壁上,且所述第二连接孔(81)与第四安装槽(82)相连通,所述第四安装槽(82)中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84),所述传动机构(84)包括第二电机(841)、传动齿轮(842)、收线轮(843),所述第二电机(841)固定安装在第四安装槽(82)中,所述第二电机(841)的输出轴由里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842)和收线轮(843),所述第四安装槽(82)靠近室内(2)一侧安装有安装盖(83),所述传动齿轮(842)顶部啮合有顶杆(85),所述顶杆(85)滑动安装在墙体(1)中,所述收线轮(843)上缠绕有钢丝绳(88),所述第四安装槽(82)远离室内(2)一侧且位于墙体(1)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89)和第三放置槽(86),所述第三放置槽(86)靠近收线轮(843)一侧的槽壁上设置有辅助轮(87),所述钢丝绳(88)另一端穿过第三连接孔(89),经过辅助轮(87)改变方向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台(9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85)中部设置有限位圆台(851),所述顶杆(85)尾部底端开设有齿槽二,所述顶杆(85)开设齿槽二一段的尾部设置有避空槽(852),所述顶杆(85)头部设置有顶台(853),所述限位圆台(851)位于第四安装槽(82)内部,所述顶杆(85)通过齿槽二与传动齿轮(842)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台(3)两侧对称开设有放置橱窗(31),所述放置橱窗(31)靠近外界一侧固定安装有玻璃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构(5)包括通风孔(53),所述通风孔(53)开设在墙体(1)顶部,所述通风孔(53)靠近室内(2)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51),所述第一安装槽(51)中滑动安装有第一挡块(52),所述第一挡块(5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5),所述第一连接杆(55)另一端贯穿墙体(1)连接有拉环(57),所述拉环(57)顶部且位于第一连接杆(55)上设置于吸盘(56),所述通风孔(53)底端对应第一安装槽(5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54),所述墙体(1)对应吸盘(56)的位置设置有强力磁石(58),所述通风孔(53)靠近外界一侧安装有过滤网(59)和排风扇(511),所述过滤网(59)位于排风扇(511)内侧,所述墙体(1)在通风孔(53)上方位置安装有挡雨棚(4),所述通风孔(53)靠近外界一侧倒有斜角(512),且斜角(512)位于排风扇(511)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节能建筑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转换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固定安装在窗台(3)底面上,所述固定板(61)顶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安装槽(611),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611)内部外侧均安装有导杆(613),所述固定板(61)顶面中心开设有第三安装槽(612),所述第三安装槽(612)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蓄电池(614),所述太阳能蓄电池(614)一侧且位于第三安装槽(612)中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15),所述第一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红砖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