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绍盈专利>正文

时钟补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53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由一反向热膨胀机构构成,设置在单摆的摆体、摆杆、调节螺母、摆簧及支撑弯板或其组合的任一位置;或者设置在游丝摆轮式时钟的快慢针的任意位置,能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式时的走时精度问题,使其走时精度有一飞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补差装置利用时钟的现有零部件作相应的细小的改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时钟补差装置,特别适用于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式时钟,属于钟表制造。在现有技术中,单摆时钟历来以其独特的优点耐用、庄重而享有盛誉,受到用户的喜爱,但单摆时钟也存在它自身的弱点,特别是与现有技术中高科技的产物电子表、石英表等比较起来,其走时精度的误差已有明显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当温度变化时,摆杆的热胀冷缩会产生一个变量△杆,给走时精度带来无法克服的影响。游丝摆轮时钟,也存在类似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个问题,本技术设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利用热膨胀抵消热膨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给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时钟走时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单摆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将反向热膨胀机构设置在时钟的摆杆、摆体、摆簧顶端及调节螺母和支撑弯板之间或其组合的任一位置构成,并同时提供一种适用于游丝摆轮式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由设置在快慢针任一位置的反向热膨胀机构构成,其具体结构可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一般单摆时钟的侧视示意图。附图2,加入几种补差装置后的单摆时钟的侧视示意图。附图3,摆体膨胀式补差装置示意图。附图4,上置式补差装置示意图。附图5,下置式补差装置示意图。附图6,杠杆式补差装置示意图。附图7,中置式补差装置示意图。附图8,游丝摆轮式时钟补差装置示意图。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时钟补差装置的反向热膨胀机构由热膨胀块1和固定装置2组成,可设置在单摆时钟的摆杆4,摆体5、摆簧6的顶端及调节螺母8和支撑弯板7之间,或上述组合的任一位置。游丝摆轮式时钟的补差装置设置在快慢针9上。上述的热膨胀块可由有机玻璃、塑料或其他膨胀系数适当的材料构成。本设计还可将摆杆、摆体等选用膨胀系数合适的材料制作,成为补差装置的一部分,以便使结构更紧凑。如附图3所示,用膨胀系数适当的材料制成摆体靠其自身的增量△摆,来抵消摆杆的增量△杆。如附图4所示,将膨胀装置设置在摆簧顶端的支架上,单摆的全部重量支撑在膨胀块的上端面上。此时摆长值从控制摆簧摆动的狭缝最窄部位算起。如附图5所示,将膨胀装置设置在调节螺母与支撑弯板之间。如附图6所示,将摆杆改制成杠杆铰接式,将膨胀块设置在杠杆尾端,通过调整杠杆支点两端的比例,提高走时精度。如附图7所示,将膨胀块制成空C,并将摆杆分成两段制成L形,插入膨胀块内。如附图8所示,游丝摆轮式时钟的热膨胀补差装置,可设置在快慢针(或称快慢舵)上。附图2是将三种补差装置集中在一个图中,在实用中,不必几种同用,只用一种即可。使用本技术设计的时钟补差装置,可以有效的提高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式时钟的走时精度,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等特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问题,即如图示。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单摆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差装置由热膨胀块1和固定装置2组成的反向热膨胀机构3构成,可设置在单摆时钟的摆体5、摆杆4、摆簧6的顶端及调节螺母8和支撑弯板7之间,或上述组合的任意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补差装置,其特征在于,时钟的摆杆4、摆体5采用特定的材料可各自单独成为补差装置的部分。3.一种适用于游丝摆轮式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差装置的热膨胀块1可设置在游丝摆轮式时钟的快慢针9(也称快慢舵)的任一位置。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由一反向热膨胀机构构成,设置在单摆的摆体、摆杆、调节螺母、摆簧及支撑弯板或其组合的任一位置;或者设置在游丝摆轮式时钟的快慢针的任意位置,能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单摆时钟和游丝摆轮式时的走时精度问题,使其走时精度有一飞跃,本技术设计的补差装置利用时钟的现有零部件作相应的细小的改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文档编号G04B18/00GK2070463SQ90216770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郭绍盈, 于文英, 郭晓琳 申请人:郭绍盈, 于文英, 郭晓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单摆时钟的时钟补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差装置由热膨胀块1和固定装置2组成的反向热膨胀机构3构成,可设置在单摆时钟的摆体5、摆杆4、摆簧6的顶端及调节螺母8和支撑弯板7之间,或上述组合的任意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绍盈于文英郭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郭绍盈于文英郭晓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