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52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围设置有过滤网罩,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电机固连,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过滤网罩的下端面;由于排污泵在使用时会吸引周围的垃圾杂物,所以可通过过滤网罩将排污泵周围的碎石、枯叶、土块等体积较大的垃圾杂物进行隔离,防止垃圾杂物进入到排污泵内;此外,当淤泥堆积至搅拌叶轮的安装高度时,搅拌叶轮会跟随旋转机构转动,从而形成涡流将淤泥打散,避免淤泥堆积过高堵塞排污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堵塞排污泵
本技术涉及排污泵
,特别涉及一种无堵塞排污泵。
技术介绍
排污泵是一种泵体与电机集成在一起,且在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目前排污泵广泛用于石材、纺织、印染和炼油等行业,在使用时,排污泵需长期浸没在水下进行工作,但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杂质等,当粉尘杂质沉淀后会形成淤泥,淤泥会不断的堆积,若排污泵浸没在淤泥中,会增大排污泵的负荷,严重时会将排污泵堵死,从而使电机烧坏。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可将排污泵周围的淤泥打散,防止淤泥堵塞排污泵,且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和使用寿命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围设置有过滤网罩,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电机固连,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过滤网罩的下端面。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杆和叶轮,所述转轴杆的一端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其另一端和所述搅拌叶轮固连,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转轴杆上,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叶轮的外径大于所述搅拌叶轮的外径。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搅拌叶轮和所述叶轮的外径比值为0.5至0.67。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搅拌叶轮包括至少两片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周向分布在所述转轴杆上,所述搅拌叶片朝向所述转轴杆的下端面倾斜。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安装环壁,所述过滤网罩的上沿设置有固定壁,所述过滤网罩通过所述固定壁和所述安装环壁实现与所述下壳体固连。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下壳体底部周向设有若干根支撑柱。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面和所述过滤网罩的下端面平齐。所述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支撑柱和所述过滤网罩的内壁通过环形加固板固连。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排污泵在使用时会吸引周围的垃圾杂物,所以可通过过滤网罩将排污泵周围的碎石、枯叶、土块等体积较大的垃圾杂物进行隔离,防止垃圾杂物进入到排污泵内;此外,当淤泥堆积至搅拌叶轮的安装高度时,搅拌叶轮会跟随旋转机构转动,从而形成涡流将淤泥打散,避免淤泥堆积过高堵塞排污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无堵塞排污泵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无堵塞排污泵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无堵塞排污泵中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无堵塞排污泵所述过滤网罩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泵体、2-下壳体、3-过滤网罩、4-旋转机构、5-搅拌叶轮、6-过滤网板、21-安装环壁、22-支撑柱、23-环形加固板、31-固定壁、41-转轴杆、42-叶轮、51-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堵塞排污泵,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本技术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的外围设置有过滤网罩3,所述下壳体2内设置有旋转机构4,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机构4和所述电机固连,所述旋转机构4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轮5,所述搅拌叶轮5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过滤网罩3的下端面。如图1和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时,将排污泵设置在排污池的底部,当所述旋转机构4工作时,在排污泵周围会形成漩涡,而周围的垃圾杂物会汇聚到排污泵的四周,所述过滤网罩3可将排污池内的碎石、枯叶、土块等体积较大的垃圾杂物进行隔离,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杂物进入到下壳体2内;所述搅拌叶轮5位于排污池的池底上方,当淤泥堆积至搅拌叶轮5的安装高度时,搅拌叶轮5跟随旋转机构4转动,从而形成涡流将淤泥打散,避免淤泥堆积过高堵塞排污泵。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网罩的网孔直径为5厘米,若孔直径太小容易被淤泥堵塞,若孔直径太大体积较大的垃圾杂物则会进入过滤网罩的内腔。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转轴杆41和叶轮42,所述转轴杆41的一端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其另一端和所述搅拌叶轮5固连,所述叶轮42设置在所述转轴杆41上,且位于所述下壳体2的腔体内。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2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板6,所述过滤网板6的侧壁与所述下壳体2的内壁抵接;污水经过所述过滤网罩3过滤后仍有可能携带部分垃圾杂物进入所述过滤网罩3内,所述下壳体2通过所述过滤网板6进一步对垃圾杂物进行过滤,防止垃圾杂物进入所述下壳体2的腔体中。进一步地,所述叶轮42的外径大于所述搅拌叶轮5的外径;所述搅拌叶轮5和所述叶轮42的外径比值为0.5至0.67;所述叶轮42的尺寸会影响水体流量,而水体流量又与泥沙的搬移量有关,所述叶轮42的尺寸越大其所搬移的泥沙量越大,即堆积的淤泥越多,因此所述搅拌叶轮5需根据所述叶轮42的尺寸而进行调整;若所述搅拌叶轮5的外径与所述叶轮42的外径的比值小于0.5时,所述叶轮42所引起泥沙的搬移量会大于所述搅拌叶轮5所产生的水体流量,因此所述搅拌叶轮5所起到的效果会减弱,无法及时的将堆积的淤泥打散,从而增加了电机的负荷;若所述搅拌叶轮5的外径与所述叶轮42的外径的比值大于0.67时,所述叶轮42所引起泥沙的搬移量会远小于所述搅拌叶轮5所产生的水体流量,但是由于所述搅拌叶轮5的尺寸较大,其所受到淤泥和水流的阻力也会较大,因此增加了电机的负荷。如图2至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轮5包括至少两片搅拌叶片51,所述搅拌叶片51周向分布在所述转轴杆41上,所述搅拌叶片51朝向所述转轴杆41的下端面倾斜;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叶轮5由三片搅拌叶片51组成,搅拌叶片51数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流量,从而影响搅拌效果,可根据水体内淤泥量的大小来选取不同数量的搅拌叶片51,当搅拌叶片51的数量设置为3片时,其所产生的流量较大,适合用于淤泥量较大的水体环境;此外,搅拌叶片51朝转轴杆41的下端面倾斜可减小搅拌叶片51在工作时所受到的阻力,从而降低电机的工作负荷,并且搅拌叶片51的倾角越大所产生的搅拌效果越剧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围设置有过滤网罩,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电机固连,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过滤网罩的下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围设置有过滤网罩,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电机固连,所述旋转机构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的安装位置高于所述过滤网罩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杆和叶轮,所述转轴杆的一端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连,其另一端和所述搅拌叶轮固连,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转轴杆上,且位于所述下壳体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堵塞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外径大于所述搅拌叶轮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堵塞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绿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