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41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底壳和面板,底壳设有第一配合部,面板设有第二配合部和握持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之间滑动配合,用于调节握持部和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在需要开门时能够显露握持部,为用户提供扣手位,因此锁体无需为预留足够的扣手位空间而大大增加了门锁的厚度,保证纤薄的机身厚度;而在闭锁状态下,能够将握持部隐藏,提高智能门锁的外观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门锁
本申请涉及门锁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家居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安装智能门锁。目前已知的智能门锁大多采用旋转把手或全面板式推拉把手,对于全面板式推拉把手而言,需要在门锁上设置扣手位,用户的手指可以伸入扣手位中握住门锁,从而可以推拉门锁,带动门板朝内或朝外移动,实现开门动作。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舒适的捉握体验,扣手位需要具备一定的间隙厚度,因此增加了门锁的整体厚度,导致门锁的造型变得非常臃肿、笨重,同时增大了门锁的体积,也会导致更多的物料消耗,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门锁的厚度不可能无限增加,导致扣手位的空间受限,手指伸入的空间局促,操作不便,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底壳和面板,底壳设有第一配合部,面板设有第二配合部和握持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之间滑动配合,用于调节握持部与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面板设有面板弧形面,面板弧形面朝向背离底壳的一侧弯曲,握持部设于面板弧形面;底壳设有底壳弧形面,面板弧形面与底壳弧形面滑动配合,并选择性地沿底壳弧形面的弧线方向进行双向滑动,以调节握持部与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面板弧形面相互适配;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围合形成滑动槽,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滑动槽;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滑动配合,并选择性地沿第一弧形面的弧线方向进行双向滑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握持部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设于面板弧形面,智能门锁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智能门锁位于解锁状态,弧形凹槽至少部分显露于底壳弧形面之外;智能门锁位于闭锁状态,弧形凹槽完全隐藏于面板弧形面和底壳弧形面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弧形面和面板弧形面之间设有连接窗口,连接窗口与滑动槽相互连通;底壳弧形面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穿过连接窗口并连接于第一弧形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门锁还包括设置于面板的处理器和动力机构,处理器和动力机构电性连接,动力机构至少部分固定安装于面板,动力机构与第一配合部传动配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面板背离底壳的一侧设有摄像头孔,智能门锁还包括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对应摄像头孔安装于所述面板,摄像头模组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设有弧形支承面,弧形支承面朝向背离底壳的一侧弯曲,弧形支承面设有多个沿弧形支承面均匀分布的齿牙,动力机构包括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多个齿牙啮合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智能门锁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贯穿弧形支承面以将第一配合部固定连接于底壳,固定件避开传动齿轮设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处理器电性连接,且驱动电机与传动齿轮驱动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滑动配合,能够调节握持部与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了在需要开门时能够显露握持部为用户提供扣手位,因此锁体无需为预留足够的扣手位空间而大大增加了门锁的厚度,保证纤薄的机身;而在闭锁情况下,能够隐藏握持部,有助于改善智能门锁的外观一致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另一爆炸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在关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在第一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在第二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模块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中锁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100包括底壳10和面板20,底壳10设有第一配合部30,面板20设有第二配合部40和握持部50,第二配合部40与第一配合部30之间滑动配合,用于调节握持部50与底壳10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0大致呈长方体板状,面板20大致呈椭圆柱体状,面板20的横截面可以是椭圆沿着长轴切开的半椭圆。底壳10可以直接安装在门体200(详见图4)上,也可以间接安装在门体200上,安装完后,底壳10和面板2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门体200的转动轴平行。第一配合部30为弧形板,该弧形板可以是圆柱体或者椭圆柱体的一部分,该弧形板的轴向与底壳10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配合部40为与该弧线板相互适配的弧形面,面板20通过第二配合部40可沿第一配合部30的弧线方向进行滑动,进而调节握持部50和底壳10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了在需要开门时能够显露握持部50为用户提供扣手位,因此锁体无需为预留足够的扣手位空间而大大增加了门锁的厚度,保证纤薄的机身;而在闭锁状态下,可以将握持部50隐藏起来,有助于改善智能门锁100的外观一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门锁100还包括硅胶垫60(参阅图4),硅胶垫60设于底壳10背离面板20的一侧,底壳10可以被硅胶垫60部分覆盖或者全部覆盖。当智能门锁100安装在门体200上后,硅胶垫60位于底壳10和门体200之间,通过硅胶垫60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减弱智能门锁100和门体200之间的碰撞,提高智能门锁100的使用寿命。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0设有面板弧形面21,面板弧形面21朝向背离底壳10的一侧弯曲,握持部50设于面板弧形面21;底壳10设有底壳弧形面11,底壳弧形面11与面板弧形面21滑动配合,并选择性地沿底壳弧形面11的弧线方向进行双向滑动,以调节握持部50与底壳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上述面板弧形面21朝向背离底壳10的一侧弯曲,面板弧形面21与门体200之间形成可供用户手指伸入的握持空间51(详见图4),当需要开门时,用户手指可伸入握持空间51推动面板20,面板弧形面21即可沿底壳弧形面11的弧线方向进行滑动,进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壳,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配合部;以及/n面板,所述面板设有第二配合部和握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滑动配合,用于调节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设有第一配合部;以及
面板,所述面板设有第二配合部和握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滑动配合,用于调节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设有面板弧形面,所述面板弧形面朝向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弯曲,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面板弧形面;所述底壳设有底壳弧形面,所述面板弧形面与所述底壳弧形面滑动配合,并选择性地沿所述底壳弧形面的弧线方向进行双向滑动,以调节所述握持部与所述底壳之间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面板弧形面相互适配;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围合形成滑动槽,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面滑动配合,并选择性地沿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弧线方向进行双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设于所述面板弧形面,所述智能门锁具有解锁状态和闭锁状态,所述智能门锁位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弧形凹槽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底壳弧形面之外;所述智能门锁位于所述闭锁状态,所述弧形凹槽隐藏于所述面板弧形面和所述底壳弧形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鑫林思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爱根斯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