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35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包括排水槽本体、横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进水口、排水通道、内部插槽及连接卡槽,所述两侧的进水口数量相等,且相互对称,所述两侧进水口的一侧均设有格栅孔,所述排水槽本体为拱顶结构,所述内部插槽可插入插板,所述进水口与排水通道相通,所述进水口为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设计合理,与排水板搭配使用,可以将排水板中的雨水集中收集处理,进水口一侧特设有的格栅孔及进水口的梯形结构,加大了排水率,更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节约水资源,提高雨水高效收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综合利用
,特别涉及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
技术介绍
虹吸的原理是在一定的封闭空间内,U型管内最高点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低位管口处移动,在U型管内部产生负压,导致高位管口的液体被吸进最高点,形成水流现象。现有的排水槽其排水性能差,导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排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屋面的渗潮,影响房屋结构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排水槽其排水性能差,导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排水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屋面的渗潮,影响房屋结构及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提供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排水槽本体1、横向加强筋2、纵向加强筋3、进水口4、排水通道5、内部插槽6及连接卡槽7,所述横向加强筋2分为A型横向加强筋9及B型加强筋10两种,所述内部插槽6与进水口4相连,位于排水槽本体1内侧,所述内部插槽6可插入插板11,所述排水槽本体1为拱顶结构,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侧,两侧设有的进水口4数量相等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开口朝向进水流方向,所述排水槽本体1两侧的进水口4在相同一侧均设有格栅孔8且两侧的格栅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所述进水口4为梯形结构,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进一步的,所述B型加强筋10位于两侧相对应的进水口4上,其横向贯穿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及两个侧面,与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垂直于纵向加强筋3,位于进水口4上面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与排水槽本体1的两个侧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进水口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卡槽7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卡槽7进行相互固定延伸。进一步的,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位于相邻两个进水口4的中间位置,其横向贯穿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及两个侧面,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与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接触部分与纵向加强筋3相互垂直,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与排水槽本体1的侧面接触部分垂直与水平方向。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4的数量是B型加强筋10的数量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加强筋3有两条。进一步的,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的数量比B型加强筋10的数量少一个。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本体1和插板11为塑料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包括:排水槽本体上设有的横向及纵向加强筋,提高了排水槽本体的抗压能力,使其结实耐用,排水槽本体两侧特设有的相互对称的梯形进水口及格栅孔,在雨水排放过程中可以加大雨水的进水率,提高雨水的排水效率,又可以使雨水按照同一方向被排放出去,内部插槽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雨水的排放流量及方向选择内部插槽是否插入插板,例如若只需要一侧排水,则可以选择将排水的一侧的内部插槽不插入插板,将另一侧的内部插槽插上插板,就可以保证一侧排水,若两侧均需排水可以将两侧的内部插槽均不插入插板,则可以满足两侧排水,若将两侧的内部插槽均插上插板,则可以变成一个水通道。排水槽本体上的横向加强筋及排水槽的拱顶设计还可以起到雨水导流的作用,使所要收集的雨水汇集在进水口及格栅孔,进一步加大了雨水的进水率,提高了雨水的排水效率,排水效果更顺畅、有效,提高雨水高效收集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插板结构图;图中:1、排水槽本体;2横向加强筋;3、纵向加强筋;4、进水口;5、排水通道;6、内部插槽;7、连接卡槽;8、格栅孔;9、A型横向加强筋;10、B型加强筋;11、插板。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插板结构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包括排水槽本体1、横向加强筋2、纵向加强筋3、进水口4、排水通道5、内部插槽6及连接卡槽7,所述横向加强筋2分为A型横向加强筋9及B型加强筋10两种,所述内部插槽6与进水口4相连,位于排水槽本体1内侧,所述内部插槽6可插入插板11,所述排水槽本体1为拱顶结构,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侧,两侧设有的进水口4数量相等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开口朝向进水流方向,所述排水槽本体1两侧的进水口4在相同一侧均设有格栅孔8且两侧的格栅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所述进水口4为梯形结构,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优选的,所述B型加强筋10位于两侧相对应的进水口4上,其横向贯穿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及两个侧面,与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垂直于纵向加强筋3,位于进水口4上面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与排水槽本体1的两个侧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进水口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所述连接卡槽7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排水槽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卡槽7进行相互固定延伸。优选的,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位于相邻两个进水口4的中间位置,其横向贯穿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及两个侧面,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与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接触部分与纵向加强筋3相互垂直,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与排水槽本体1的侧面接触部分垂直与水平方向。优选的,所述进水口4的数量是B型加强筋10的数量的2倍。优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筋3有两条。优选的,所述A型横向加强筋9的数量比B型加强筋10的数量少一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排水槽本体上设有的横向及纵向加强筋,提高了排水槽本体的抗压能力,使其结实耐用,排水槽本体两侧特设有的相互对称的梯形进水口及格栅孔,在雨水排放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本体(1)、横向加强筋(2)、纵向加强筋(3)、进水口(4)、排水通道(5)、内部插槽(6)及连接卡槽(7),所述横向加强筋(2)分为A型横向加强筋(9)及B型加强筋(10)两种,所述内部插槽(6)与进水口(4)相连,位于排水槽本体(1)内侧,所述内部插槽(6)可插入插板(11),所述排水槽本体(1)为拱顶结构,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侧,两侧设有的进水口(4)数量相等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开口朝向进水流方向,所述排水槽本体(1)两侧的进水口(4)在相同一侧均设有格栅孔(8)且两侧的格栅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所述进水口(4)为梯形结构,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本体(1)、横向加强筋(2)、纵向加强筋(3)、进水口(4)、排水通道(5)、内部插槽(6)及连接卡槽(7),所述横向加强筋(2)分为A型横向加强筋(9)及B型加强筋(10)两种,所述内部插槽(6)与进水口(4)相连,位于排水槽本体(1)内侧,所述内部插槽(6)可插入插板(11),所述排水槽本体(1)为拱顶结构,所述进水口(4)设置在排水槽本体(1)的两侧,两侧设有的进水口(4)数量相等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开口朝向进水流方向,所述排水槽本体(1)两侧的进水口(4)在相同一侧均设有格栅孔(8)且两侧的格栅孔相互对称,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所述进水口(4)为梯形结构,所述进水口(4)与排水通道(5)相通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梯形拱顶结构虹吸式排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加强筋(10)位于两侧相对应的进水口(4)上,其横向贯穿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及两个侧面,与排水槽本体(1)的顶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垂直于纵向加强筋(3),位于进水口(4)上面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与排水槽本体(1)的两个侧面相接触的B型加强筋(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述进水口(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月升周海星孙海峰张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