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318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包括:炉体、煤仓、第一排放管以及煤渣排放机构;煤仓的底部通过支撑柱固定在炉体的顶部,煤仓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螺旋加煤机,螺旋加煤机通过排料管与炉体顶部的投料口相连通,炉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放管,第一排放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并且与炉体底部的排料口相连通以对炉体腔体内的煤渣进行排放;炉体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烧嘴以及富氧气化剂入口。该气化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的结构较为单一,煤气都是直接进行排放使用,杂质含量高,且内腔的煤渣也是直接堆放在炉体的内部,不仅影响气化反应的进行,还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化炉
,具体地,涉及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
技术介绍
煤、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主要能源,缺油少气的中国,煤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合理利用煤炭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煤气化成煤气后再广泛利用,达到国家提出的洁净煤利用的绿色能源政策要求,煤气化技术是合理利用煤,洁净利用煤的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煤气化技术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开发出的煤气化方法和设备已经很多,其中煤气化技术的关键设备是煤气气化炉,俗称气化炉。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的结构较为单一,而且煤气都是直接进行排放使用,杂质含量高,且内腔的煤渣也是直接堆放在炉体的内部,不仅影响气化反应的进行,还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因此,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保证煤气排放的质量,还能对煤渣进行自动收集处理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的结构较为单一,而且煤气都是直接进行排放使用,杂质含量高,且内腔的煤渣也是直接堆放在炉体的内部,不仅影响气化反应的进行,还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保证煤气排放的质量,还能对煤渣进行自动收集处理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包括:炉体、煤仓、第一排放管以及煤渣排放机构;所述煤仓的底部通过支撑柱固定在所述炉体的顶部,所述煤仓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螺旋加煤机,所述螺旋加煤机通过排料管与所述炉体顶部的投料口相连通,所述炉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放管,所述第一排放管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煤渣排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炉体底部的排料口相连通以对炉体腔体内的煤渣进行排放;所述炉体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烧嘴以及富氧气化剂入口,其中,所述富氧气化剂入口向所述炉体的内腔中灌入富氧气,以与内腔中的煤粉反应。优选地,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还包括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通过多根第二排放管与所述炉体侧面的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放管。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放管至少包括两根,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排放管设置在炉体侧面的顶部,另一根所述第二排放管设置在炉体侧面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煤渣排放机构包括:第四排放管、煤渣储存管、电机、驱动螺杆以及第五排放管;其中,所述第四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料口相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煤渣储存管的中部,且与所述煤渣储存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煤渣储存管的内部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所述煤渣储存管上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下表面竖直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五排放管。优选地,所述炉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导料筒,所述导料筒呈漏斗状,且底部与所述排料口的上端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放管的上端设置有煤气排放电磁阀。优选地,所述排料管的侧面设置有气压管。优选地,所述炉体内腔的内侧面铺设有保温耐火里衬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在使用时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煤仓配合所述螺旋加煤机向所述炉体内自动加煤,然后通过富氧气化剂入口灌入富氧气与煤粉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烧嘴进行点火,使炉体内产生高温,在高温下煤中挥发分和焦油发生裂解、煤焦的氧化还原反应,炉体1内产生的煤气通过第一排放管过滤后排出,而煤气排放完成后,煤渣排放到煤渣排放机构中进行暂存和排放。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的结构较为单一,而且煤气都是直接进行排放使用,杂质含量高,且内腔的煤渣也是直接堆放在炉体的内部,不仅影响气化反应的进行,还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而且本专利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煤渣排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排放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投料口3排料管4螺旋加煤机5支撑柱6煤仓7第一排放管8煤气排放电磁阀9过滤网10第二排放管11气固分离装置12第三排放管13烧嘴14富氧气化剂入口15控制开关16导料筒17第四排放管18煤渣储存管19电机20驱动螺杆21第五排放管22排料口23保温耐火里衬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包括:炉体1、煤仓6、第一排放管7以及煤渣排放机构;所述煤仓6的底部通过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炉体1的顶部,所述煤仓6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螺旋加煤机4,所述螺旋加煤机4通过排料管3与所述炉体1顶部的投料口2相连通,所述炉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放管7,所述第一排放管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煤渣排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炉体1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炉体1底部的排料口22相连通以对炉体1腔体内的煤渣进行排放;所述炉体1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烧嘴13以及富氧气化剂入口14,其中,所述富氧气化剂入口14向所述炉体1的内腔中灌入富氧气,以与内腔中的煤粉反应。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煤仓6配合所述螺旋加煤机4向所述炉体1内自动加煤,然后通过富氧气化剂入口灌入富氧气与煤粉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烧嘴进行点火,使炉体内产生高温,在高温下煤中挥发分和焦油发生裂解、煤焦的氧化还原反应,炉体1内产生的煤气通过第一排放管7过滤后排出,而煤气排放完成后,煤渣排放到煤渣排放机构中进行暂存和排放。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气化炉的结构较为单一,而且煤气都是直接进行排放使用,杂质含量高,且内腔的煤渣也是直接堆放在炉体的内部,不仅影响气化反应的进行,还需要人工处理,费时费力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还包括气固分离装置11,所述气固分离装置11通过多根第二排放管10与所述炉体1侧面的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1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包括:炉体(1)、煤仓(6)、第一排放管(7)以及煤渣排放机构;所述煤仓(6)的底部通过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炉体(1)的顶部,所述煤仓(6)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螺旋加煤机(4),所述螺旋加煤机(4)通过排料管(3)与所述炉体(1)顶部的投料口(2)相连通,所述炉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放管(7),所述第一排放管(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煤渣排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炉体(1)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炉体(1)底部的排料口(22)相连通以对炉体(1)腔体内的煤渣进行排放;所述炉体(1)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烧嘴(13)以及富氧气化剂入口(14),其中,所述富氧气化剂入口(14)向所述炉体(1)的内腔中灌入富氧气,以与内腔中的煤粉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包括:炉体(1)、煤仓(6)、第一排放管(7)以及煤渣排放机构;所述煤仓(6)的底部通过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炉体(1)的顶部,所述煤仓(6)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螺旋加煤机(4),所述螺旋加煤机(4)通过排料管(3)与所述炉体(1)顶部的投料口(2)相连通,所述炉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放管(7),所述第一排放管(7)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9);所述煤渣排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炉体(1)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炉体(1)底部的排料口(22)相连通以对炉体(1)腔体内的煤渣进行排放;所述炉体(1)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烧嘴(13)以及富氧气化剂入口(14),其中,所述富氧气化剂入口(14)向所述炉体(1)的内腔中灌入富氧气,以与内腔中的煤粉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还包括气固分离装置(11),所述气固分离装置(11)通过多根第二排放管(10)与所述炉体(1)侧面的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气固分离装置(1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放管(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放管(10)至少包括两根,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排放管(10)设置在炉体(1)侧面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春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