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26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包括多个封闭合围于基坑外围的竖直的填芯管桩;所述填芯管桩外周固定有两个J形的连接件;相邻两个填芯管桩通过J形的所述连接件相互钩合固定;所述填芯管桩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固定有水平的装配式行道;所述填芯管桩包括竖直中空的钢管桩和套设在所述钢管桩内的填芯桩;所述装配式行道通过钢围檩固定在所述填芯管桩外侧;所述钢管桩上端盖合有防护罩。该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方便施工且能够高效进行回收,能够多次循环使用,防水性能好,施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属于建筑基坑支护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大基坑在基础施工中频繁出现。城市的发展带动地下空间快速发展,加快了地下车库、地铁隧道、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大基坑工程项目量涌现,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是保障基坑工程顺利完成的措施之一。基坑围护作为临时性结构便于地下室结构施工,选择既能保护环境又经济合理的基坑围护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特别是在城市中,最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是桩基支护或桩基与其他支护结构联合支护的形式。这些桩基在基坑支护废弃后,通常都不会再做进一步处理,而留在地基中。这些废弃的桩基不仅大大浪费了建筑材料,更严重的是,在用地日益紧张的城市,废弃桩基作为坚硬的、随机分布的人工孤石,将会极大影响之后、甚至几十年以后的可能出现的工程施工——对工程机械造成严重损害、提高工程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该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方便施工且能够高效进行回收,能够多次循环使用,防水性能好,施工成本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包括多个封闭合围于基坑外围的竖直的填芯管桩;所述填芯管桩外周固定有两个J形的连接件;相邻两个填芯管桩通过J形的所述连接件相互钩合固定;所述填芯管桩靠近所述基坑的一侧固定有水平的装配式行道;所述填芯管桩包括竖直中空的钢管桩和套设在所述钢管桩内的填芯桩;所述装配式行道通过钢围檩固定在所述填芯管桩外侧;所述钢管桩上端盖合有防护罩。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桩由多个管桩段上下拼接固定;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管桩段的外周面;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其下端设置有一上大下小的螺旋尖封头,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的下端、所述螺旋尖封头的上端分别固定一管桩法兰,两所述管桩法兰通过螺栓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横向贯通的溢水孔;所述管桩段的上部均开设有横向贯通的吊装孔;上下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段,位于上方的管桩段下部同轴固定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设置有外螺纹,位于下方的管桩段上部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管桩段外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固定有多组竖直的凸条;同组的凸条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的,上下两组所述凸条,其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填芯桩由多个混凝土桩体上下拼接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混凝土桩体,其下端设置固定一上大下小的圆锥尖封头;所述混凝土桩体上端均固定有吊环;所述混凝土桩体上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水平的吊装卡槽;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桩体,位于上方的混凝土桩体下端、位于下方的混凝土桩体上端分别固定一填芯法兰,两所述填芯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桩体内设置有主筋和螺旋箍筋;多个竖直的主筋以所述混凝土桩体的轴线为轴,均匀环形阵列设置;所述螺旋箍筋固定在所述主筋外侧;所述填芯法兰与所述混凝土桩体固定的端面上还固定有多个拉结筋;多个所述拉结筋以所述混凝土桩体的轴线为轴,均匀环形阵列设置;所述拉结筋呈C形且开口朝向外侧设置;所述拉结筋远离所述填芯法兰一侧的端部能够钩合在所述螺旋箍筋上。进一步的,所述钢围檩包括两水平设置在所述钢管桩上部外侧的槽钢;两所述槽钢分别位于所述钢管桩的两侧;有水平的螺杆中部设置在所述钢管桩内,其两端向外穿出所述钢管桩、所述槽钢后,与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式行道包括三角撑以及行道板;所述行道板水平设置,两所述三角撑竖直固定在所述行道板两侧下端;所述三角撑包括竖直固定在所述钢围檩外侧的竖向支撑、水平固定在所述竖向支撑上端外侧的横向支撑以及分别与所述竖向支撑末端、所述横向支撑末端固定的斜撑;所述行道板固定在所述横向支撑上;所述横向支撑下端朝向所述钢管桩固定一水平的弧形限位板;所述弧形限位板的内周面能够贴于所述钢管桩的外周面;两所述横向支撑末端的上方还固定有竖直的防护围栏。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中部开设有竖直贯通的排水管预留孔;所述防护罩外侧固定有一合页;所述合页的两个页片分别与所述防护罩外侧、所述钢管桩上端外侧固定。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方便施工且能够高效进行回收,能够多次循环使用,防水性能好,施工成本低,是可以实现基坑支护外侧土体无污染,支护材料全部回收的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的循环建筑工程支护体系。2、该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适用于单层地下室或较浅的基坑支护,通过在位于基坑基底标高线以下部分的钢管桩筒体内加装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体,进一步通过钢管桩下端设置的溢水孔,对钢管桩内部进行充水,从而达到钢管桩筒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及填充于钢管桩内的地下水,视为实腹式压弯构件。3、钢管桩下端设置螺旋尖封头,在压桩过程中可以实现将压力、钻力二力相互结合,快速使钢管桩抵至设计标高;同时螺旋尖封头有助于倾斜入桩,进一步通过倾斜钢管桩,使钢管桩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填芯桩倾斜,通过填芯管桩整体向迎土面倾斜,对迎土面的土体施加反作用力。4、通过在钢管桩内,预制钢筋混凝土填芯桩桩顶面设置排水设备,对基坑外渗水进行抽排水,减少基坑排水井点的设置,降低基坑降水的生产成本。5、采用部分铝型材装配式行道和铝型材装配式安全防护罩,降低行道和安全防护罩整体装配式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既实现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装配构件,也减少构件锈蚀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两填芯管桩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钢管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填芯桩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填芯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D-D处的剖视图。图11为填芯法兰和拉结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装配式行道装配在填芯管桩上时的示意图。图13为钢围檩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装配式行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基坑;11、填芯管桩;12、连接件;13、装配式行道;2、钢管桩;21、管桩法兰;22、螺旋尖封头;23、溢水孔;24、吊装孔;25、凸条;26、管桩段;27、连接部;3、填芯桩;31、圆锥尖封头;32、吊环;33、吊装卡槽;34、混凝土桩体;35、主筋;36、螺旋箍筋;37、填芯法兰;38、拉结筋;4、钢围檩;41、槽钢;42、螺杆;5、三角撑;51、竖向支撑;52、横向支撑;53、斜撑;54、弧形限位板;55、防护围栏;6、行道板;7、防护罩;71、排水管预留孔;72、合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15,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封闭合围于基坑(1)外围的竖直的填芯管桩(11);所述填芯管桩(11)外周固定有两个J形的连接件(12);相邻两个填芯管桩(11)通过J形的所述连接件(12)相互钩合固定;所述填芯管桩(11)靠近所述基坑(1)的一侧固定有水平的装配式行道(13);所述填芯管桩(11)包括竖直中空的钢管桩(2)和套设在所述钢管桩(2)内的填芯桩(3);所述装配式行道(13)通过钢围檩(4)固定在所述填芯管桩(11)外侧;所述钢管桩(2)上端盖合有防护罩(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封闭合围于基坑(1)外围的竖直的填芯管桩(11);所述填芯管桩(11)外周固定有两个J形的连接件(12);相邻两个填芯管桩(11)通过J形的所述连接件(12)相互钩合固定;所述填芯管桩(11)靠近所述基坑(1)的一侧固定有水平的装配式行道(13);所述填芯管桩(11)包括竖直中空的钢管桩(2)和套设在所述钢管桩(2)内的填芯桩(3);所述装配式行道(13)通过钢围檩(4)固定在所述填芯管桩(11)外侧;所述钢管桩(2)上端盖合有防护罩(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2)由多个管桩段(26)上下拼接固定;所述连接件(12)固定在所述管桩段(26)的外周面;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26),其下端设置有一上大下小的螺旋尖封头(22),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26)的下端、所述螺旋尖封头(22)的上端分别固定一管桩法兰(21),两所述管桩法兰(21)通过螺栓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桩段(26)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多个横向贯通的溢水孔(23);所述管桩段(26)的上部均开设有横向贯通的吊装孔(24);上下相邻两个所述管桩段(26),位于上方的管桩段(26)下部同轴固定一连接部(27),所述连接部(27)外设置有外螺纹,位于下方的管桩段(26)上部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段(26)外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固定有多组竖直的凸条(25);同组的凸条(25)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上下两组所述凸条(25),其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回收式填芯钢管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芯桩(3)由多个混凝土桩体(34)上下拼接固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混凝土桩体(34),其下端设置固定一上大下小的圆锥尖封头(31);所述混凝土桩体(34)上端均固定有吊环(32);所述混凝土桩体(34)上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水平的吊装卡槽(33);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桩体(34),位于上方的混凝土桩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本立林键黄岩嵩倪文雀陈忠雄林生付廖金龙生秦旭檀烽沈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