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426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深基坑内部用于支撑的组件主体,组件主体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底座组件和支撑组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平行且分别抵靠在深基坑两内侧壁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深基坑侧壁连接,底座组件的底部与深基坑底部土层抵接,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撑组件,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内部均分别设置有引水组件,通过引水组件和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引水孔将深基坑侧壁的渗出水导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挡板与支撑组件均安装快速,且通过引水组件的设置,解决了深基坑边坡渗水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深基坑内设排水沟的做法,增大了基础施工作业面,且降低了人工和材料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
本技术属于深基坑支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
技术介绍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目前的支护组件体积高大,需要吊车起吊配合才能进行现场拼合,在将支撑组件固定在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时,一般是由工人将强劲螺栓与外挡板、内挡板和支撑组件连接在一起,而此安装方式工作量大,安装时间长,导致支护组件组合困难,且支护体支护的边坡通常出现大面积渗水,水分聚集在深基坑坑底,影响基础垫层和基础底板砼的浇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以解决挡板与支撑组件安装不便和边坡渗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深基坑内部用于支撑的组件主体,所述组件主体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底座组件和支撑组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垂直连接在底座组件的两侧面,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平行且分别抵靠在深基坑两内侧壁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深基坑侧壁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底端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朝下的固定锥,每一固定锥均插入深基坑底部土层内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顶部还设置有连接顶板;底座组件平行于连接顶板且位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底座组件的底部与深基坑底部土层抵接,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撑组件,两组支撑组件均位于底座组件上方,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内部均分别设置有引水组件,通过引水组件和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的引水孔将深基坑侧壁的渗出水导出。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横杆和两斜杆,两根斜杆的一端均连接在横杆的一端且呈八字形对称分布在横杆的上下两侧;两根斜杆不与横杆连接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挡板上,横杆与斜杆连接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挡板上。其中,所述第二挡板背向深基坑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竖向的第二辅助槽,第二挡板靠近第二辅助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一横杆插槽,第二辅助槽的侧壁开设有一与横杆插槽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二插销横穿过第二滑槽、横杆插入第二挡板内部,进而对横杆和支撑组件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一挡板背向深基坑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竖向的第一辅助槽,第一挡板靠近第一辅助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两斜杆插槽,第一辅助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两分别与斜杆插槽连通的第一滑槽,第一插销横横穿过第一滑槽、斜杆插入第一挡板内部,进而对两斜杆和支撑组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挡板背向深基坑一侧的前后两端还均设置有一供横杆不与斜杆连接的一端放入的放置槽。其中,所述引水组件包括集水室和出水口,集水室分别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部,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底部并分别与其内部的集水室连通,深基坑侧壁的渗出水通过引水孔进入集水室内部并通过出水口导出;集水室内部还设置有用以对水体中泥沙进行过滤的过滤板。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个斜向下插入深基坑侧壁土层内部的土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分别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与土钉配合的通孔,每一土钉均穿过通孔插入深基坑侧壁土层内部并对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位置进行固定;每一土钉外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组倒钩。其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底板,底板底面与深基坑底部土层抵接,支撑板设置在底板上方,支撑板与底板之间两端均分别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块,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支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底端设置固定锥,可快速地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下端固定在深基坑底部上,再利用固定组件中的土钉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在深基坑侧壁上,实现两挡板的快速安装;接着在两挡板之间设置支撑组件,对两挡板的位置进行支撑,增加组件主体的稳定性,且通过插销、滑动槽、锁定槽、斜杆插槽和连接杆插槽的设置,可以快速的实现支撑组件的安装。2、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部设置引水装置,将深基坑侧壁中渗出的水引入集水室中,经滤板过滤,水中含有的泥沙等则停留在滤板上,可被后期处理,过滤后的水落入集水室下方并通过出水口排出,可以有效解决深基坑边坡渗水的问题,避免对基础垫层和基础底板砼的浇铸造成影响,相对于传统的深基坑内设排水沟的做法,增大了基础施工作业面,同时其简单的制作相对于排水沟的布置和施工,降低了人工和材料费用。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底座组件,可以增加深基坑的安全性能,其中底板通过支撑块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支撑板可使工人行走,且可以防止深基坑中水位上升,影响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横杆与第二挡板连接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斜杆与第一挡板连接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土钉插入第一挡板状态下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土钉插入第一挡板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组件主体;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底座组件;401、支撑板;402、底板;403、支撑块;5、支撑组件;501、横杆;502、斜杆;6、深基坑;7、固定组件;701、土钉;702、倒钩;8、固定锥;9、引水组件;901、集水室;902、出水口;903、过滤板;10、引水孔;11、连接顶板;12、第一辅助槽;13、斜杆插槽;14、第一滑槽;15、第一插销;16、第二辅助槽;17、横杆插槽;18、第二滑槽;19、第二插销;20、通孔;21、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6,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包括设置在深基坑6内部用于支撑的组件主体1,所述组件主体1包括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底座组件4和支撑组件5,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垂直连接在底座组件4的两侧面,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相互平行且分别抵靠在深基坑6两内侧壁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通过固定组件7与深基坑6侧壁连接,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底端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朝下的固定锥8,每一固定锥8均插入深基坑6底部土层内部,所述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顶部还设置有连接顶板11;底座组件4平行于连接顶板11且位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底座组件4的底部与深基坑6底部土层抵接,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撑组件5,两组支撑组件5均位于底座组件4上方,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内部均分别设置有引水组件9,通过引水组件9和设置在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的引水孔10将深基坑6侧壁的渗出水导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深基坑(6)内部用于支撑的组件主体(1),所述组件主体(1)包括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底座组件(4)和支撑组件(5),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垂直连接在底座组件(4)的两侧面,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相互平行且分别抵靠在深基坑(6)两内侧壁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通过固定组件(7)与深基坑(6)侧壁连接,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底端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朝下的固定锥(8),每一固定锥(8)均插入深基坑(6)底部土层内部,所述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顶部还设置有连接顶板(11);底座组件(4)平行于连接顶板(11)且位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底座组件(4)的底部与深基坑(6)底部土层抵接,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撑组件(5),两组支撑组件(5)均位于底座组件(4)上方,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内部均分别设置有引水组件(9),通过引水组件(9)和设置在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的引水孔(10)将深基坑(6)侧壁的渗出水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深基坑(6)内部用于支撑的组件主体(1),所述组件主体(1)包括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底座组件(4)和支撑组件(5),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垂直连接在底座组件(4)的两侧面,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相互平行且分别抵靠在深基坑(6)两内侧壁上,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通过固定组件(7)与深基坑(6)侧壁连接,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底端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朝下的固定锥(8),每一固定锥(8)均插入深基坑(6)底部土层内部,所述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顶部还设置有连接顶板(11);底座组件(4)平行于连接顶板(11)且位于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之间,底座组件(4)的底部与深基坑(6)底部土层抵接,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支撑组件(5),两组支撑组件(5)均位于底座组件(4)上方,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内部均分别设置有引水组件(9),通过引水组件(9)和设置在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上的引水孔(10)将深基坑(6)侧壁的渗出水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一横杆(501)和两斜杆(502),两根斜杆(502)的一端均连接在横杆(501)的一端且呈八字形对称分布在横杆(501)的上下两侧;两根斜杆(502)不与横杆(501)连接的一端均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挡板(2)上,横杆(501)与斜杆(502)连接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挡板(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3)背向深基坑(6)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竖向的第二辅助槽(16),第二挡板(3)靠近第二辅助槽(16)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一横杆插槽(17),第二辅助槽(16)的侧壁开设有一与横杆插槽(17)连通的第二滑槽(18),第二插销(19)横穿过第二滑槽(18)、横杆(501)插入第二挡板(3)内部,进而对横杆(501)和支撑组件(5)进行固定。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身勇李钻水谢兆鸿黄娟华林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