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06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的下部开设有水槽,且装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水槽上侧的蒸汽室,蒸汽室内腔的中部焊接有污泥干化筒,污泥干化筒上侧壁的左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侧壁的污泥添加口,且污泥干化筒下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侧壁的干料排出口,污泥干化筒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蒸汽室的下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气口,水槽的左端开设有炉渣填料口,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炉渣余热回收和污泥处理联系在一起,将回收的炉渣余热直接应用于污泥干化上,减少了热损耗的同时也避免了污水处理后,污泥需要转运处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推动绿色生产展开的同时节约了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炉热再利用
,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保护是全球都在积极探讨的关乎人类存亡的问题,污水处理作为环境的重要环节之一,普遍分布在各国各地。污水处理沉降出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细菌、寄生虫卵以及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成分,未经有效处理处置的污泥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矿石熔炼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重要生产步骤,矿石原石在经过熔炼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炉渣,现在大多数炼钢厂为了避免预热浪费,都会有相应的炉渣热回收装置,余热经回收后可再次利用,但余热经过回收保存再二次利用过程中会有严重的热流失问题,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能量损耗;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需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够排放,而废水处理过程中又会产生污泥,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大量回收高炉工作热或尾气余热进行污泥干化处理的办法,但缺少直接回收炉渣热并应用于污泥干化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来满足有特殊人群的用板需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下部开设有水槽,且装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水槽上侧的蒸汽室,所述蒸汽室内腔的中部焊接有污泥干化筒,所述污泥干化筒上侧壁的左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侧壁的污泥添加口,且污泥干化筒下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侧壁的干料排出口,所述污泥干化筒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装置外壳右侧壁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机,所述搅拌轴的右端贯穿污泥干化筒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室的下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水槽的左端开设有炉渣填料口;进一步,所述蒸汽室右侧壁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壁焊接有管固定环,所述管固定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炉渣填料口上侧的注水管;进一步,所述污泥添加口和炉渣填料口的上侧均铰接有舱盖,所述水槽的下侧壁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上部螺接有矿渣滤板;进一步,所述搅拌轴的外部一体成型有螺旋搅拌叶,且搅拌轴外侧壁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嵌入于所述装置外壳右侧壁的轴承;进一步,所述蒸汽室内腔的上侧壁均匀固定安装有导流扇,所述导流扇通过内部导线与电源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干料排出口的上端焊接有位于所述污泥干化筒内部的污泥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炉渣余热回收和污泥处理联系在一起,将回收的炉渣余热直接应用于污泥干化上,减少了热损耗的同时也避免了污水处理后,污泥需要转运处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推动绿色生产展开的同时节约了企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图。附图标记说明:1装置外壳、2水槽、3蒸汽室、4污泥干化筒、5污泥添加口、6、7搅拌轴、8注水管、9管固定环、10炉渣填料口、11排水口、12进气口、13电机、14轴承、15导流扇、16污泥耙、17矿渣滤板、18螺旋搅拌叶、19舱盖、20换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水槽2,且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水槽2上侧的蒸汽室3,蒸汽室3内腔的中部焊接有污泥干化筒4,污泥干化筒4上侧壁的左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污泥添加口5,且污泥干化筒4下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干料排出口6,污泥干化筒4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7,装置外壳1右侧壁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机13,搅拌轴7的右端贯穿污泥干化筒4的侧壁与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蒸汽室3的下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气口12,水槽2的左端开设有炉渣填料口10,螺旋搅拌叶18与污泥干化筒4的侧壁之间保持5cm~8cm的间隙,电机13可根据污泥处理量选用合适功率的型号,该知识为工业
内的公知技术,干料排出口6的外部需要放置污泥回收箱以及废气处理设备,避免污泥干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污泥干化筒4的具体长度根据该装置制造时对应的污泥处理规格决定,经过制造人员测试验证污泥干化筒4的长度能够在污泥通过污泥干化筒4的过程中被充分干燥即可;蒸汽室3右侧壁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口20,装置外壳1的左侧壁焊接有管固定环9,管固定环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炉渣填料口10上侧的注水管8,注水管8下端的位置可根据需求降低,但不得延伸至炉渣填料口10内部,避免与高温炉渣碰撞变形;污泥添加口5和炉渣填料口10的上侧均铰接有舱盖19,水槽2的下侧壁开设有排水口11,排水口11的上部螺接有矿渣滤板17,排水口11为水槽2标准组件,由塞子或排水阀控制排放,其管组与外部污水处理设施连通,排水口11可根据需求更换成能够连通炉渣一统排出的排污口,排出的炉渣和污水再经后续程序分离;搅拌轴7的外部一体成型有螺旋搅拌叶18,且搅拌轴7外侧壁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嵌入于装置外壳1右侧壁的轴承14;蒸汽室3内腔的上侧壁均匀固定安装有导流扇15,导流扇15通过内部导线与电源电连接;干料排出口6的上端焊接有位于污泥干化筒4内部的污泥耙16。本技术工作时,工作人员经污泥添加口5将带处理污泥添加到污泥干化筒4内,经注水管8向水槽2内填入其容积60%的水,经与炉渣运载设备对接的炉渣填料口10将刚出炉的炉渣直接添加到添水后的水槽2内,炉渣进入后可暂时关闭舱盖19,水槽2内的水在高温炉渣的加热下高速气化,蒸汽通过进气口12进入包裹在污泥干化筒4外的蒸汽室3内,对污泥干花筒4内的污泥进行烘干,烘干操作进行的同时启动电机13带动搅拌轴7运转,污泥在螺旋搅拌叶18的推动下持续从污泥添加口5位置向干料排出口6位置运动,运动过程中被不断均匀涂抹在污泥干化筒4的侧壁上,同时干燥的污泥又被螺旋搅拌叶18刮落,最终从干料排出口6排出,其过程中蒸汽冷凝成水后直接返回水槽2,作为热传递介质的水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炉渣余热回收和污泥处理联系在一起,将回收的炉渣余热直接应用于污泥干化上,减少了热损耗的同时也避免了污水处理后,污泥需要转运处理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推动绿色生产展开的同时节约了企业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水槽(2),且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水槽(2)上侧的蒸汽室(3),所述蒸汽室(3)内腔的中部焊接有污泥干化筒(4),所述污泥干化筒(4)上侧壁的左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污泥添加口(5),且污泥干化筒(4)下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干料排出口(6),所述污泥干化筒(4)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7),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壁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机(13),所述搅拌轴(7)的右端贯穿污泥干化筒(4)的侧壁与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室(3)的下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水槽(2)的左端开设有炉渣填料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水槽(2),且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水槽(2)上侧的蒸汽室(3),所述蒸汽室(3)内腔的中部焊接有污泥干化筒(4),所述污泥干化筒(4)上侧壁的左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污泥添加口(5),且污泥干化筒(4)下侧壁的右端开设有贯穿蒸汽室(3)侧壁的干料排出口(6),所述污泥干化筒(4)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轴(7),所述装置外壳(1)右侧壁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电机(13),所述搅拌轴(7)的右端贯穿污泥干化筒(4)的侧壁与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室(3)的下侧壁均匀开设有进气口(12),所述水槽(2)的左端开设有炉渣填料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炉渣余热干化污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3)右侧壁的上端开设有换气口(20),所述装置外壳(1)的左侧壁焊接有管固定环(9),所述管固定环(9)的内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冬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