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406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过滤斗、第一转动电机和接水盒,所述过滤箱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仓,所述过滤箱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动电机带动过滤斗进行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可以使污泥中的水穿过过滤斗落入接水盒内,还在过滤箱的一侧设有出水管,能够将接水盒内的积水排出,再通过第二转动电机可以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能够将污泥输送到上方,再落入储料箱内,并且在输料箱的内壁均匀的固定嵌有电热丝,可对污泥进行烘干,还能通过第三转动电机对烘干后的污泥进行碾压粉碎,可以减少污泥内的空隙,便于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排污设备
,具体为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尽管污泥含有丰富的养分,但是也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噁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类以及动物健康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危害。污泥含盐量较高,会明显提高土壤电导率,破坏植物养分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甚至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会加速有效养分的淋失。所以为了改善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需要对河道内的污泥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泥装置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过滤结构将污泥内的水与固态颗粒进行分离,但是由于污泥中部分的颗粒物体积也较小,所以导致过滤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过滤后的污泥并不能进行干化和压缩,以便回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过滤斗、第一转动电机和接水盒,所述过滤箱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仓,所述过滤箱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转动设置有过滤斗,所述过滤斗内还均匀的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过滤箱内位于过滤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水盒;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位于过滤箱的一侧,所述输料结构包括输料箱、转动辊、螺旋叶片和电热丝,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输料箱,所述过滤箱与输料箱的底部为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箱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外周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输料箱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辊之间为固定连接;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位于输料箱的另一侧,所述输料箱与储料箱的上方为贯通连接;碾压结构,所述碾压结构位于储料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过滤斗底部的外周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过滤箱内位于过滤斗的一侧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输料箱的内壁还均匀的固定嵌有电热丝。优选的,所述碾压结构包括斜板、支撑架、碾压辊和第三转动电机,所述储料箱内固定设置有斜板。优选的,所述储料箱内位于斜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碾压辊,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还固定设置有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碾压辊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开设有可视窗,用于查看过滤箱内的情况,所述储料箱的侧面还开设有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有过滤箱,然后在过滤箱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两个支撑座之间转动设置有过滤斗,可以将污泥从进料仓投入过滤斗内,过滤斗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还在过滤斗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以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就能通过第一转动电机带动过滤斗进行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可以使污泥中的水穿过过滤斗落入接水盒内,还在过滤箱的一侧设有出水管,能够将接水盒内的积水排出,结构简单且产生的过滤效果更好;2、本技术还在过滤箱的一侧设有输料箱,过滤箱内经过过滤的污泥可以进入到输料箱内,输料箱内还转动设置有转动辊,转动辊的外周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所以通过第二转动电机可以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从而能够将污泥输送到上方,再落入储料箱内,并且在输料箱的内壁均匀的固定嵌有电热丝,可以对输料箱内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对污泥进行烘干;3、本技术同时还在储料箱内固定设置有斜板,烘干后的污泥可落在斜板上然后往下滑,储料箱内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碾压辊,当污泥落在碾压辊的下方时,通过第三转动电机可对烘干后的污泥进行碾压粉碎,可以减少污泥内的空隙,使储料箱容纳更多的污泥,并且方便将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回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斗剖面图。图中:1-过滤箱;101-进料仓;102-可视窗;2-支撑座;3-过滤斗;301-挡板;302-第一齿轮;4-第一转动电机;401-第二齿轮;5-接水盒;6-输料箱;601-电热丝;7-转动辊;701-螺旋叶片;702-第二转动电机;8-储料箱;801-斜板;802-出料口;9-支撑架;901-碾压辊;902-第三转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1、过滤斗3、第一转动电机4和接水盒5,所述过滤箱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仓1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2,两个所述支撑座2之间转动设置有过滤斗3,所述过滤斗3内还均匀的固定设置有挡板3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过滤斗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水盒5;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位于过滤箱1的一侧,所述输料结构包括输料箱6、转动辊7、螺旋叶片701和电热丝601,所述过滤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输料箱6,所述过滤箱1与输料箱6的底部为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箱6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辊7,所述转动辊7的外周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701,所述输料箱6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702,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02的输出端与转动辊7之间为固定连接;储料箱8,所述储料箱8位于输料箱6的另一侧,所述输料箱6与储料箱8的上方为贯通连接;碾压结构,所述碾压结构位于储料箱8的内部。所述过滤斗3底部的外周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302,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过滤斗3的一侧通过固定板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电机4,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401,且所述第二齿轮401与第一齿轮302之间为啮合连接,通过第一转动电机4可带动过滤斗3进行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将污泥中的水甩出来,过滤效果更好;所述输料箱6的内壁还均匀的固定嵌有电热丝601,可以对输料箱6内的污泥进行烘干;所述碾压结构包括斜板801、支撑架9、碾压辊901和第三转动电机902,所述储料箱8内固定设置有斜板801,能使烘干后的污泥落在斜板801上再滑下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1)、过滤斗(3)、第一转动电机(4)和接水盒(5),所述过滤箱(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仓(1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2),两个所述支撑座(2)之间转动设置有过滤斗(3),所述过滤斗(3)内还均匀的固定设置有挡板(3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过滤斗(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水盒(5);/n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位于过滤箱(1)的一侧,所述输料结构包括输料箱(6)、转动辊(7)、螺旋叶片(701)和电热丝(601),所述过滤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输料箱(6),所述过滤箱(1)与输料箱(6)的底部为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箱(6)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辊(7),所述转动辊(7)的外周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701),所述输料箱(6)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702),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02)的输出端与转动辊(7)之间为固定连接;/n储料箱(8),所述储料箱(8)位于输料箱(6)的另一侧,所述输料箱(6)与储料箱(8)的上方为贯通连接;/n碾压结构,所述碾压结构位于储料箱(8)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箱(1)、过滤斗(3)、第一转动电机(4)和接水盒(5),所述过滤箱(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仓(1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上下两处分别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支撑座(2),两个所述支撑座(2)之间转动设置有过滤斗(3),所述过滤斗(3)内还均匀的固定设置有挡板(301),所述过滤箱(1)内位于过滤斗(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接水盒(5);
输料结构,所述输料结构位于过滤箱(1)的一侧,所述输料结构包括输料箱(6)、转动辊(7)、螺旋叶片(701)和电热丝(601),所述过滤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输料箱(6),所述过滤箱(1)与输料箱(6)的底部为贯通连接,所述输料箱(6)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辊(7),所述转动辊(7)的外周固定套接有螺旋叶片(701),所述输料箱(6)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第二转动电机(702),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02)的输出端与转动辊(7)之间为固定连接;
储料箱(8),所述储料箱(8)位于输料箱(6)的另一侧,所述输料箱(6)与储料箱(8)的上方为贯通连接;
碾压结构,所述碾压结构位于储料箱(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河道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正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