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动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99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升降机领域的双驱动升降机,包括底箱和缆绳,所述底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箱、缆绳、支撑柱、滑轮、升降板、吊环、电机、传动轴、收线轮、电动伸缩杆和支撑板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双驱动升降机,其中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收线轮进行转动,进而收线轮能够对缆绳进行收紧,使得升降板能够进行上下的移动,形成一个单级驱动的升降机,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推动支撑板进行上下的调节,两者的配合达到了双驱动的目的,解决了单级的升降机系统无法在满足一定上升行程的前提下,不能接触到更高的高度,影响到了高空装配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驱动升降机
本技术涉及升降机领域,具体是双驱动升降机。
技术介绍
升降机的定义为:在垂直上下通道上载运人或货物升降的平台或半封闭平台的提升机械设备或装置,是由平台以及操纵它们用的设备、马达、电缆和其它辅助设备构成的一个整体,升降机由行走机构,液压机构,电动控制机构,支撑机构组成的一种升降机设备。液压油由叶片泵形成一定的压力,经滤油器、隔爆型电磁换向阀、节流阀、液控单向阀、平衡阀进入液缸下端,使液缸的活塞向上运动,提升重物,液缸上端回油经隔爆型电磁换向阀回到油箱,其额定压力通过溢流阀进行调整,通过压力表观察压力表读数值。在日常的高空调试安装时,要求将升降机推到安装位置下方,在面临同样的高空机械装配过程中,常采用丝杠螺母组成的升降机,将装配的物品放置在升降机的升降架体上,但是由于单级的升降机系统无法在满足一定上升行程的前提下,使得机架的高度降低,影响到了高空装配作业,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双驱动升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驱动升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驱动升降机,包括底箱和缆绳,所述底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支撑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底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底箱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收线轮,所述吊环、滑轮和收线轮的表面均通过缆绳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栏杆,所述底箱的表面通过螺栓栓接有箱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底部的四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轮,所述活动轮的表面设有锁止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升降板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底箱、缆绳、支撑柱、滑轮、升降板、吊环、电机、传动轴、收线轮、电动伸缩杆和支撑板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双驱动升降机,其中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收线轮进行转动,进而收线轮能够对缆绳进行收紧,使得升降板能够进行上下的移动,形成一个单级驱动的升降机,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推动支撑板进行上下的调节,两者的配合达到了双驱动的目的,解决了单级的升降机系统无法在满足一定上升行程的前提下,不能接触到更高的高度,影响到了高空装配作业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能够对升降板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可以有效避免升降板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升降板升降的流畅性,避免其出现晃动;通过设置栏杆,能够对使用者进行防护,减少危险的发生;通过设置固定杆和推把,能够方便使用者推动升降机;通过设置活动轮和锁止销,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对升降机进行移动,便于使用者将升降机移动至其他需要的地方进行作业,减少了工作人员搬运设备时的体力消耗;通过设置弹簧,能够缓解升降板下降时的惯性,避免使用者站在支撑板出现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滑槽很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箱的结构正视图。图中:1、底箱;2、缆绳;3、支撑柱;4、滑轮;5、升降板;6、吊环;7、电机;8、传动轴;9、收线轮;10、电动伸缩杆;11、支撑板;12、滑槽;13、滑块;14、栏杆;15、固定杆;16、推把;17、活动轮;18、锁止销;19、弹簧;20、箱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双驱动升降机,包括底箱1和缆绳2,底箱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4,支撑柱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5,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环6,底箱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8,传动轴8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底箱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传动轴8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收线轮9,吊环6、滑轮4和收线轮9的表面均通过缆绳2传动连接,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通过底箱1、缆绳2、支撑柱3、滑轮4、升降板5、吊环6、电机7、传动轴8、收线轮9、电动伸缩杆10和支撑板11的设置,共同构建了一个双驱动升降机,其中通过电机7带动传动轴8转动,传动轴8带动收线轮9进行转动,进而收线轮9能够对缆绳2进行收紧,使得升降板5能够进行上下的移动,形成一个单级驱动的升降机,再通过电动伸缩杆10推动支撑板11进行上下的调节,两者的配合达到了双驱动的目的,解决了单级的升降机系统无法在满足一定上升行程的前提下,不能接触到更高的高度,影响到了高空装配作业的问题。其中,两个支撑柱3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12,滑槽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与升降板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槽12和滑块13,能够对升降板5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可以有效避免升降板5在移动时出现卡滞影响使用的现象,提升了升降板5升降的流畅性,避免其出现晃动。其中,支撑板11的顶部设置有栏杆14,底箱1的表面通过螺栓栓接有箱门20,通过设置栏杆14,能够对使用者进行防护,减少危险的发生。其中,底箱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把16,通过设置固定杆15和推把16,能够方便使用者推动升降机。其中,底箱1底部的四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轮17,活动轮17的表面设有锁止销18,通过设置活动轮17和锁止销18,能够更加方便使用者对升降机进行移动,便于使用者将升降机移动至其他需要的地方进行作业,减少了工作人员搬运设备时的体力消耗。其中,底箱1顶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柱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9,弹簧19的顶部与升降板5接触,通过设置弹簧19,能够缓解升降板5下降时的惯性,避免使用者站在支撑板11出现晃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把需要安装的物品搬到支撑板11上,然后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电机7,电机7的转动能够带动传动轴8进行转动,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动升降机,包括底箱(1)和缆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4),所述支撑柱(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环(6),所述底箱(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底箱(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8)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收线轮(9),所述吊环(6)、滑轮(4)和收线轮(9)的表面均通过缆绳(2)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升降机,包括底箱(1)和缆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4),所述支撑柱(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吊环(6),所述底箱(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底箱(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8)表面的两侧均套接有收线轮(9),所述吊环(6)、滑轮(4)和收线轮(9)的表面均通过缆绳(2)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板(5)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升降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3)的内侧均开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的内腔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伟程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高德升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