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92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包括基座台、悬挂墙、滑道、控速通道、托举机构和控速机构,所述缓冲槽设置在所述控速通道内壁的底部,延伸到所述悬挂墙内,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缓冲槽内,所述定位柱一端焊接于所述缓冲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空心柱一端套接在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所述托举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柱的另一端;所述插接槽等距离设置在托举环的内壁上,所述轴承辊活动卡接在插接槽内;电线卷重量减轻时自动上升,增大缠绕轴与设备之间摩擦力,避免电线拉拽过多堆积甚至弯折的问题,保证了放线工作稳定且省力的进行,有效的提高了电缆铺设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用电量也随之越来越多,电网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其具体体现在用电量、用电设备以及发电量方面,并且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各种发电方式应运而生,无论是何种发电方式,均需要对电力进行转移、运输或者存储,发电和用电均存在电力输送过程,在进行电力输送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是架设电线来进行电力的输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能力的不断强大,在架设电线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价格相差较大的设备来进行辅助施工。在电力输送现场施工过程中,大量的电线被缠绕架高,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拉拽放线,在对电线的拉拽过程中,放线初始阶段由于电线较多、电线卷重量较大,导致拉拽较为困难,需要进行润滑导向操作;随着电线不断被消耗使用,电线卷的重量逐渐降低,拉拽较简单,容易出现拉拽电线过多而堆积弯折的现象;因此,在铺设电线时,如何通过电线铺设辅助设备来根据线卷重量自动平衡转速,从而保证拉拽电线不会出现弯折而影响施工效率,是当下所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电线卷自身重力在拉拽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电线卷重力减小时,电线卷在托举机构的做用下自动上升,增大上升后线卷缠绕轴与控速机构之间摩擦力,避免了线卷拉拽容易造成的电线拉拽过多堆积甚至弯折的问题。根据一些实施例,本技术的方案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包括基座台、悬挂墙、滑道、控速通道、托举机构和控速机构;所述悬挂墙与基座台连接构成U型结构,U型结构中间空隙用于放置电线卷;所述滑道设置在悬挂墙的侧面,所述滑道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控速通道连通,电线卷的缠绕轴通过所述滑道进入所述控速通道内;所述控速通道设置在悬挂墙中间位置;所述托举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的底部,所述控速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内腔的顶部,所述托举机构用于托举电线卷的缠绕轴。进一步的,所述悬挂墙为2个矩形板,所述2个悬挂墙的底部分别焊接于基座台的顶部两端。进一步的,所述控速通道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形组成的连通结构,矩形两长边与半圆形相切;所述2个悬挂墙上的控速通道和滑道在垂直于悬挂墙方向上重合。进一步的,所述托举机构包括缓冲槽、定位柱、第一弹簧、空心柱、托举环、插接槽和轴承辊;所述缓冲槽设置在所述控速通道内壁的圆弧中间部位,延伸到所述悬挂墙内,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缓冲槽内,所述定位柱一端焊接于所述缓冲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空心柱一端套接在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所述托举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柱的另一端,所述托举环的上部用于托举电线卷的缠绕轴;所述插接槽等距离设置在托举环的内壁上,所述轴承辊活动卡接在插接槽内,所述轴承辊用于减小缠绕轴与托举机构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柱远离所述托举环的端面搭接在第一弹簧的对应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控速通道内腔的宽度与所述托举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控速通道的端面与缓冲槽内壁的底部固定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控速机构包括升降槽、平衡柱、第二弹簧、控速弧和卡接把手;所述升降槽设置在悬挂墙远离基座台的一侧,所述升降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控速通道连通的矩形间隙;所述平衡柱贯穿于升降槽内;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平衡柱靠近所述控速通道一端的外圈上,所述控速弧活动连接于所述平衡柱靠近所述控速通道端面上,实现所述平衡柱相对于所述控速弧转动;所述卡接把手设置在所述平衡柱远离所述控速通道一端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控速通道内腔的宽度与所述控速弧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控速通道内壁焊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控速弧的顶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把手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平衡柱靠近所述控速通道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进行铺设电缆放线的过程中,随着电线卷逐渐变小而重量减轻时,整个电线卷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自动上升增大缠绕轴与控速弧之间摩擦力,避免电线拉拽过程中由于电线卷重量减轻转速加快,造成的电线拉拽过多堆积甚至弯折的问题。2、本技术托举机构在整个装置中;首先,托举机构实现根据电线卷自身重量来进行高度平衡,其次,托举机构在放置电线卷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同时,随着电线卷上电线的减少,缠绕电线的轴自动升上,当电线拉拽完之后,保证缠绕轴接近于滑道,便于线卷取下。3、本技术托举机构上设置的多跟轴承辊,在电线卷重量较大时,保证了拉拽工作稳定且省力的进行,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电缆铺设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C处放大图。图中:1基座台、2悬挂墙、3滑道、4控速通道、5托举机构、501缓冲槽、502定位柱、503第一弹簧、504空心柱、505托举环、506插接槽、507轴承辊、6控速机构、601升降槽、602平衡柱、603第二弹簧、604控速环、605卡接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包括基座台1、悬挂墙2、滑道3、控速通道4、托举机构5和控速机构6,悬挂墙2的底部与基座台1的顶部焊接,滑道3设置在悬挂墙2的一侧,控速通道4开设在悬挂墙2正面的中间位置,托举机构5设置在控速通道4的底部,控速机构6设置在控速通道4内腔的顶部。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托举机构5包括缓冲槽501、定位柱502、第一弹簧503、空心柱504、托举环505、插接槽506和轴承辊507,缓冲槽501设置在控速通道4内壁的底部,定位柱502的底部与缓冲槽501内壁的底部焊接,第一弹簧503套装在定位柱502的外圈上,空心柱504套接在定位柱502外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台、悬挂墙、滑道、控速通道、托举机构和控速机构;所述悬挂墙与基座台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滑道设置在悬挂墙的侧面,所述滑道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控速通道连通;所述控速通道设置在悬挂墙中间位置;所述托举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的底部,所述控速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内腔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台、悬挂墙、滑道、控速通道、托举机构和控速机构;所述悬挂墙与基座台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滑道设置在悬挂墙的侧面,所述滑道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控速通道连通;所述控速通道设置在悬挂墙中间位置;所述托举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的底部,所述控速机构设置在控速通道内腔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墙为2个矩形板,所述2个悬挂墙的底部分别焊接于基座台的顶部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速通道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形组成的连通结构,矩形两长边与半圆形相切;所述2个悬挂墙上的控速通道和滑道在垂直于悬挂墙方向上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控制转动速度的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机构包括缓冲槽、定位柱、第一弹簧、空心柱、托举环、插接槽和轴承辊;所述缓冲槽设置在所述控速通道内壁的圆弧中间部位,延伸到所述悬挂墙内,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缓冲槽内,所述定位柱一端焊接于所述缓冲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空心柱一端套接在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所述托举环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柱的另一端;所述插接槽等距离设置在托举环的内壁上,所述轴承辊活动卡接在插接槽内。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斌刘一麟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山东电力检修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