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孝富专利>正文

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67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6
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包括左肩圈、右肩圈和调节紧固装置,所述左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右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调节紧固装置用于连接左肩圈和右肩圈,所述左肩圈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依次和右肩圈上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在结构形状方面形成镜像对称,左肩圈和右肩圈的其它部位的结构形状呈非镜像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肩部浮力支撑,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采取部分对称的结构设计方式,便于泳圈形状和功能设计的扩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
本技术涉及游泳漂浮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存在较多的游泳肩圈,左右两个肩圈基本上都是整体处于结构形状镜像对称关系,整体处于镜像对称关系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左右浮力平衡。但是此类肩圈也存在着结构单一的情况,在产品结构和外形拓展性方向存在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部分结构形状对称的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拟针对现有的左肩圈、右肩圈整体结构形状镜像对称的结构形态基础上做出拓展补充。实现本技术目的的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包括左肩圈、右肩圈和调节紧固装置,所述左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一凹槽,左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凹槽,左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三凹槽,所述右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四凹槽,右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五凹槽,右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六凹槽,调节紧固装置用于连接左肩圈和右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圈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依次和右肩圈上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在结构形状方面形成镜像对称;左肩圈和右肩圈的其它部位的结构形状呈非镜像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重叠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具有重叠部;所述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具有重叠部,所述第四凹槽和第六凹槽具有重叠部。进一步的,所述左肩圈上还设置有横跨于第一凹槽两侧的第一肩带,所述右肩圈上还设置有横跨于第四凹槽两侧的第二肩带。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紧固装置上设置有伸缩卡紧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左肩圈和右肩圈的结构为充气式和实体式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结构设计,保证了游泳肩圈中左肩圈和右肩圈上各自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分别呈镜像对称关系,而上述几个凹槽形成的部位正是游泳者穿戴后人体胸部外侧、腋窝和手臂膀放置区域,左肩圈和右肩圈在此部位呈对称关系,可以保证在穿戴时的左右协调舒适度;(2)除上述几个凹槽形成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呈非镜像对称关系,可以适当地增加游泳肩圈的设计造型选择,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做扩展设计;(3)通过设置调节紧固装置,可以使左肩圈和右肩圈固定在一起,并提供横向的拉紧力,使得左肩圈和右肩圈保持相对固定,不会出现往手臂外侧松脱的不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产品的穿戴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肩圈;2、右肩圈;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21、第四凹槽;22、第五凹槽;23、第六凹槽;14、第一肩带;24、第二肩带;3、调节紧固装置;31、伸缩卡紧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说明。参考图1所示,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包括左肩圈1、右肩圈2和调节紧固装置3。所述左肩圈1的上表面处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贯通于与上表面相邻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左肩圈1的内侧面处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贯通于与内侧面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左肩圈1的外侧面处设置有一个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贯通于与外侧面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12在上表面与内侧面相交的棱边处形成交合重叠部,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三凹槽13在上表面与外侧面相交的棱边处形成交合重叠部。所述右肩圈2的上表面处设置有一个第四凹槽21,第四凹槽21贯通于与上表面相邻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右肩圈2的内侧面处设置有一个第五凹槽22,第五凹槽22贯通于与内侧面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右肩圈2的外侧面处设置有一个第六凹槽23,第六凹槽23贯通于与外侧面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四凹槽21与第五凹槽22在上表面和内侧面相交的棱边处形成交合重叠部,所述第四凹槽21与第六凹槽23在上表面和外侧面相交的棱边处形成交合重叠部。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1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放置人体腋窝部位,第二凹槽12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放置人体胸部外侧,第三凹槽13在实际使用中用于人体手臂容纳及摆动;第四凹槽21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放置人体腋窝部位,第五凹槽22在实际使用中用于放置人体胸部外侧,第六凹槽23在实际使用中用于人体手臂容纳及摆动。进一步的,通过结构设计,使得左肩圈1中的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13分别和右肩圈2中的第四凹槽21、第五凹槽22和第六凹槽23呈镜像对称关系。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左肩圈1和右肩圈2相互靠近,左肩圈1中的第二凹槽12和右肩圈2中的第五凹槽22的两个槽口边缘相贴合,分别形成贴合点A和贴合点B,进行形成通过贴合点A和贴合点B的X-X中心线,上述左肩圈1中的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13分别和右肩圈2中的第四凹槽21、第五凹槽22和第六凹槽23呈镜像对称关系的参考平面是通过X-X中心线且与左肩圈1和右肩圈2的上表面垂直的竖置平面。并且同时,使得左肩圈1中除上述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13之外的结构部位和右肩圈2中的除上述第四凹槽21、第五凹槽22和第六凹槽23之外的结构部位呈非镜像对称关系。进一步的,所述左肩圈1在上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个第一肩带14,第一肩带14横跨于第一凹槽11的两侧,第一肩带1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左肩圈1上;所述右肩圈2在上表面处还设置有一个第二肩带24,第二肩带24横跨于第四凹槽21的两侧,第二肩带2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右肩圈2上。通过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肩带14和第二肩带24的结构形成呈镜像对称关系,对称参考平面亦是上述所述的通过X-X中心线且与左肩圈1和右肩圈2的上表面垂直的竖置平面。本实施例中,第一肩带14和第二肩带24采用具有弹性功能的弹性带制成,可以有效地适应不同手臂大小并进行拉紧固定作用,弹性带的主要材质为涤纶+乳胶丝。另外,第一肩带14和第二肩带24也可以采用不带弹性功能的普通布料带子制成,亦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一步的,左肩圈1和右肩圈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处分别设置了一个调节紧固装置3。所述调节紧固装置3呈条形带状结构,调节紧固装置3的一端通过缝合或胶水粘接方式分别固定在左肩圈1和右肩圈2的端部表面位置处,调节紧固装置3的另外一端设置了一对伸缩卡紧连接装置31,伸缩卡紧连接装置31采用可插拔卡扣的方式,当可插拔卡扣被扒开时,调节紧固装置3分别被分成两段单元。所述伸缩卡紧连接装置31能根据使用者身体宽度大小自动或手动调节松紧度,并且提供足够的拉力使得所述左肩圈1和所述右肩圈2能够相对向拉紧状态,从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包括左肩圈、右肩圈和调节紧固装置,所述左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一凹槽,左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凹槽,左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三凹槽,所述右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四凹槽,右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五凹槽,右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六凹槽,调节紧固装置用于连接左肩圈和右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圈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依次和右肩圈上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在结构形状方面形成镜像对称,左肩圈和右肩圈的其它部位的结构形状呈非镜像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浮式游泳肩圈,包括左肩圈、右肩圈和调节紧固装置,所述左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一凹槽,左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凹槽,左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三凹槽,所述右肩圈的上表面处设置有贯通于外侧面和内侧面的第四凹槽,右肩圈的内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五凹槽,右肩圈的外侧面处设置有贯通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六凹槽,调节紧固装置用于连接左肩圈和右肩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肩圈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依次和右肩圈上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在结构形状方面形成镜像对称,左肩圈和右肩圈的其它部位的结构形状呈非镜像对称。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孝富
申请(专利权)人:蒋孝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