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腋下游泳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623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2:44
幼儿腋下游泳圈,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相连接的前部和后部组成,后部连接于前部的两端,且前部两端的后部相对设置;所述前部和后部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第一圆弧槽沿前部和后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圆弧槽沿前部和后部的侧面向内凹陷;所述前部和后部连接处设有肩带,肩带位于第一圆弧槽的上方;相对设置的所述后部上设有松紧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设置,使得儿童的手臂更容易接触到水,儿童的重心也会更低,使得泳圈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同时肩带和后部的可调式设置,适用于不同体格大小的儿童,也使得儿童不容易滑落出泳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幼儿腋下游泳圈
本技术属于泳圈
,尤其是涉及一种幼儿腋下游泳圈。
技术介绍
泳圈普遍涉及于广大儿童及年青一代,泳圈具有安全卫生新奇等特性,是宝宝健身、游戏最佳用品。它造型可爱,款式新颖,色彩鲜艳,携带方便,百玩不腻,是宝宝的最新玩伴。现有的泳圈通常为圆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手臂长短不同,需要选用不同尺寸的泳圈,由于儿童的手臂需要搁置于泳圈上,不合适尺寸的泳圈不便于儿童的使用和划水,同时由于儿童的手臂需要搁置于泳圈上,而泳圈通常具有较宽的尺寸,儿童的手臂在搁置在泳圈上较难接触到手,且在泳圈的作用下儿童的重心较高,存在翻转的危险;儿童在使用一段时间传统的泳圈后,手臂由于始终搁置在泳圈上会产生一定的酸痛,存在滑落泳圈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重心较低,不易滑落,安全可靠的幼儿腋下游泳圈。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幼儿腋下游泳圈,包括中空结构的主体,所述主体由相连接的前部和后部组成,后部连接于前部的两端,且前部两端的后部相对设置;所述前部和后部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第一圆弧槽沿前部和后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圆弧槽沿前部和后部的侧面向内凹陷;所述前部和后部连接处设有肩带,肩带位于第一圆弧槽的上方;相对设置的所述后部上设有第一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位于主体的中间位置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为圆环结构,前部与后部为一体成型,相对设置的后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部和后部均为弧形结构,且前部和后部围成环形中空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肩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底部与前部相连,第二连接带与后部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上设有多排母按扣,多排母按扣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带上设有与锁扣相适配的子按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之间通过魔术贴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相对设置的所述后部之间连有第二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部上设有靠枕。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由发泡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设置,使得儿童的手臂更容易接触到水,儿童的重心也会更低,使得泳圈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同时肩带和后部的可调式设置,适用于不同体格大小的儿童,也使得儿童不容易滑落出泳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主体1,靠枕1-1,前部2,后部3,肩带4,第一连接带4-1,第二连接带4-2,第二连接件5,第一连接件6,第一圆弧槽7,第二圆弧槽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幼儿腋下游泳圈,包括主体1,主体1由相连接的前部2和后部3组成,后部3连接于前部2的两端,且前部2两端的后部3相对设置;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第一圆弧槽7沿前部2和后部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圆弧槽8沿前部2和后部3的侧面向内凹陷;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设有肩带4,肩带4位于第一圆弧槽7的上方;相对设置的后部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用于将相对设置的后部3进行连接或松开。第一圆弧槽7为开口朝上的圆弧槽结构,第二圆弧槽8位于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的内外两侧,位于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内侧的第二圆弧槽8开口朝内设置,位于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外侧的第二圆弧槽8开口朝外设置,在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的作用下,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的尺寸较小。前部2两端与后部3连接处均设有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且前部2两端与后部3连接处的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相对设置,前部2与后部3连接处用于搁置儿童的手臂,在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的作用下,使得儿童手臂更容易接触到水,重心也会更低,泳圈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位于主体1的中间位置处,使得重心处于主体1中间位置处,防止主体1发生翻转的现象。主体1为圆环结构,前部2与后部3为一体成型,相对设置的后部3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调节间隙的大小来调节主体1内的中空结构的大小,从而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前部2和后部3均为弧形结构,且前部2和后部3围成环形中空结构,儿童的身体位于环形中空结构内,在环形中空结构的作用下,儿童的身体与主体1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泳圈更加稳定。肩带4包括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第一连接带4-1底部与前部2之间缝纫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带4-2与后部3之间缝纫的方式固定连接,肩带4和第一圆弧槽7包裹儿童的手臂,肩带4在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的作用下可拆卸式连接,肩带4和第一圆弧槽7之间形成圆弧形通孔。儿童的手臂可通过穿过通过肩带4和第一圆弧槽7之间形成圆弧形通孔搁置于第一圆弧槽7上,同时也可通过打开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之间的连接,将儿童的手臂搁置于第一圆弧槽7,再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进行连接,实现肩带4和第一圆弧槽7对儿童手臂的包裹,从而防止儿童的滑落。第一连接带4-1上设有多排母按扣,多排母按扣沿第一连接带4-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连接带4-2上设有与锁扣相适配的子按扣,母按扣的排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子按扣可根据实际需要与不同排数的母按扣相连接,根据儿童手臂的不同尺寸对肩带4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之间也可通过魔术贴相连接,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2上设有相适配的毛刺部与卷毛部,根据儿童手臂的不同尺寸对肩带4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相对设置的后部3之间连有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5用于调节相对设置的后部3之间的间隙大小,在第二连接件5调节好之后,通过第一连接件6对相对设置的后部3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相对设置的后部3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第二连接件5可为插扣、魔术贴或绳子结构。前部2上设有靠枕1-1,靠枕1-1位于前部2的中间位置处,靠枕1-1沿前部2的上表面向上凸起,方便儿童游累时的休息。主体1由发泡材料制成,主体1可为软质发泡结构,以塑料、橡胶为原材料,加以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辅料,通过物理发泡或交联发泡,使塑料和橡胶中出现大量细微泡沫,体积增加,密度减少,主体1外套有布套。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幼儿腋下游泳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相连接的前部(2)和后部(3)组成,后部(3)连接于前部(2)的两端,且前部(2)两端的后部(3)相对设置;所述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第一圆弧槽(7)沿前部(2)和后部(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圆弧槽(8)沿前部(2)和后部(3)的侧面向内凹陷;所述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设有肩带(4),肩带(4)位于第一圆弧槽(7)的上方;相对设置的所述后部(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幼儿腋下游泳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相连接的前部(2)和后部(3)组成,后部(3)连接于前部(2)的两端,且前部(2)两端的后部(3)相对设置;所述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第一圆弧槽(7)沿前部(2)和后部(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圆弧槽(8)沿前部(2)和后部(3)的侧面向内凹陷;所述前部(2)和后部(3)连接处设有肩带(4),肩带(4)位于第一圆弧槽(7)的上方;相对设置的所述后部(3)上设有第一连接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腋下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槽(7)和第二圆弧槽(8)位于主体(1)的中间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腋下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圆环结构,前部(2)与后部(3)为一体成型,相对设置的后部(3)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幼儿腋下游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曼波鱼蔓葆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