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明洋专利>正文

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28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包括一端与减速机对轮相连的一对拔板以及位于两个拔板之间的驱动轴,一对所述拔板沿两者具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驱动轴位于两个拔板中心线处,驱动轴上套设有一固定块,驱动轴旋转带动其上的固定块沿轴向滑动;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块上方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连接至拔板另一端并用以调整两个拔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驱动轴和固定块之间的螺纹螺旋作用,可以快速地将对轮从对轮轴上拔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比传统的人工采用大锤直接敲击,节省劳动力,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机对轮拔轮器
本技术涉及煤矿用设备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减速机对轮拔轮器。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是指在井下巷道中对原煤转运过程中使用的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有机架,机架的一端有机尾装置,机架的另一端有机头装置,机尾装置和机头装置之间连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通过减速机连有驱动电机。减速机对轮是减速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装置。皮带输送机用减速机在日常检修或更换中,需要进行对轮与对轮轴的拆卸,而皮带输送机用减速机其轮与轴属于过盈配合,两者配合十分紧固;现有技术中,对轮在井下进行拆卸时,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手动拆卸,因无专用工具拆卸对轮,全凭人员利用大锤直接敲击将对轮敲下,由于对轮是铸铁构造,严重时会在大锤的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破裂,影响二次使用,另外,大锤敲击耗费体力,人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传统的人工手动拆卸减速机采用大锤直接敲击对轮易导致变形,并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可以快速地将对轮从对轮轴上拔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节省劳动力,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包括:一端与减速机对轮相连的一对拔板,一对所述拔板沿两者具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位于两个拔板中心线处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套设有一固定块,驱动轴旋转带动其上的固定块沿轴向滑动;设置在固定块上方的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连接至拔板另一端并用以调整两个拔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拔板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于调节单元左右两侧的拔板一和拔板二;拔板一整体呈L形结构,其包括短边和长边,拔板一或拔板二短边与减速机对轮相连,拔板一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一与调节单元相连,拔板二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二与调节单元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为二阶式阶梯轴,其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驱动轴大径段设置有一把手;驱动轴小径段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固定块中心开设有一与驱动轴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驱动轴小径段由固定块后端穿过螺纹孔并伸出至固定块前端。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位于壳体内的齿轮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槽,所述齿轮通过与滑动件上的齿槽相啮合驱动滑动件形成靠近或远离齿轮的运动;滑动件包括位于齿轮上方的导轨一和位于齿轮下方的导轨二,所述导轨一和导轨二的结构相同,所述导轨一整体呈水平放置的U形结构,导轨一的开口向左、导轨二的开口向右;导轨一开口端穿过壳体并连接有连接板一,导轨二开口端穿过壳体并连接有一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轴一相连,连接板二与连接轴二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一与齿轮同轴设置的涡簧,所述涡簧和齿轮通过中心穿设的转轴与壳体相连,所述转轴两端端部转动设置在壳体内壁上;涡簧的内圈端部固定在转轴上、外圈端部固定在壳体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连接轴一和连接轴二的中心线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拔板长边开设有一长条状的减重孔、短边开设有一过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对减速机对轮进行拆卸操作时,利用驱动轴和固定块之间的螺纹螺旋作用,可以快速地将对轮从轴上拔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比传统的人工采用大锤直接敲击,节省劳动力,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且不会破坏对轮,另外,整个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拔板间距可调整,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减速机对轮拔轮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图2中A处的向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减速机对轮拔轮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减速机对轮拔轮器的应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驱动轴,2为固定块,3为壳体,4为拔板一,5为拔板二,6为连接轴一,7为连接轴二,8为把手,9为齿轮,10为导轨一,11为导轨二,12为连接板一,13为连接板二,14为涡簧,15为转轴,16为对轮本体,17为对轮轴本体,18为螺栓,19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包括一端与减速机对轮相连的一对拔板以及位于两个拔板之间的驱动轴1,一对拔板沿两者具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驱动轴1位于两个拔板中心线处,驱动轴1上套设有一固定块2,驱动轴1旋转带动其上的固定块2沿轴向滑动;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块2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壳体3内的调节单元,调节单元连接至拔板另一端并用以调整两个拔板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拔板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于调节单元左右两侧的拔板一4和拔板二5;拔板一4整体呈L形结构,其包括短边和长边,拔板一4或拔板二5短边与减速机对轮相连,拔板一4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一6与调节单元相连,拔板二5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二7与调节单元相连,并且,驱动轴1、连接轴一6和连接轴二7的中心线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中,驱动轴1为二阶式阶梯轴,其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驱动轴1大径段设置有一把手8;驱动轴1小径段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固定块2中心开设有一与驱动轴1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驱动轴1小径段由固定块2后端穿过螺纹孔并伸出至固定块2前端。调节单元包括位于壳体3内的齿轮9和滑动件,滑动件上开设有与齿轮9相配合的齿槽,齿轮9通过与滑动件上的齿槽相啮合驱动滑动件形成靠近或远离齿轮9的运动;滑动件包括位于齿轮9上方的导轨一10和位于齿轮9下方的导轨二11,导轨一10和导轨二11的结构相同,导轨一10整体呈水平放置的U形结构,导轨一10的开口向左、导轨二11的开口向右;导轨一10开口端穿过壳体3并连接有连接板一12,导轨二11开口端穿过壳体3并连接有一连接板二13,连接板一12与连接轴一6相连,连接板二13与连接轴二7相连。另外,调节单元还包括一与齿轮9同轴设置的涡簧14,涡簧14和齿轮9通过中心穿设的转轴15与壳体3相连,转轴15两端端部转动设置在壳体3内壁上;涡簧14的内圈端部固定在转轴15上、外圈端部固定在壳体3内壁上。本技术中,拔板短边开设有一过孔、长边开设有一长条状的减重孔,有利于减轻整个拔轮器的重量。使用时,根据减速机对轮形状与特点,首先手持并向外拉动其中一个拔板,一方面,被拉动的拔板带动齿轮9正向旋转,另一方面,另一个拔板通过齿轮9与齿槽的啮合作用同步反向运动,因此,拔板一4与拔板二5的间距增大,此时与齿轮9同轴设置的涡簧14被齿轮9带动产生弹性变形,如图4所示,待对应对轮本体16圆周的拔板间距调节完毕,将驱动轴1小径段端部抵靠在对轮轴本体17端面上,接着松开拔板,产生弹性变形的涡簧14带动同轴的齿轮9反向旋转并驱动两个拔板同步相向运动,从而将拔板短边卡在对轮本体16端面;然后转动把手8,由于驱动轴1顶在对轮轴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端与减速机对轮相连的一对拔板,一对所述拔板沿两者具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n位于两个拔板中心线处的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1)上套设有一固定块(2),驱动轴(1)旋转带动其上的固定块(2)沿轴向滑动;/n设置在固定块(2)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壳体(3)内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连接至拔板另一端并用以调整两个拔板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与减速机对轮相连的一对拔板,一对所述拔板沿两者具有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位于两个拔板中心线处的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1)上套设有一固定块(2),驱动轴(1)旋转带动其上的固定块(2)沿轴向滑动;
设置在固定块(2)上方的壳体(3)以及位于壳体(3)内的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连接至拔板另一端并用以调整两个拔板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板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于调节单元左右两侧的拔板一(4)和拔板二(5);
拔板一(4)整体呈L形结构,其包括短边和长边,拔板一(4)或拔板二(5)短边与减速机对轮相连,拔板一(4)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一(6)与调节单元相连,拔板二(5)长边端部通过连接轴二(7)与调节单元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为二阶式阶梯轴,其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驱动轴(1)大径段设置有一把手(8);
驱动轴(1)小径段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固定块(2)中心开设有一与驱动轴(1)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驱动轴(1)小径段由固定块(2)后端穿过螺纹孔并伸出至固定块(2)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机对轮拔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位于壳体(3)内的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洋张孝卫吕波岳永蕊李超李浩张永强许卓立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洋张孝卫吕波岳永蕊李超李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