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及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03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零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及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包括安装基座、施压调节柱、施压弹簧、橡胶头和测力标杆;施压调节柱上设置有外螺纹,安装基座上设置有螺纹穿孔,施压调节柱通过外螺纹与螺纹穿孔活动连接;施压弹簧的顶部与施压调节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头设置于施压弹簧的底部;测力标杆贯穿设置于施压调节柱和施压弹簧的轴心处,测力标杆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表示零件受力大小的刻度条。本技术方案结构巧妙,实现了利用刻度条测量零件所受的压力值,进一步实现了对零件施压力度的把控,避免了由于过渡施压对零件造成校正过渡的情况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零件的报废率,进一步节约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及零件变形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及零件变形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又称高性能组合材料,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如许多机械零件就是由复合材料加工而成,基于部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质,零件被加工成型后,特别是板材类型的零件,因受内应力影响,会出现一定的翘曲变形,若要使零件的形状还原至其本来该有的形状,则需要在零件的相关位置施压一定的压力,对零件的翘曲变形进行校正,而目前对零件的翘曲变形校正方式主要以采用重物施压的方式,如申请号为201480049960.5,名称为“带背板的溅射靶的翘曲矫正方法”的专利文献,以及申请号为201821297469.6,名称为“一种用于减少DBC基板单面烧结后翘曲变形的压板装置”的专利文献,都是采用在相关板材零件上放置重物的方式实现校正,这种方式极易损伤复合材料表面,造成零件报废,另外,重物施压方式无法定量施压,即无法把控施压强度的,存在因压力过大而校正过渡的问题,进一步造成零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目的在于,针对由复合材料加工而成的板材类零件,提出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对复合材料零件翘曲变形校正时,利用该装置对复合材料零件施加定值的校正压力,复合材料零件在定值校正压力下实现翘曲变形的精确校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施压组件和测力标杆;所述施压组件包括施压调节柱、施压弹簧和橡胶头;施压调节柱呈圆柱结构,且施压调节柱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基座上设置有螺纹穿孔,施压调节柱上的外螺纹与螺纹穿孔相互配合,使施压调节柱与安装基座活动连接,即,通过旋转施压调节柱,可使施压调节柱沿螺纹穿孔的轴向来回移动;施压弹簧与施压调节柱同轴设置,且施压弹簧的顶部与施压调节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头设置于施压弹簧的底部,用于防止施压组件旋转对零件造成损伤;所述测力标杆贯穿设置于施压调节柱和施压弹簧的轴心处,且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活动连接,施压弹簧的底部与测力标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测力标杆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表示零件受力大小的刻度条,且刻度条的刻度值从上往下递增。施压调节柱呈圆柱体结构是为了满足设置外螺纹的条件,但圆柱结构表面的摩擦系数太小,不便于对施压调节柱进行施力使其旋转,特别是在压缩施力弹簧的过程中,优选的,所述施压调节柱靠近顶部的一端,沿周向设置有六角凸台,为施压调节柱提供了受力平台,以方便对施压调节柱进行旋转操作。由于施压弹簧的半径大于测力标杆的半径,为了确保施压弹簧与测力标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了便于设置橡胶头,进一步的,测力标杆的底部设置有圆盘,优选的,该圆盘与测力标杆一体设置,施压弹簧通过圆盘与测力标杆固定连接,即,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施压弹簧固定连接于圆盘上,所述橡胶头套设于圆盘上,且橡胶头与圆盘固定连接,如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座呈“Z”型结构,包括底座、悬台和立柱,立柱的底部与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立柱与底座相互垂直,立柱的顶部与悬台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悬台与立柱相互垂直,优选的,底座、悬台和立柱三者一体设置;所述螺纹穿孔设置于悬台上,且螺纹穿孔的中心轴与立柱相互平行,进一步的,可在安装基座设置螺孔,即可利用螺钉实现本技术方案的安装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测力标杆上、处于刻度条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外花键结构,所述施压调节柱的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结构,外花键结构与内花键结构相互配合,使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轴向活动连接,所谓轴向活动连接,即指在径向、轴向和周向三个方向中,测力标杆只能相对于施压调节柱进行轴向移动,如此便可使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同步转动,进一步使施压弹簧随与施压调节柱同步转动,防止施压弹簧两端的旋转行程不同步造成弹簧径向变形,影响对零件的施力效果,即,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轴向活动连接,可最大限度的将旋转施压调节柱的力转化为对弹簧的轴向压力。一种零件变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定力压紧装置、放置零件、调整施压和还原零件;安装定力压紧装置:将定力压紧装置通过安装基座固定于用于放置零件的工作台上,即可在安装基座的底座上设置螺孔,利用螺钉穿过螺孔将安装基座固定于工作台上,进一步实现将定力压紧装置固定于工作台上;放置零件:确定零件的受力点,并根据零件的受力点调整施压组件的高度,即,旋转施压调节柱,使施压组件整体升高,直到橡胶头与工作台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零件受力点到工作台的距离,停止旋转施压调节柱,随后将零件置于施压组件的下端,并将先前确定的零件受力点对准施压组件上的橡胶头;调整施压:将零件还原所需的受力值作为施压组件所需对零件产生的压力值,该受力值是工作人员依据长期工作经验进行预估得来,旋转施压调节柱,使施压组件整体下降,直到橡胶头与零件紧密接触;继续旋转施压调节柱,此时橡胶头的行程远小于施压调节柱的行程(具体指施压组件的轴向行程),施压组件对零件产生压力,施压弹簧被压缩,刻度条随测力标杆一起从施压调节柱顶部逐渐移出,处于施压调节柱外部的最大刻度值即为施压组件对零件产生压力值,当处于施压调节柱外部的最大刻度值达到零件还原所需的受力值时,停止旋转施压调节柱,施压组件保持不动,实现对零件的定力压紧,此时施压组件对零件产生压力为恒定力;零件拆卸:施压调节柱停止旋转后,施压组件保持此时的状态对零件进行持续施压,零件的形状逐渐还原,待零件形状完全还原后,旋转施压调节柱,施压弹簧逐渐伸展还原,直到施压弹簧完全还原,继续旋转施压调节柱,使橡胶头离开零件,取出零件即可。优选的,所述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周向固定连接,在旋转施压调节柱的过程中,测力标杆与施压调节柱同步转动。此操作是为了确保施压弹簧两端的旋转行程一致,避免弹簧径向变形,以保证施压效果。优选的,在旋转施压调节柱的过程中,是通过手动旋转或者借助扳手旋转。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操作效率,可采用手动旋转施压调节柱,当施压调节柱需要较大外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旋转时,便可借助扳手旋转,具体的,将扳手卡在施压调节柱的六角凸台上,搬动扳手即可轻松转动施压调节柱。为了使定力压紧装置在工作台上具有稳定性和可拆卸性,优选的,在安装基座设置螺孔,利用螺钉将安装基座固定于工作台上。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的定力压紧装置使用简单、拆装方便,工作人员可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实现多组定力压紧装置的安装使用,且定力压紧装置体型小巧,可采用多个定力压紧装置配合对复杂外形零件进行变形校正,即本技术方案拥有更宽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的,本技术方案结构巧妙,实现了利用刻度条测量零件所受的压力值,进一步实现了对零件施压力度的把控,避免了由于过渡施压对零件造成校正过渡的情况发生,且定力压紧装置的施压组件中设置了橡胶头,可实现与能够与零件软接触,以防止零件表面受到机械损伤,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零件的报废率,进一步节约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施压组件(2)和测力标杆(3);/n所述施压组件(2)包括施压调节柱(2.1)、施压弹簧(2.2)和橡胶头(2.3);施压调节柱(2.1)呈圆柱结构,且施压调节柱(2.1)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1),所述安装基座(1)上设置有螺纹穿孔(1.1),施压调节柱(2.1)上的外螺纹(2.1.1)与螺纹穿孔(1.1)相互配合,使施压调节柱(2.1)与安装基座(1)活动连接;施压弹簧(2.2)与施压调节柱(2.1)同轴设置,且施压弹簧(2.2)的顶部与施压调节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头(2.3)设置于施压弹簧(2.2)的底部;所述测力标杆(3)贯穿设置于施压调节柱(2.1)和施压弹簧(2.2)的轴心处,且测力标杆(3)与施压调节柱(2.1)活动连接,施压弹簧(2.2)的底部与测力标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测力标杆(3)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表示零件受力大小的刻度条(3.1),且刻度条(3.1)的刻度值从上往下递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施压组件(2)和测力标杆(3);
所述施压组件(2)包括施压调节柱(2.1)、施压弹簧(2.2)和橡胶头(2.3);施压调节柱(2.1)呈圆柱结构,且施压调节柱(2.1)靠近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1),所述安装基座(1)上设置有螺纹穿孔(1.1),施压调节柱(2.1)上的外螺纹(2.1.1)与螺纹穿孔(1.1)相互配合,使施压调节柱(2.1)与安装基座(1)活动连接;施压弹簧(2.2)与施压调节柱(2.1)同轴设置,且施压弹簧(2.2)的顶部与施压调节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头(2.3)设置于施压弹簧(2.2)的底部;所述测力标杆(3)贯穿设置于施压调节柱(2.1)和施压弹簧(2.2)的轴心处,且测力标杆(3)与施压调节柱(2.1)活动连接,施压弹簧(2.2)的底部与测力标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测力标杆(3)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表示零件受力大小的刻度条(3.1),且刻度条(3.1)的刻度值从上往下递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调节柱(2.1)靠近顶部的一端,沿周向设置有六角凸台(2.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标杆(3)的底部设置有圆盘(2.4),施压弹簧(2.2)通过圆盘(2.4)与测力标杆(3)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头(2.3)套设于圆盘(2.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1)呈“Z”型结构,包括底座(1.2)、悬台(1.3)和立柱(1.4),立柱(1.4)的底部与底座(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立柱(1.4)与底座(1.2)相互垂直,立柱(1.4)的顶部与悬台(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悬台(1.3)与立柱(1.4)相互垂直;所述螺纹穿孔(1.1)设置于悬台(1.3)上,且螺纹穿孔(1.1)的中心轴与立柱(1.4)相互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零件变形校正的定力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标杆(3)上、处于刻度条(3.1)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外花键结构(3.2),所述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平李天栋黄胜勇刘莹聂永清薛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