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300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增渗层,若干所述增渗层呈上下位置设置,整体组成金字塔状,若干所述支撑柱从增渗层所设插孔内穿过,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位于污染土壤筑堆形成的堆体内;所述支撑柱为柱状圆筒,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增渗层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和底层均为网状结构,所述顶层和底层间相离形成夹层结构。该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污染土壤渗透性高,且淋洗液传输效率高,有效解决污染土壤淋洗不到位及淋洗堆积结块等问题;为装配式筑堆设备,可以重复利用,且基于设备的特点可以搭配其他修复工艺进行复合修复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污染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修复方面是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热点,带动了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和绿色修复产业化发展。20年来,我国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在加快缩短。其中,筑堆淋洗因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土壤污染的处理而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筑堆淋洗成本要低,且处理量更大,但仍面临污染土壤增渗的技术难点。筑堆-淋洗技术首先需要将污染土壤按一定要求堆积,本专利主要完善说明了筑堆方法及其结构示意图,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污染土壤渗透性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堆积淋洗效率。目前,异位土壤清洗修复的技术中,堆积淋洗被众多学者证实了其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土壤污染的处理等特点。有研究表明,尽管柱淋洗有较好的淋洗效果,但堆积淋洗有更快的淋洗动力学,且成本低,处理量大。因此堆积淋洗的污染土壤修复受到众多关注。贵大伟等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筑堆循环淋洗修复装置,其堆土设置呈现为土壤筑堆槽,即四周壁面铺设防渗膜,截面呈倒梯形是指坑洞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其具体可以是梯形槽也可以是漏斗状等合适形式,其内壁形式可以是自然放坡,土壤筑堆槽顶部是指该坑洞开口的上方。张汝壮等提到了一种污染土壤筑堆抽-注结合修复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污染土壤中的集水管、抽提泵、注药泵及药剂容器等,通过在污染土壤堆体中将土壤淋洗液抽出和注入,达到高效淋洗土壤、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减少淋洗设备投资等。目前国内的筑堆方法大都侧重于修复工艺的整体设计,而基于土壤筑堆本身的设计鲜有详细报道。筑堆技术,广泛应用于采矿业,有多堆堆矿法、多层堆矿法、斜坡堆矿法、吊装堆矿法、爆破筑堆法等方法;因矿物性质,筑堆后渗透性好,有利于浸出作业;且可以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强,或松动矿堆表面,均有利于浸出的进行。而在污染土壤的筑堆实践中,因污染土壤性质差异,渗透性不同,筑堆后淋洗液传输效率低,因此需要针对污染土壤设计土壤的堆土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主要解决污染土壤渗透性低、淋洗液传输效率低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增渗层,若干所述增渗层呈上下位置设置,整体组成金字塔状,若干所述支撑柱从增渗层所设插孔内穿过,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位于污染土壤筑堆形成的堆体内;所述支撑柱为柱状圆筒,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增渗层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和底层均为网状结构,所述顶层和底层间相离形成夹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包括主支撑柱和若干侧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位于堆体中心处,若干所述侧支撑柱位于堆体四周,沿堆体中心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内均填充有增渗用的填料。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包括但不限于石英砂、透水石或鹅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内加入若干种吸附性材料,和/或加入若干种固化/稳定化药剂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均装配固定有端盖。进一步地,所述增渗层的底层边沿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为网状结构,所述挡板与底层间通过合页结构转动连接,所述挡板远离底层的侧边处垂直固设有第二插板;所述增渗层的顶层向外延伸设有若干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上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所述挡板通过插接的螺杆固定位置。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支撑柱按照增渗层的插孔位置进行布设,主支撑柱位于堆土位置中心处,8根侧支撑柱按照五点法分布在主支撑柱的四周;S2:铺设第一层污染土壤,堆高达0.6m左右,堆土底部为10m×10m的正方形;S3:架设增渗层的底层不锈钢网,增渗层所设通孔穿过支撑柱向下平移,直至平铺在土堆上方;S4:将一定规格的填料铺洒在底层上,架设增渗层的顶层不锈钢网,并通过挡板封闭增渗层侧边开口,将填充材料封存在两层钢网内;S5:按照步骤S2~S4,即继续堆高0.6m左右的污染土壤,然后加设增渗层;S6:继续铺设污染土壤,堆高0.5m,堆土顶部为3m×3m的小正方形,完成污染土壤的筑堆,筑堆完成的堆土呈方正的半金字塔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污染土壤渗透性高,且淋洗液传输效率高,有效解决污染土壤淋洗不到位及淋洗堆积结块等问题。(2)该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为装配式筑堆设备,可以重复利用,且基于设备的特点可以搭配其他修复工艺进行复合修复治理。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主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侧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挡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污染土壤;2-第一增渗层;3-第二增渗层;4-侧支撑柱;5-主支撑柱;6-填料;71-顶层;711-第一插板;72-底层;73-挡板;731-第二插板;74-螺杆;741-螺帽;8-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增渗层,若干所述增渗层呈上下位置设置,整体组成金字塔状,若干所述支撑柱从增渗层所设插孔内穿过,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位于污染土壤(1)筑堆形成的堆体内;/n所述支撑柱为柱状圆筒,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透水孔(8),所述增渗层包括顶层(71)和底层(72),所述顶层(71)和底层(72)均为网状结构,所述顶层(71)和底层(72)间相离形成夹层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和若干水平设置的增渗层,若干所述增渗层呈上下位置设置,整体组成金字塔状,若干所述支撑柱从增渗层所设插孔内穿过,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位于污染土壤(1)筑堆形成的堆体内;
所述支撑柱为柱状圆筒,所述支撑柱的侧壁上布设有若干透水孔(8),所述增渗层包括顶层(71)和底层(72),所述顶层(71)和底层(72)均为网状结构,所述顶层(71)和底层(72)间相离形成夹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主支撑柱(5)和若干侧支撑柱(4),所述主支撑柱(5)位于堆体中心处,若干所述侧支撑柱(4)位于堆体四周,沿堆体中心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和增渗层内均填充有增渗用的填料(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6)包括但不限于石英砂、透水石或鹅卵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6)内加入若干种吸附性材料,和/或加入若干种固化/稳定化药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异位清洗的筑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均装配固定有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庆白鹤陈志国宋景鹏刘艺芸邱沙王秀梅张荣贾新昆余世磊陈泽锋赵信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