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977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设有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且所述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均与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丝杆,且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均与第一承压辊螺纹连接,所述框架中心处的底部设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电机驱动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顺时针转动,第一承压辊向左移动,第二承压辊向右移动,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减小,限位板下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增大,限位板上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则减小,该折弯磨具可根据物件的折弯需求进行调节,使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能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万能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折弯模具是折弯机使用的折弯配件,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折弯机工作时需要使用折弯模具;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折弯模具为固定式结构进行设计,当需要折弯的物件过大或过小,且折弯的角度需要改变时,折弯模具不能直接进行使用,使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能折弯模具,通过两个电机驱动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顺时针转动,第一承压辊向左移动,第二承压辊向右移动,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减小,限位板下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增大,限位板上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则减小,该折弯磨具可根据物件的折弯需求进行调节,使用范围广,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设有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且所述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均与框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辊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丝杆,且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均与第一承压辊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承压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丝杆,且两个所述第二丝杆均与第二承压辊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远离第一丝杆的一端均设有电机,且所述第二丝杆与电机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框架中心处的底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设有伸缩杆,且所述限位板与液压缸通过伸缩杆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架,且所述支架与框架焊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杆,且所述第一承压辊和第二承压辊均与框架通过滑杆连接。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杆位置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杆嵌入设置在滑槽中,且所述滑杆与滑槽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分别与两个第二丝杆的相近一端焊接。优选的,所述电机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机均与框架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嵌入设置在液压缸中,且所述伸缩杆与液压缸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固定设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与支架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连接底座,且所述连接底座与框架焊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辊以及第二承压辊相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轴承,且所述第一承压辊以及第二承压辊均与框架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两个电机驱动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顺时针转动,第一承压辊向左移动,第二承压辊向右移动,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丝杆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压承压辊与第二承压辊之间的距离减小,限位板下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增大,限位板上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则减小,与现有不可调节使用的折弯模具相比,该折弯磨具可根据物件的折弯需求进行调节,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场景图。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2、第一承压辊;3、第二承压辊;4、滑杆;5、滑槽;6、第一丝杆;7、第二丝杆;8、电机;9、限位板;10、液压缸;11、伸缩杆;12、支架;13、连接件;14、连接底座;15、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有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辊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丝杆6,且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均与第一承压辊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承压辊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丝杆7,且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均与第二承压辊3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远离第一丝杆6的一端均设有电机8,且所述第二丝杆7与电机8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框架1中心处的底部设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底部设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的顶部设有伸缩杆11,且所述限位板9与液压缸10通过伸缩杆11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10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架12,且所述支架12与框架1焊接;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杆4,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通过滑杆4连接,通过设置的滑杆4便于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的移动;所述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杆4位置相对应的滑槽5,所述滑杆4嵌入设置在滑槽5中,且所述滑杆4与滑槽5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设置的滑槽5便于滑杆4的移动;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分别与两个第二丝杆7的相近一端焊接,更为牢固;所述电机8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机8均与框架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便于电机8的维护;所述伸缩杆11的底端嵌入设置在液压缸10中,且所述伸缩杆11与液压缸10的嵌入处内壁间隙配合,便于伸缩杆11的移动;所述液压缸10的底端固定设有连接件13,且所述连接件13与支架12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的连接架13加固了液压缸10;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有连接底座14,且所述连接底座14与框架1焊接,便于框架1的安装;所述第一承压辊2以及第二承压辊3相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轴承15,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以及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通过轴承15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轴承15便于第一承压辊2以及第二承压辊3的活动;实施方式具体为:框架1底部的连接底座14与折弯机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两个电机8以及液压缸10均与折弯机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使用时,根据折弯物件的大小以及折弯角度可对折弯模具进行调节,两个电机8驱动第一丝杆6以及第二丝杆7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7的螺纹方向相反,此时第一承压辊2向左移动,第二承压辊3向右移动,第一压承压辊2与第二承压辊3之间的距离增大,电机8驱动第一丝杆6以及第二丝杆7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压承压辊2与第二承压辊3之间的距离减小,控制液压缸10工作,液压缸10通过伸缩杆11带动限位板9下移,此时物件的折弯角度增大,伸缩杆11带动限位板9上移,物件的折弯角度则减小,折弯磨具可根据物件的折弯需求进行调节,使用范围广,该实施例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折弯模具使用范围窄的问题。本实用工作原理:第一丝杆6以及第二丝杆7顺时针转动时,由于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7的螺纹方向相反,此时第一承压辊2向左移动,第二承压辊3向右移动,第一压承压辊2与第二承压辊3之间的距离增大,电机8驱动第一丝杆6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有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辊(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丝杆(6),且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均与第一承压辊(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承压辊(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丝杆(7),且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均与第二承压辊(3)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远离第一丝杆(6)的一端均设有电机(8),且所述第二丝杆(7)与电机(8)通过转轴传动连接;/n所述框架(1)中心处的底部设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底部设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的顶部设有伸缩杆(11),且所述限位板(9)与液压缸(10)通过伸缩杆(11)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10)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架(12),且所述支架(12)与框架(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侧设有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辊(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丝杆(6),且两个所述第一丝杆(6)均与第一承压辊(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承压辊(3)的两侧均设有第二丝杆(7),且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均与第二承压辊(3)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丝杆(7)远离第一丝杆(6)的一端均设有电机(8),且所述第二丝杆(7)与电机(8)通过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框架(1)中心处的底部设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底部设有液压缸(10),所述液压缸(10)的顶部设有伸缩杆(11),且所述限位板(9)与液压缸(10)通过伸缩杆(11)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10)的底端固定设有支架(12),且所述支架(12)与框架(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杆(4),且所述第一承压辊(2)和第二承压辊(3)均与框架(1)通过滑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万能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两侧均设有与滑杆(4)位置相对应的滑槽(5),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治飞刘义威王元武广英吴雷李飞翔张众宋鑫博马瑞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鸿丰长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