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70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烟气氨法脱硫的装置系统包括脱硫塔、烟气供给装置、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喷淋液储罐、洗涤液储罐、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以及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为洗涤液储罐中的洗涤液提供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系统利用一塔三循环的方式,能够减少浆液的用量,且通过梯级循环的方式有效降低气凝胶的形成,并能够实现硫酸铵的持续产出;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充分烟气的热量,且通过对外排烟气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白雾”现象,从而提高消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一种脱硫装置系统及脱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氨法烟气脱硫是指以氨基物质作吸收剂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回收副产物的湿式烟气脱硫工艺,该工艺即可高效脱硫,又可以部分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副产物为硫酸铵,从而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最为有效和环保的方法。脱硫塔是氨法烟气脱硫中最关键的装置,吸收塔结构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脱硫效率、脱硫剂利用率以及亚盐氧化效率及装置能耗的高低。在湿式脱硫工艺中,由于浆液中含有较多的固体物质,容易结垢、沉积,因此多采用喷淋空塔。喷淋空塔的特点是系统不易结垢、堵塞,烟气压降小,但进入脱硫塔的烟气温度较高,烟气降温和二氧化硫的吸收在脱硫塔内的同一个区域进行,一方面烟气温度高不利于浆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另一方面循环吸收浆液密度较高,浆液粘度大,不利于气液传质,为了获得理想的脱硫效率,就必须靠增加液气比来实现,这便大大增加了脱硫系统的运行功耗。CN106362569A公开了一种高温烟气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的氨法脱硫装置及方法,其中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以及设在脱硫塔外的产物浓缩结晶罐和干燥器,脱硫塔上设有烟气进气口和烟气排出口,脱硫塔内设有喷淋器,脱硫塔的塔底为积液段、积液段和喷淋器之间设有喷淋液循环管路,所述浓缩结晶罐和干燥器上分别设有换热结构,烟气进气口和浓缩结晶罐之间设有氧化提浓换热器,所述干燥器、浓缩结晶罐、氧化提浓换热器依次通过气体管道与脱硫塔烟气进气口连接,所述积液段依次通过液体管道与氧化提浓换热器、浓缩结晶罐和干燥器连接。所述氨法脱硫装置能够实现对高温烟气余热的梯级回收,但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未能对如何实现烟气的高效脱硫进行改进。CN211562438U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塔,涉及烟气处理的
,所述氨法脱硫塔包括脱硫塔主体、喷淋层和冷却系统;所述脱硫塔主体内从上到下设置有多个喷淋层。所述多个喷淋层的每一喷淋层均与一个换热器连接,从上到下设置的喷淋层连接的换热器流经用于喷淋的液体流量依次增大,多个喷淋层用的液体采用一样的换热器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多个喷淋层喷出的液体的温度是从下到上降低,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喷出的液体与烟气具有较大的温差,加快了烟气降温以及水蒸气的凝结,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在最上层的喷淋层处析出,降低了烟气中的含水率。但为了净化烟气能够从烟囱顺利排出,脱硫塔外排的烟气仍然需要一定的温度,这就是其在烟囱外排时不可避免的存在降温带来的白烟生成,无法有效克服白烟问题,且脱硫塔的结构无法有效提高对烟气的脱硫效率。CN105727723A公开了一种用于湿式氨法脱硫的三循环脱硫方法及烟气脱硫塔或系统,所述脱硫方法包括第一浆液循环回流、第二浆液循环回路以及第三浆液循环回流;第一浆液循环回路:用质量浓度为15-20%、pH值为4-5的浆液对烟气进行循环喷淋处理,经该浆液处理后的烟气温度为50-60℃;第二浆液循环回路:用质量浓度为10-15%、pH值为5-6的浆液对烟气进行循环喷淋处理;第三浆液循环回路:用质量浓度为3-10%的浆液对烟气进行循环喷淋处理。所述湿式氨法脱硫的三循环脱硫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烟气的分级吸收,但存在喷淋液用量较大的问题,无法实现副产物硫酸铵的连续产出。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全新的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系统采用一塔三循环的方式,能够减少喷淋液的用量,且通过梯级循环的方式降低气凝胶的形成,能够显著降低氨逃逸量,且硫氧化物的吸收率高,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系统进行脱硫时,不仅能够持续的产出硫酸铵,还能够降低外排废液量,并能显著提高“消白”的效果。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所述烟气氨法脱硫的装置系统包括脱硫塔、烟气供给装置、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喷淋液储罐、洗涤液储罐、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以及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为洗涤液储罐中的洗涤液提供热量。所述脱硫塔沿轴向方向从下到上,包括依次设置的浆液区、第一循环区、第二循环区、第三循环区以及除雾区;设置于第一循环区与第二循环区之间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喷淋浆料回流管路与喷淋液储罐相连;设置于第二循环区与第三循环区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洗涤液回流管路与洗涤液储槽相连。所述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将氧化性气体输送至浆液区;所述浆液区的浆液出口与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浆液区内的浆液通过至少1条循环喷淋管路输送至第一循环区;所述烟气供给装置将烟气通入浆液区与循环喷淋管路之间。所述喷淋液储罐通过至少2条浆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相连,其中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一循环区,至少1条碱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二循环区。所述洗涤液储罐通过至少1条洗涤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的第三循环区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烟气供给装置与氧化气体供给装置为本领域常规的气体供给装置,只要能够分别实现烟气的供给以及氧化气体的供给即可,本专利技术不做过多赘述。本专利技术所述循环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1条,例如可以是1条、2条、3条、4条、5条或6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至少2条。当循环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时,设置方式为沿脱硫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2条循环喷淋管路的间隔距离可根据烟气的处理量进行合理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做过多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浆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例如可以是2条、3条、4条、5条或6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至少3条,其中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一循环区,至少2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二循环区。设置于第一循环区的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用于补充浆液区的浆液;设置于第一循环区的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循环喷淋管路与第二循环区之间。设置于第二循环区的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用于进一步吸收由第一循环区流入的烟气,从而保证对烟气中硫氧化物的吸收效果,而且第二循环区内的浆液循环流动,提高了浆液的利用率。当第一循环区内浆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时,设置方式为沿脱硫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2条浆液喷淋管路的间隔距离可根据烟气的处理量进行合理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做过多限定。当第二循环区内浆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时,设置方式为沿脱硫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2条浆液喷淋管路的间隔距离可根据烟气的处理量进行合理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做过多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洗涤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1条,例如可以是1条、2条、3条、4条、5条或6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至少2条。当洗涤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时,设置方式为沿脱硫塔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2条洗涤液喷淋管路的间隔距离可根据烟气的处理量进行合理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做过多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氨法脱硫的装置系统包括脱硫塔、烟气供给装置、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喷淋液储罐、洗涤液储罐、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以及换热装置;/n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为洗涤液储罐中的洗涤液提供热量;/n所述脱硫塔沿轴向方向从下到上,包括依次设置的浆液区、第一循环区、第二循环区、第三循环区以及除雾区;设置于第一循环区与第二循环区之间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喷淋浆料回流管路与喷淋液储罐相连;设置于第二循环区与第三循环区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洗涤液回流管路与洗涤液储槽相连;/n所述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将氧化性气体输送至浆液区;所述浆液区的浆液出口与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连接;/n所述浆液区内的浆液通过至少1条循环喷淋管路输送至第一循环区;所述烟气供给装置将烟气通入浆液区与循环喷淋管路之间;/n所述喷淋液储罐通过至少2条浆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相连,其中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一循环区,至少1条碱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二循环区;/n所述洗涤液储罐通过至少1条洗涤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的第三循环区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氨法脱硫的装置系统包括脱硫塔、烟气供给装置、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喷淋液储罐、洗涤液储罐、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以及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用于为洗涤液储罐中的洗涤液提供热量;
所述脱硫塔沿轴向方向从下到上,包括依次设置的浆液区、第一循环区、第二循环区、第三循环区以及除雾区;设置于第一循环区与第二循环区之间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喷淋浆料回流管路与喷淋液储罐相连;设置于第二循环区与第三循环区的气液分离塔板通过洗涤液回流管路与洗涤液储槽相连;
所述氧化气体供给装置将氧化性气体输送至浆液区;所述浆液区的浆液出口与吸收浆料后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浆液区内的浆液通过至少1条循环喷淋管路输送至第一循环区;所述烟气供给装置将烟气通入浆液区与循环喷淋管路之间;
所述喷淋液储罐通过至少2条浆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相连,其中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一循环区,至少1条碱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二循环区;
所述洗涤液储罐通过至少1条洗涤液喷淋管路与脱硫塔的第三循环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还包括微泡发生器;所述氧化气体供给装置通过微泡发生器将氧化性气体输送至浆液区;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塔板包括泡罩塔板和/或浮阀塔板;
优选地,所述除雾区内设置有至少2层机械除雾器,所述至少2层机械除雾器沿脱硫塔的轴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喷淋管路的数量为至少2条,所述至少2条循环喷淋管路沿脱硫塔的轴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浆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3条,其中至少1条浆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一循环区,至少2条碱液喷淋管路设置于第二循环区;设置于第二循环区的至少2条浆液喷淋管路沿脱硫塔的轴向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洗涤液喷淋管路的设置数量为至少2条,所述至少2条洗涤液喷淋管路沿脱硫塔的轴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法烟气脱硫的装置系统还包括烟囱与除雾装置,由脱硫塔排气口排出的净化烟气依次流经除雾装置与烟囱;
优选地,所述除雾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林胡静龄钟璐杨颖欣刘勇胡小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佳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