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2647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包括:攀爬柱、平衡板;攀爬柱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平衡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攀爬柱上设置有用于与平衡板相连接的连接槽;平衡板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对应的连接头。现有技术中,障碍攀爬装置的结构相对固定,因此难以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同时,功能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攀爬柱、平衡板自由搭接,从而能够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为了维持身体健康就需要利用到各种各样的锻炼设备。其中,障碍攀爬装置即可以有效锻炼身体肌肉,也可对身体平衡性进行有效锻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攀爬装置大都结构固定,一方面难以适应情况多变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难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包括:攀爬柱、平衡板;攀爬柱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平衡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攀爬柱上设置有用于与平衡板相连接的连接槽;平衡板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对应的连接头。在实际使用时,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攀爬柱以及平衡板的数量,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头可将攀爬柱与平衡板组合至一起。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即可以将单个平衡板与单个攀爬柱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单个的障碍物,也可以将多个攀爬柱通过多个平衡板共同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障碍攀爬装置。由此,通过攀爬柱以及平衡板之间的自由组合可拼接成不同大小不同结构的装置,一方面能够有效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组合出不同结构的装置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进一步的,攀爬柱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攀爬柱的外边缘上;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槽。进一步的,连接部沿攀爬柱的轴心线方向由攀爬柱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r>进一步的,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连接部沿攀爬柱径向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管;连接部上设置有与稳定管相对应的稳定通孔。进一步的,攀爬柱上还设置有踩踏部;踩踏部设置在攀爬柱的端部;踩踏部上设置有防滑凸起。进一步的,平衡板包括贴合部;贴合部与连接头相连接;贴合部呈弯曲状,以使连接头插入连接槽内部时,贴合部能够与攀爬柱的外边缘相贴合。进一步的,平衡板还包括踩踏板;踩踏板与贴合部相连接;踩踏板能够通过连接头与攀爬柱相连接。进一步的,踩踏板包括第一踩踏板;第一踩踏板的端部与贴合部相连接;第一踩踏板呈水平状。进一步的,踩踏板还包括第二踩踏板;第二踩踏板呈弧形;第二踩踏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攀爬柱与平衡板能够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头自由组合,从而能够依据实际需要组合出不同大小、不同结构的系统,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通过设置在连接部上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连接槽,可使得平衡板的连接更加自由,从而提供更多的组合方式。通过贴合部可使得平衡板与攀爬柱连接时,外观更加美观。同时,可通过贴合部对平衡板进行支撑,以避免平衡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攀爬柱与平衡板之间能够相互传递外力,使得结构整体不易产生位移或损坏。通过稳定管一方面可使得拼装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与平衡板组成更加复杂的障碍结构,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附图说明图1:第一组合模式结构图。图2:第二组合模式结构图。图3:攀爬柱结构图。图4:平衡板结构图。图中:1-攀爬柱、11-连接槽、12-连接部、13-踩踏部、121-稳定通孔、2-平衡板、21-连接头、22-贴合部、23-踩踏板、3-稳定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包括:攀爬柱1、平衡板2。攀爬柱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攀爬柱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2。连接部12设置在攀爬柱1的外边缘上。连接部12沿攀爬柱1的轴心线方向由攀爬柱1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且连接部12沿攀爬柱1的径向设置。同时,每个连接部12上均设置有多个连接槽11,使得连接槽11的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且连接槽11沿连接部12的延伸方向分布,使得连接槽11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攀爬柱1上还设置有踩踏部13,踩踏部13设置在攀爬柱1的端部,踩踏部13上设置有防滑凸起。平衡板2的端部设置有与连接槽11相对应的连接头。平衡板2包括贴合部22,贴合部22与连接头21相连接。贴合部22呈弯曲状,使得当连接头21插入连接槽11时,贴合部22能够与攀爬柱1的外边缘相贴合,从而填补平衡板2与攀爬柱1之间的空隙,使得当平衡板2连接在攀爬柱1上时,外观更加美观。平衡板23还包括第一踩踏板231,第一踩踏板231呈水平状,第一踩踏板231的端部与贴合部22相连接。平衡板23还包括第二踩踏板232,第二踩踏板232设置在与第一踩踏板231相对的一侧,第二踩踏板232呈弧形且相远离第一踩踏板231的一侧凸出,第二踩踏板23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由此,可选择第一踩踏板231、第二踩踏板232其中一个朝向上方,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实际拼装时,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攀爬柱1以及平衡板2的数量,既可以选择将单个攀爬柱1以及单个平衡板2相连接从而组成单个的障碍物,也可以选择多个攀爬柱1以及多个平衡板2进行相互组合。当攀爬柱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将位于平衡板2一端的连接头21插入其中一个攀爬柱1的连接槽11内,并将位于平衡板2另一端的连接头21插入另一个攀爬柱1的连接槽11内,从而将两个攀爬柱1通过平衡板2组合至一起。在组合过程中,可对两个攀爬柱1的连接槽11进行选择,例如:其中一个连接槽11距离地面位置较高,另一个连接槽11距离地面位置较低,使得平衡板2连接后与地面呈一定的夹角。当平衡板2的数量为多个时,可对攀爬柱1上的连接槽11进行选择,从而能够调整相邻两个平衡板2之间的夹角大小。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不可穷举,其他组合方式不再赘述。其中,不同攀爬柱1的自身的高度也可有所不同,从而进一步增加组合多样性。由此,本专利技术可依据实际的室内空间环境进行组合,以组合出不同大小的障碍攀爬装置。同时,可组合出不同形状的障碍攀爬装置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如图1所示的组合形式,该类组合形式更加适用于平衡性锻炼,使用人员可在装置上行走或慢跑。如图2所示的组合形式,该类组合形式更加适用于跳跃训练,使用人员可在较小的占地面积内重复翻跳不同高度的平衡板2,以达到锻炼目的。在实际适用过程中,攀爬柱1或平衡板2需要承担外力。当攀爬柱1承担外力时,若外力的方向为垂直向下的,则外力将直接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地面。若外力的方向为斜向下的,则外力与攀爬柱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得外力除了垂直向下的分力外也存在延水平方向的分力,垂直方向的分力将直接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地面,水平方向的分力将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平衡板2上,进而通过平衡板2传递至其他攀爬柱1上,由此以通过其他攀爬柱1共同承担,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攀爬柱1倒伏或产生位移。当平衡板2承担外力时,外力将促使平衡板2产生弯曲。此时,由于贴合部22与攀爬柱1相贴合,因此,贴合部22将对平衡板2进行支撑,同时贴合部22将外力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攀爬柱(1)、平衡板(2);/n所述攀爬柱(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n所述平衡板(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n所述攀爬柱(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平衡板(2)相连接的连接槽(11);/n所述平衡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11)相对应的连接头(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攀爬柱(1)、平衡板(2);
所述攀爬柱(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平衡板(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攀爬柱(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平衡板(2)相连接的连接槽(11);
所述平衡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槽(11)相对应的连接头(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柱(1)上设置有连接部(12);
所述连接部(12)设置在所述攀爬柱(1)的外边缘上;
所述连接部(12)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沿所述攀爬柱(1)的轴心线方向由所述攀爬柱(1)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接部(12)沿所述攀爬柱(1)径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定管(3);
所述连接部(1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稳定管(3)相对应的稳定通孔(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障碍游戏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碧升施慧沁胡军马莹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万能工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