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61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涉及吸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隔膜,下腔体底部还连接有阀体,阀体上设置有供氧外接口和吸氧外接口,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供氧外接口连通的内涵道和与吸氧外接口连通的外涵道,内涵道和外涵道均与下腔体连通,内涵道上还安装有启闭装置,启闭装置与隔膜连接,启闭装置可以通过隔膜的上下运动而进行打开和关闭内涵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内涵道和外涵道分离,从而可产生气门喷射,射流使气体不产生涡流,减少了气体阻力和扰动的现象,分离的内、外涵道,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在内涵道上设置启闭装置,将高压的供氧压力降为低压的吸氧压力,使供养压力保持稳定,从而使本装置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吸氧操作是常见的治疗手段。目前,医用高压氧舱、潜水减压舱、高原吸氧、盾构气压过渡舱、常压吸氧等需要吸氧的场所,绝大部分采用的呼吸设备为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和波纹管等内置式呼吸装置。但此装置在临床吸氧过程中,病人经常会抱怨吸氧阻力大,供氧出力不足,而且极易产生“吮吸”问题等,所以不得不改变其它的吸氧方式或放弃临床治疗。但改变呼吸方式会造成很多隐患,尤其是医用高压氧舱,如果采用其它开放自流式吸氧方式(例如连续供氧,有的又称“自流氧”),同时呼出的废氧直接排在舱内,造成舱压异常,由此会对设备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目前国内的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普遍存在吸气腔与供气腔公用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供气腔内不但产生较大紊流和较大的阻力,而且使用人员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的吸氧阻力主要来自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和波纹管。波纹管,顾名思义是由于管内具有波纹状,因而气体在流经波纹状的管路时,将产生较大的涡流阻力。根据上文所描述的现状,目前急需要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可以有效的降低病人吸氧阻力、而且不会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此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解决了临床病人吸氧阻力大的问题,此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吸氧阻力小,而且吸氧和供氧管路完全隔离,避免了呼吸过程的交叉感染,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隔膜,所述下腔体底部还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供氧外接口和吸氧外接口,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供氧外接口连通的内涵道和与所述吸氧外接口连通的外涵道,所述内涵道和所述外涵道均与下腔体连通,所述内涵道上还安装有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与所述隔膜接触,所述启闭装置可以通过所述隔膜的上下运动而进行打开和关闭所述内涵道。其中,所述内涵道设置于所述阀体中心轴线位置,所述外涵道围绕所述内涵道设置有多个。其中,所述多个外涵道围绕所述内涵道圆周均匀分布。其中,所述隔膜包括感压膜片,所述感压膜片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隔膜,所述弹性隔膜夹持固定在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其中,所述弹性隔膜上设置有波纹预松弛结构。其中,所述启闭装置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外侧与所述内涵道密封固定,所述阀芯中部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阀芯顶部设置有气门挺杆,所述气门挺杆与所述进气通道接触密封,所述气门挺杆与所述弹性隔膜之间设置有气门摇杆,所述气门挺杆与所述内涵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其中,所述气门挺杆底端与所述进气通道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进气通道顶端与所述气门挺杆接触处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圆角刃口,所述圆角刃口与所述密封垫接触密封。其中,所述上腔体顶端设置有平衡口,所述平衡口连通所述外界与所述上腔体。其中,所述上腔体横截面直径与所述平衡口直径比例为4:1~1.5:1。其中,所述腔体横截面直径与高度比例为6:1~4: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包括腔体,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隔膜,下腔体底部还连接有阀体,阀体上设置有供氧外接口和吸氧外接口,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供氧外接口连通的内涵道和与吸氧外接口连通的外涵道,内涵道和外涵道均与下腔体连通,内涵道上还安装有启闭装置,启闭装置与隔膜接触,启闭装置可以通过隔膜的上下运动而进行打开和关闭内涵道。本专利技术内涵道和外涵道分离,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可以有效的避免呼吸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在下腔室上接有单独的阀体,阀体上设置单独的吸氧通道和供氧通道,从而可以使氧气在供氧出口上产生气门喷射,喷射进入波纹管的气体不产生涡流,从而减少了波纹管内气体的阻力和扰动现象,大大降低了吸氧阻力;在内涵道上设置启闭装置,使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根据人类呼吸医学的原理,以肺呼吸带动并由肺呼吸控制并与肺呼吸同步,即吸气时供氧,呼气时中断的方式供氧或间歇供氧,形成水肺式供氧模式,通过水肺式供氧模式还可以将高压的供氧压力降为低压的吸氧压力,并使供养压力始终保持稳定,从而使本装置承压适用范围更广。由于内涵道设置于阀体中心轴线位置,外涵道围绕内涵道设置有多个。通过此结构可以将流量放大的内涵道进入的气体,通过多通路外涵道向外喷射,从而实现了“小气控大气”的方式,吸气、进气各行其道,有效的分离。由于多个外涵道围绕内涵道圆周均匀分布。从而气道布局科学、合理,互不干涉,更不容易产生涡流等扰动现象。由于隔膜包括感压膜片,感压膜片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隔膜,弹性隔膜夹持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感压膜片四周与弹性隔膜固定,用来反应压差的变化,从而大大增加了膜片的灵敏度。由于在弹性隔膜上设置有波纹预松弛结构。可以有效的消除瞬间产生的背压,增加感压膜片的有效面积,减少启动阻力,而且可以有效的化解因膜片来回运动而造成的应力,使膜片使用寿命更长。由于启闭装置包括阀芯,阀芯外侧与内涵道密封固定,阀芯中部设置有进气通道,阀芯顶部设置有气门挺杆,气门挺杆与进气通道接触密封,气门挺杆与弹性隔膜之间设置有气门摇杆,气门挺杆与内涵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此结构可以通过弹性隔膜来回的运动给气门摇杆向下的压力,通过气门摇杆将气门挺杆撬出内涵道,从而实现内涵道的打开;当吸氧结束,复位弹簧又将气门挺杆复位,由此可以实现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根据人的呼吸进行供氧和关闭的功能,实现了水肺式吸氧模式。由于气门挺杆底端与进气通道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垫,进气通道顶端与气门挺杆的活瓣处设置有圆角的刃口,刃口与密封垫接触。采用有刃口的线接触,而非面接触,密封效果好,且不损坏软密封。由于上腔体顶端设置有平衡口,平衡口连通外界与上腔体。通过设置平衡口,可以使本装置感压能力更强,提高灵敏度。由于上腔体横截面直径与平衡口直径比例为4:1~1.5:1。平衡口设计为大开孔,大大扩大了膜片的承压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隔膜的灵敏度,达到了同步微触发的效果。必要时,也可用手按揿隔膜,从而打开内涵道供氧,此时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便大量连续地向呼吸袋或其他附属供氧设备供氧,或以此手动调制和校验供氧流量,或将肺式供氧变为连续供氧。由于上腔体与下腔体横截面直径与高度比例为6:1~4:1。将上、下腔体横截面积扩大,高度减少。同样体积容量的情况下,扩大了隔膜面积,从而减少隔膜下行的工作位移,即增大隔膜工作外径与隔膜工作位移之间的比值。从而减少隔膜因上下移动带来的阻力,而且可以提高隔膜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吸氧阻力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通过将气门喷射式供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底部还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供氧外接口和吸氧外接口,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供氧外接口连通的内涵道和与所述吸氧外接口连通的外涵道,所述内涵道和所述外涵道均与下腔体连通,所述内涵道上还安装有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与所述隔膜接触,所述启闭装置可以通过所述隔膜的上下运动而进行打开和关闭所述内涵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设置有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底部还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供氧外接口和吸氧外接口,所述阀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供氧外接口连通的内涵道和与所述吸氧外接口连通的外涵道,所述内涵道和所述外涵道均与下腔体连通,所述内涵道上还安装有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与所述隔膜接触,所述启闭装置可以通过所述隔膜的上下运动而进行打开和关闭所述内涵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涵道设置于所述阀体中心轴线位置,所述外涵道围绕所述内涵道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涵道围绕所述内涵道圆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包括感压膜片,所述感压膜片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隔膜,所述弹性隔膜夹持固定在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阻力触发自动吸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隔膜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庆迟德亭王小凤潘海军曹会君孟祥冬陈仁双栾海涛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华信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