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59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采用免疫毒性指标检测、血管刺激性实验、体外溶血实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实验来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的设计了淋巴细胞分型分析、免疫补体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实验,可以有效的评估干细胞对健康机体的可能造成的免疫毒性反应;考虑到干细胞和其他生物制剂的不同,不同生产企业的间充质干细胞回输制剂的配方也不同,增加了体外溶血实验;主动全身过敏实验采用的模式动物是豚鼠,为了检验过敏阳性原因究竟是干细胞或是白蛋白,加了一组不含人血白蛋白的实验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两年来,在干细胞临床转化方面国家不断给予各项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人力财力支持干细胞临床转化。现如今,中国干细胞监管政策试行“双轨制”,一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将干细胞应用作为医疗技术,报国家卫健委备案,即医疗机构/项目备案途径;二是以干细胞生产企业为主体,将干细胞作为药品,申报国家药监局,即药品评审审批途径。在干细胞新药方面,制定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与“60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新药审批新制度,给我国干细胞新药的研发和申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还设立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推动干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制。而在提交新药审批之前,应该对此药完成安全性评价,指采用大于临床用药剂量,或长于临床用药时间给动物用药,发现并评价药物对动物机体潜在毒性作用,毒性表现,靶器官损伤的可逆性。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一般分为毒理性研究和药理性研究,在毒理性研究中,免疫毒性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免疫毒性实验的结果揭示了此款药品使用到机体后是否会引起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可推测使用人群和使用安全性。免疫毒性实验主要包括了免疫组织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化学(ELISAs,IgG,C3)、蛋白毒代动力学、免疫原性、抗药抗体、中和抗体、细胞因子定量、流式细胞术、活组织检测(BIOPSY)、TDAR(T细胞依赖的抗体反应)、体外溶血、血管刺激、主动过敏实验等内容。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为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体内外环境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临床应用也最多,与造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加速造血重建。当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将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同输入,可明显加速患者血细胞恢复时间,且安全无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中,也存在于骨骼肌、骨外膜和骨小梁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评价不同传统化药,干细胞的动物安全性评价还属于新兴领域,其属于生物制品,并且具有生物活性、种属特异性及无法预料的多种组织亲和性,在使用和储存时和传统的药物或疫苗等生物制剂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并且其来源于人体,培养过程中添加了人源的添加物和多种化学重组物质,综上各种因素,对其临床前安全评价尚有较大的难度,现有常规的临床前安全评价方法更加适合的是可量产的化药,常规实验方法的设计不适合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安评实验。鉴于此,申请此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是针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毒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安全性评价,本专利技术的评价方法设计区别于传统药品的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设计了几种检测实验、并做了针对性的检测和选择了合适的模式动物,具有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对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具有指导意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所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包括免疫毒性指标检测、血管刺激性检测、体外溶血检测和全身主动过敏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以生理盐水为溶剂,且添加2%人血白蛋白制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进一步的,所述免疫毒性指标检测采用食蟹猴为试验动物。更进一步的,所述免疫毒性指标检测包括淋巴细胞分型测定,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淋巴细胞分型测定的指标为: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淋巴细胞分型测定方法包括:对食蟹猴进行第1、3、5次给药后1天及恢复期第84天分别进行采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按照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采血部位为猴下肢隐静脉或其它适宜部位。更优选的,所述采血得到的血液样品用肝素钠抗凝;血液样品在15-25℃存放48小时内完成检测,或者,在2-8℃存放3天内完成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指标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优选的,所述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方法包括:对食蟹猴进行第1、3、5次给药后1天及恢复期第84天分别进行采血,然后进行检测;更优选的,将补体、免疫球蛋白的待测血液样品室温进行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或直接采用相应时间点所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将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待测血液样品在2-8℃下进行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在-24至-18℃冻存待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胞因子含量测定中检测的细胞因子为IL-4、IL-6和IFN-γ;优选的,所述细胞因子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对食蟹猴进行第1、3、5次给药,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6小时和24小时,恢复期第84天分别进行采血,然后进行检测;采血检测前食蟹猴禁食至少12小时,不禁水;自猴下肢隐静脉或其他适宜部位采血;更优选的,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的待测血液样品在2-8℃下进行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用于检测或于-66℃以下保存待用;采用电化学发光系统进行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血管刺激性检测以食蟹猴为试验动物;优选的,在末次给药后7天和恢复期结束日分别解剖剩余的存活食蟹猴,将解剖得到的组织或脏器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机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中,所述体外溶血检测采用大耳白兔为试验动物;优选的,所述体外溶血检测包括以下步骤:(1)大耳白兔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自心脏采血20mL转移至经0.9%氯化钠注射液润洗的锥形瓶;(2)在锥形瓶中放入玻璃珠,搅拌均匀,除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制得脱纤血液;(3)向步骤(2)得到的脱纤血液中加9-11倍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摇匀后分装至离心管离心,除去上清液,得到沉淀;(4)将步骤(3)得到的沉淀红细胞以0.9%氯化钠注射液洗涤至上清液不显红色;(5)将步骤(4)洗涤后得到的红细胞用0.9%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包括免疫毒性指标检测、血管刺激性检测、体外溶血检测和全身主动过敏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包括免疫毒性指标检测、血管刺激性检测、体外溶血检测和全身主动过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充质干细胞以生理盐水为溶剂,且添加2%人血白蛋白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毒性指标检测采用食蟹猴为试验动物,所述免疫毒性指标检测包括淋巴细胞分型测定,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和细胞因子含量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巴细胞分型测定的指标为:CD45+CD3+、CD45+CD3+CD4+、CD45+CD3+CD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淋巴细胞分型测定方法包括:对食蟹猴进行第1、3、5次给药后1天及恢复期第84天分别进行采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按照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优选的,所述采血部位为猴下肢隐静脉或其它适宜部位;更优选的,所述采血得到的血液样品用肝素钠抗凝;血液样品在15-25℃存放48小时内完成检测,或者,在2-8℃存放3天内完成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指标为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优选的,所述补体、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方法包括:对食蟹猴进行第1、3、5次给药后1天及恢复期第84天分别进行采血,然后进行检测;更优选的,将补体、免疫球蛋白的待测血液样品室温进行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进行检测或直接采用相应时间点所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将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待测血液样品在2-8℃下进行1800×g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在-24至-18℃冻存待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曦姜小锋闫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舜喜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