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44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绷带,所述弹性绷带的左表面设有魔术贴刺面,所述弹性绷带的右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性绷带、魔术贴刺面和魔术贴毛面之间的配合,使第一固定板与人的腰部进行固定,设置限位环、弹簧、弧形板、螺丝和螺帽之间的配合,使限位环与人的肩膀进行固定,便于第二固定板对背部进行支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配合,便于对脊柱患者的背部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帮助脊柱患者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康复装置
,具体为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但是现有的康复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康复装置肩膀处固定效果一般都是硬性夹持,使肩膀处会有损伤,从而导致脊柱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也比较缓慢;2、现有的康复装置的高度很难根据不同人的升高来进行调节,使人们在使用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康复装置不便于调节和固定效果不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绷带,所述弹性绷带的左表面设有魔术贴刺面,所述弹性绷带的右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限位环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的端部贯穿有螺丝,所述螺丝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调节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两侧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调节杆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丝杆的端部直径与限位孔的内壁开设直径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一侧与弹性绷带的一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的端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直径与螺丝的端部直径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的内壁设有橡胶垫。(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弹性绷带、魔术贴刺面和魔术贴毛面之间的配合,使第一固定板与人的腰部进行固定,设置限位环、弹簧、弧形板、螺丝和螺帽之间的配合,使限位环与人的肩膀进行固定,便于第二固定板对背部进行支撑,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配合,便于对脊柱患者的背部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帮助脊柱患者快速恢复。2、该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杆和调节杆之间的配合,是为了对第二固定板进行调节,便于根据不同患者的高度来进行调节使用,设置丝杆、螺纹槽和限位孔之间的配合,是为了便于对固定杆与调节杆之间进行限位,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1、第一固定板;2、弹性绷带;3、魔术贴刺面;4、魔术贴毛面;5、固定杆;6、调节杆;7、第二固定板;8、连接杆;9、限位环;10、弹簧;11、弧形板;12、螺丝;13、螺帽;14、凹槽;15、螺纹槽;16、丝杆;17、限位孔;18、滑动槽;19、滑槽;20、滑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第一固定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绷带2,弹性绷带2的左表面设有魔术贴刺面3,弹性绷带2的右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4,第一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6,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连接杆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限位环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1,限位环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限位环9的端部贯穿有螺丝12,螺丝1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弹性绷带2的使用,使第一固定板1与患者的腰部进行固定,设置魔术贴刺面3和魔术贴毛面4的配合使用,使弹性绷带2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也更加方便,设置限位环9的使用,两个限位环9之间可以进行转动,便于对脊柱患者的肩膀进行固定,通过弹簧10和弧形板11的配合,使限位环9与肩膀之间的固定效果更好,然后通过螺丝12与螺帽13对限位环9进行限位,是为了便于第二固定板7与患者的背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7是为了对脊柱患者的背部进行限位,从而能够帮助脊柱患者快速恢复。具体的,固定杆5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的内壁与调节杆6的表面滑动连接,固定杆5的两侧内部均开设有螺纹槽15,螺纹槽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16,调节杆6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7,丝杆16的端部直径与限位孔17的内壁开设直径相适配。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杆6在凹槽14的内壁滑动,通过丝杆16的使用,使丝杆16在螺纹槽15的内壁进行转动,从而丝杆16进入限位孔17中进行限位,是为了便于固定杆5与调节杆6之间的固定,便于患者在使用的时候更加稳定。具体的,丝杆1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设有防滑垫。本实施例中,设置把手是为了便于丝杆16的扭动,在转动过程中比较省时省力,防滑垫为橡胶材质,提高了把手的防滑效果。具体的,第一固定板1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8,滑动槽18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滑动板20的一侧与弹性绷带2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滑槽19和滑动板20之间的配合,使弹性绷带2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具体的,限位环9的端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直径与螺丝12的端部直径相适配。本实施例中,设置通孔是为了便于对螺丝12的使用,提高了限位环9的固定效果更好。具体的,所述弧形板11的内壁设有橡胶垫。本实施例中,设置橡胶垫是为了便于弧形板11与人的肩膀固定时,增加舒适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弹性绷带2的使用,使第一固定板1与患者的腰部进行固定,设置魔术贴刺面3和魔术贴毛面4的配合使用,使弹性绷带2之间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绷带(2),所述弹性绷带(2)的左表面设有魔术贴刺面(3),所述弹性绷带(2)的右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4),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所述连接杆(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所述限位环(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1),所述限位环(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9)的端部贯穿有螺丝(12),所述螺丝(1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弹性绷带(2),所述弹性绷带(2)的左表面设有魔术贴刺面(3),所述弹性绷带(2)的右表面设有魔术贴毛面(4),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所述连接杆(8)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所述限位环(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1),所述限位环(9)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9)的端部贯穿有螺丝(12),所述螺丝(12)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脊柱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5)的内部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内壁与调节杆(6)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5)的两侧内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梅王珊郭金花郭晓霞张雄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闽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