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家殳专利>正文

骨折固定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42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组件,包括主板,其包括柄部以及与所述柄部上部横向连接的板部,所述柄部上沿纵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柄部尾端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板部上沿横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还包括垫板,其包括与所述通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螺孔,以及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垫板的螺钉。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更便于主板的固定且可以使手术更加微创,能对骨折块起到加压和支撑的双重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折固定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接骨内固定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后踝及桡骨远端的骨折固定板组件。
技术介绍
胫骨平台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后踝骨折为骨科临床常见外伤,伤及关节面多需手术治疗。由于骨折位置偏后,解剖位置深,邻近又有下肢重要大血管和神经,施行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复杂、创伤大、可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极高,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目前一般采用现有钢板经过手工塑型后直接使用,一是不贴服,且钢板螺钉容易穿出胫骨后外侧缘,效果差。且现有技术中,此类钢板需要从后方开口置入体内,且拧入螺钉时因被肌肉、骨等组织的遮挡而无法置钉,造成骨折钢板不便固定的问题,也很难达到加压锁定螺钉与锁定孔的牢固锁定。且钢板固定后再次取出时,由于跟腱的阻挡使得取出内固定物时,拧出螺钉较为困难,易造成滑扣的现象,从而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便于置钉与固定,且使得手术更加微创并对骨折块起到加压和支撑的双重作用的骨折固定板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组件,包括:主板,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柄部以及与沿横向延伸的板部;所述柄部上沿纵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柄部尾端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板部上沿横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垫板,其包括与所述通孔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螺孔;以及连接所述主板和所述垫板的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主板与所述垫板连接配合以实现骨折固定。柄部上的通孔与垫板上的第二螺孔配合将骨折处固定,板部上的第一螺孔与螺钉的配合用于加强主板对骨头的固定。较佳地,所述板部及其与所述柄部过渡的部分向外弯折,即所述板部与所述柄部的侧面呈贴合于骨头表面的弯曲状,以达到与骨面更好的贴合与固定。较佳地,所述柄部上沿纵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皮钉长条孔,所述皮钉长条孔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通孔的纵向中心线重叠。较佳地,所述插入部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且厚度逐渐变薄。插入部的设置便于所述主板在手术时置于患者体内。较佳地,所述垫板呈两头薄中间厚的梭形。梭形的设置便于垫板插入患处。较佳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与大于所述第二螺孔的直径。较佳地,所述柄部与所述垫板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定位孔。较佳地,所述定位孔包括位于所述柄部上的第一主板定位孔、第二主板定位孔及位于板部上的第三主板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还包括位于所述垫板上分别与所述第一主板定位孔、第二主板定位孔对应的第一垫板定位孔、第二垫板定位孔。定位孔的设置提供临时固定及定位关节面功能,避免螺钉打入关节面的风险。较佳地,所述螺钉包括与所述第一螺孔、所述通孔及所述第二螺孔配合的锁定钉,以及与所述皮钉长条孔配合的皮质骨螺钉。较佳地,所述主板与所述垫板均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由此,通过在所述主板对侧设置垫板并通过螺钉紧固连接的方式达到对主板更好固定且使手术更加微创的目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骨折固定板组件的有益效果有:1.定位更准确,减小操作时定位难度;当解剖出主板放置区困难,或主板放置后螺钉拧入时被肌肉、骨等组织遮挡而无法置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由对应定位孔形成的连接对侧垫板(放置垫板的切口处于没有神经血管的简单界面)的通道来进行主板的放置,固定;2.可以使手术更加微创,减小患者痛苦;一个切口可以完成180°的固定,比如前后方骨折这种解剖复杂的手术,通过已完成的前方单切口实现前方固定的同时,利用此切口将垫板置入,则后方仅需插入主板小切口就可以完成对后方骨折的固定;3.拧紧螺钉时,同时实现加压与提拉的双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中主板的正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中垫板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的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的实施例二中的垫板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骨折固定板组件的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附图中:1-主板,2-柄部,3-板部,4-通孔,5-第一螺孔,6-插入部,7-垫板,8-第二螺孔,9-皮钉长条孔,101-第一主板定位孔,102-第二主板定位孔,103-第三主板定位孔,111-第一垫板定位孔,112-第二垫板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组件,包括主板1,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柄部2以及与沿横向延伸的板部3;柄部1上沿纵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通孔4,柄部2尾端设置有插入部6;板部3上沿横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5;还包括垫板7,其包括与通孔4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螺孔8;以及连接主板1和垫板7的螺钉。通过螺钉将主板1与垫板7连接配合以实现骨折固定。柄部2上的通孔4与垫板7上的第二螺孔8配合将骨折处固定,板部3上的第一螺孔5与螺钉的配合用于加强主板1对骨头的固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5的直径与第二螺孔8的直径相等且与同种螺钉配合,于其他实施例中该两个螺孔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直径,并与相应尺寸的螺钉配合。如图3所示,板部3及柄部2同板部3过渡的部分向外弯折,即板部3与柄部2的侧面呈贴合于骨头表面的弯曲状,以达到与骨面更好的贴合与固定。柄部2上沿纵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皮钉长条孔9(现有技术,其结构与功能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皮钉长条孔9的纵向中心线与通孔4的纵向中心线及位于通孔4上方的第一螺孔5的纵向中心线重叠。插入部6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且厚度逐渐变薄。插入部6的设置使得主板1在手术时便于微创插入。如图2所示,垫板7的呈梭形,且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垫板7上部对应位置处形成与主板1相对的弯折状,即垫板7与主板1相向弯折形成配合,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等类似形状骨头的骨折固定。梭形的设置便于垫板微创插入。柄部2与垫板7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定位孔。通孔4的直径与大于第二螺孔8的直径,便于将螺钉从通孔4处穿过。定位孔包括位于柄部2上的第一主板定位孔101、第二主板定位孔102及位于板部3上的第三主板定位孔103,定位孔还包括位于垫板7上第一垫板定位孔111、第二垫板定位孔112,且该两个定位孔分别与第一主板定位孔101、第二主板定位孔102相对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5有3个,均匀开设于板部3上,第三主板定位孔103有2个,分别开设于每两个第一螺孔2的上方。于本实施例中,皮钉长条孔9的上方开设有一个通孔4,该通孔4与第一螺孔5之间开设有第一主板定位孔101;皮钉长条孔9的下方均匀开设有两个通孔4,且于该两个通孔4的下方、插入部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主板定位孔102。于其他实施例中,所有定位孔的设置可遵循实际需要来安置不同的位置。定位孔的设置提供临时固定及定位关节面功能,避免螺钉打入关节面的风险。该定位孔均为克氏针针孔,起导向作用。螺钉包括与第一螺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板(1),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柄部(2)以及与沿横向延伸的板部(3);所述柄部(2)上沿纵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通孔(4),所述柄部(2)尾端设置有插入部(6);所述板部(3)上沿横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5);/n垫板(7),其包括与所述通孔(4)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螺孔(8);以及连接所述主板(1)和所述垫板(7)的螺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1),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柄部(2)以及与沿横向延伸的板部(3);所述柄部(2)上沿纵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通孔(4),所述柄部(2)尾端设置有插入部(6);所述板部(3)上沿横向中心线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一螺孔(5);
垫板(7),其包括与所述通孔(4)相对应配合的第二螺孔(8);以及连接所述主板(1)和所述垫板(7)的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3)及所述板部(3)与所述柄部(2)过渡的部分向外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2)上沿纵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皮钉长条孔(9),所述皮钉长条孔(9)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通孔(4)的纵向中心线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6)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且厚度逐渐变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7)呈两头薄中间厚的梭形,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家殳
申请(专利权)人:赵家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