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重医专利>正文

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3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该合页分离式窥器是将现有窥器的上页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将其中位置靠上的部分与位置靠下的部分重新组装而成,可以在不取出镜体的情况下,方便、快速的将窥器置入阴道口内并暴露宫颈,或者去掉窥器以消除器械操作受到的限制,从而方便其他器械对宫腔进行检查与治疗的操作,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
本技术涉及妇科阴道窥器,具体涉及在宫腔镜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合页分离式窥器。
技术介绍
阴道窥器通常包括可以张合的鸭嘴状上下页结构,上页、下页上分别连接有柄体,其中与上页连接的柄体上贯穿一根与下页侧部连接的螺丝,通过调整螺丝的位置,可以固定上、下页之间的张开角度,从而扩张阴道口并驻留于阴道口处,宫腔镜检查、治疗操作中使用的器械可以通过窥器扩张的阴道口送入阴道深部(例如,暴露的宫颈)。由于窥器上、下页是通过铰链连接为一体,上页与下页是无法完全分离的,导致手术操作较为繁琐或受到窥器的限制。例如,在宫腔镜检查治疗操作中,利用宫腔镜阴道内镜技术在刚进行治疗时可以不使用阴道窥器,但是在澎宫的情况较差时,就需要使宫颈钳通过窥器扩张的阴道口送入并钳夹宫颈。而为了将窥器置入阴道口内,此时必须取出宫腔镜镜体,导致治疗中断。在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时,为了避免以上治疗中断,刚进行治疗时即可在阴道口内置入窥器,其他器械均经窥器进入宫腔,但窥器自身的空间构造容易限制宫腔镜镜体、宫颈钳等检查、治疗器械的活动范围。因子宫前、后屈度的关系,需要这些器械能够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如果窥器不能取出,将直接影响宫腔镜手术操作和效果。但在已经送入宫腔镜镜体等器械的情况下,预先置入的窥镜实际上无法单独从阴道口取出。目前针对阴道窥器的改进都是在其结构中附加一些其它用途的结构,尚未见到针对窥器本身操作简便性、灵活性的结构改进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该窥器包括上页及下页,所述上页包括可相互分离的盖体和开放式座体,开放式座体与下页相连,盖体通过开放式座体与下页张合配合。优选的,所述开放式座体与下页后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相连,盖体的后端与开放式座体通过开关机构相扣合,上、下页的前端伸入至阴道口内。优选的,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在开放式座体上的卡槽以及设置在盖体上的与卡槽相配合的插片。优选的,所述插片包括设置在盖体下部的第一顶板以及设置于第一顶板内侧的第二顶板;卡槽包括设置在开放式座体内侧的跷板,跷板上设置有可以与第二顶板接触配合的第一挡板。优选的,所述卡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挡板下方的用于固定第一顶板位置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开放式座体的内壁相连。优选的,所述卡槽还包括设置在跷板上的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位于第二挡板下方,第一挡板、第三挡板分别位于跷板的支点的上、下侧。优选的,所述第二顶板、第一挡板与水平面具有倾斜方向相反的10-20度夹角。优选的,所述窥器还包括与开放式座体及盖体分别相连的第二铰链(例如,合页),第二铰链与开关机构的位置相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通过将窥器的上页从一体结构分割为由盖体和开放式座体构成的分体结构,既可以通过整体与下页配合形成满足暴露宫颈需求的张合角度,又可以使窥器与阴道、其他器械快速结合或分离,从而简化了利用器械对宫腔进行检查与治疗的操作步骤。本技术是在现有窥器的上下页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成,临床医生容易很快上手并熟悉操作,不仅不影响宫腔镜等器械操作,而且可以更好的辅助宫腔镜手术操作,使医生可以实施连续性的治疗(例如,不必取出宫腔镜镜体,即可方便的置入或取出窥器,或者去掉窥器以消除器械操作受到的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单体式器械(相对于集成了镜体及其他治疗器械的治疗系统)操作范围大、操作方式灵活的优势,提高宫腔镜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例如,在门诊手术室即可开展宫腔镜治疗)及减轻病人的痛苦程度(例如,避免上述治疗系统引发的过度扩宫)。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卡槽及插片均位于窥器的内侧,既不影响窥器的操作效果,相比于现有窥器也不会增加患者的不适。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开关机构结构简单、扣合牢固,开关动作可靠,与第二铰链(例如,合页)配合,既方便窥器的分离,又避免了窥器分体结构的散落遗失。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的结构示意图(上页分体结构闭合时);图2为上页分体结构连接示意图之一(合页部分);图3为上页分体结构连接示意图之二(开关机构部分);图4为实施例中的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的结构示意图(上页上部转动打开时);图5为开关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的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的结构示意图(上页上部翻转时);图中:1为盖体,2为下页,121为合页,122为插片,1221为直顶板,1222为斜顶板,123为卡槽,1231为跷板,1232为斜挡板,1233上横挡板,1234为下横挡板,3为螺丝,4为上柄体,5为下柄体,6为上下页连接部,7为座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3,本技术所述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是将现有窥器的上页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将上页上部(称为盖体1)与上页下部(称为座体7)通过锁扣和合页121重新组装而成。所述锁扣包括位于盖体1后端左侧下部的插片122,以及位于座体7左侧上部的卡槽123,卡槽123与插片122对齐后,通过按压盖体1进行碰触就可以合二为一,使得合拢的座体7与盖体1锁紧固定,此时合页分离式窥器的上、下页可以按照窥器的正常使用方式进行张合(具体即通过操控上柄体4、下柄体5,使上页以上下页连接部6为支点相对下页2转动,从而使上、下页张开或合拢)及固定(通过旋拧螺丝3固定上柄体4位置),操作简单方便。参见图4及图6,所述锁扣及合页121分别位于上、下页延伸方向(上、下页沿此方向伸入阴道口内)两侧,在操作中需要去掉窥器或置入窥器时,只需打开一侧的锁扣,然后借助另一侧的合页121将盖体1翻转(此时,窥器位于阴道口外),就可以使窥器通过座体1脱离宫腔镜镜体等已经置入于阴道(宫腔)的器械(去除的窥器合拢备用或进行消毒),或使窥器通过座体1与已经置入于阴道(宫腔)的器械结合(需要重新将盖体1翻转至座体7上并锁紧)。由于无需反复取出、送入器械,因此可以使手术操作过程连续进行。参见图5,所述插片122包括安装于盖体1后端左侧下边沿的竖向排列的直顶板1221以及安装在直顶板1221内侧中部的斜顶板1222,所述卡槽123包括靠近座体7左侧内壁的跷板1231、安装于跷板1231上侧的斜挡板1232以及安装于跷板1231下侧的下横档板1234,下横档板1234与斜挡板1232之间安装有与座体7左侧内壁相连的转轴,转轴上套有扭簧,跷板1231在扭簧作用下,其上侧向座体7左侧内壁倾斜。斜挡板1232朝下倾斜15度,相应的,斜顶板1222朝上倾斜15度。所述盖体1与座体7在合拢时,直顶板1221带动斜顶板1222顶开斜挡板1232,直至接触位于下横挡板1234上方的与座体7左侧内壁连接的上横挡板1233时停止,此时,整个盖体1后部的下边沿贴合在座体7的上边沿上,并通过斜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其特征在于:该窥器包括上页及下页(2),所述上页包括可相互分离的盖体(1)和开放式座体,开放式座体与下页(2)相连,盖体(1)通过开放式座体与下页(2)张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其特征在于:该窥器包括上页及下页(2),所述上页包括可相互分离的盖体(1)和开放式座体,开放式座体与下页(2)相连,盖体(1)通过开放式座体与下页(2)张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座体与下页(2)后端两侧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相连,盖体(1)的后端与开放式座体通过开关机构相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在开放式座体上的卡槽(123)以及设置在盖体(1)上的与卡槽(123)相配合的插片(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阴道合页分离式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122)包括设置在盖体(1)下部的第一顶板以及设置于第一顶板内侧的第二顶板;卡槽(123)包括设置在开放式座体内侧的跷板(1231),跷板(1231)上设置有可以与第二顶板接触配合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重医
申请(专利权)人:张重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