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19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该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和环境调节机构。所述培育箱包括箱体、隔板、电机、升降杆件、支撑框、培育盘和箱盖,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所述培育盘卡接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环境调节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输液管、通风机组和补光灯组,所述雾化喷头喷射方向均朝向所述培育盘设置,所述通风机组对称安装在所述箱体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补光灯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调节培育盘内种子的涉水深度,且便于调节箱体的湿度、氧气浓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达到方便调节培育环境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水稻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幼苗进行培育观察,以便于选取最优质的水稻品种。然而现有的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大多不便于调节种子的涉水深度,导致种子地发芽率不佳,且不方便调节培育装置内的光照强度、通风和湿度等培育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本技术方案旨在改善现有的水稻幼苗培育装置不便于调节种子的涉水深度,以及不方便调节培育装置内的光照强度、通风和湿度等培育环境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和环境调节机构,所述培育箱包括箱体、隔板、电机、升降杆件、支撑框、培育盘和箱盖,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壁,所述电机通过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底部,所述升降杆件竖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升降杆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传动件分别传动连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所述支撑框两端分别螺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所述培育盘卡接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箱盖卡接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环境调节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输液管、通风机组和补光灯组,所述储液箱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顶部,且所述储液箱位于所述培育盘正下方,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箱体内底部,所述水泵输入端通过吸液管连通于所述储液箱,所述输液管一端穿过所述箱体侧壁连通于所述水泵输出端,所述输液管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侧壁顶部且端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喷射方向均朝向所述培育盘设置,所述通风机组对称安装在所述箱体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补光灯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件均包括转轴和丝杆,所述转轴底端通过套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底部,所述转轴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且端部和所述丝杆底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丝杆顶端固定有限位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皮带盘和皮带,所述皮带盘分别套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和所述转轴上,所述皮带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输出端和所述转轴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螺接于所述丝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培育盘呈斗形,所述培育盘通过其较大端放置在所述支撑框内,所述培育盘的较小端上设置有培育板,所述培育板上插设有多根育苗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培育盘的较大端两侧安装有第一把手,所述培育盘的较小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盖内设置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两侧的所述箱盖上安装有第二把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机组包括风机和过滤网,所述风机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两侧,两组所述风机为同一方向设置,所述过滤网均设置在所述风机外部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组包括培育灯管和灯管架,所述灯管架两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透光板两侧的所述箱盖底部,所述培育灯管安装在所述灯管架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一侧设置有排污管,所述储液箱与所述隔板接触处设置有橡胶垫。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设置了培育箱和环境调节机构,培育箱用来培育水稻幼苗,环境调节机构用来调节整个箱体内部的环境,为水稻幼苗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通风和湿度等培育环境,使用时,将水稻种子放置在培育盘内,打开培育箱的箱盖,向储液箱内注入水或培养液,启动电机,电机通过传动件带动升降杆件转动,升降杆件带动支撑框向上推起,然后将培育盘放置在支撑框上,再通过电机将支撑框向下回落,使培育盘内的种子涉入到储液箱内的水或培养液中,还可以在水稻幼苗培育的过程中调节培育盘内种子的涉水深度,满足不同成长时期种子对浸水深度的要求,然后关闭箱盖,同时启动水泵,水泵通过吸液管泵取储液箱内的水或培养液,经输液管输送,通过雾化喷头喷出水雾,使得箱体的湿度适合水稻幼苗生长,通过通风机组使得箱体内部的空气快速流通,可以以此调节箱体内部氧气的浓度,使水稻幼苗有一个适应的生存环境,通过补光灯组的设置,在箱体内光照不足的时候,可以打开补光灯组辅助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有效的达到了方便调节培育环境的目的,幼苗培育完毕后,通过电机和升降杆件将培育盘向上移动,再将培育盘从支撑框上取出,从而便于对水稻幼苗进行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剖切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培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培育盘和储液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培育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培育盘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的箱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培育箱;1a-箱体;1b-隔板;1c-电机;1c1-安装架;1d-传动件;1d1-皮带盘;1d2-皮带;1e-升降杆件;1e1-转轴;1e2-丝杆;1e3-套筒;1e4-联轴器;1e5-限位块;1f-支撑框;1f1-螺纹套;1g-培育盘;1g1-第一把手;1g2-通孔;1h-箱盖;1h1-透光板;1h2-第二把手;1i-培育板;1i1-育苗管;2-环境调节机构;2a-储液箱;2a1-排污管;2a2-橡胶垫;2b-水泵;2c-吸液管;2d-输液管;2e-雾化喷头;2f-通风机组;2f1-风机;2f2-过滤网;2g-补光灯组;2g1-培育灯管;2g2-灯管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1和环境调节机构2,培育箱1用来培育水稻幼苗,环境调节机构2用来调节整个箱体1a内部的环境,为水稻幼苗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通风和湿度等培育环境。参照图1至图6所示,培育箱1包括箱体1a、隔板1b、电机1c、升降杆件1e、支撑框1f、培育盘1g和箱盖1h,隔板1b固定连接于箱体1a内壁,隔板1b和箱体1a为一体式结构,电机1c通过安装架1c1安装在箱体1a内底部,安装架1c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箱体1a,电机1c与安装架1c1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升降杆件1e竖直对称设置两组,升降杆件1e转动连接于隔板1b,在具体设置时,升降杆件1e均包括转轴1e1和丝杆1e2,转轴1e1底端通过套筒1e3转动连接于箱体1a内底部,套筒1e3焊接于箱体1a内底部,转轴1e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套筒1e3,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箱(1)和环境调节机构(2),所述培育箱(1)包括箱体(1a)、隔板(1b)、电机(1c)、升降杆件(1e)、支撑框(1f)、培育盘(1g)和箱盖(1h),所述隔板(1b)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1a)内壁,所述电机(1c)通过安装架(1c1)安装在所述箱体(1a)内底部,所述升降杆件(1e)竖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1b),所述电机(1c)输出端通过传动件(1d)分别传动连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所述支撑框(1f)两端分别螺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所述培育盘(1g)卡接于所述支撑框(1f)内,所述箱盖(1h)卡接在所述箱体(1a)顶部,所述环境调节机构(2)包括储液箱(2a)、水泵(2b)、输液管(2d)、输通风机组(2f)和补光灯组(2g),所述储液箱(2a)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1b)顶部,且所述储液箱(2a)位于所述培育盘(1g)正下方,所述水泵(2b)安装在所述箱体(1a)内底部,所述水泵(2b)输入端通过吸液管(2c)连通于所述储液箱(2a),所述输液管(2d)一端穿过所述箱体(1a)侧壁连通于所述水泵(2b)输出端,所述输液管(2d)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1a)侧壁顶部且端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雾化喷头(2e),所述雾化喷头(2e)喷射方向均朝向所述培育盘(1g)设置,所述输通风机组(2f)对称安装在所述箱体(1a)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补光灯组(2g)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1h)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箱(1)和环境调节机构(2),所述培育箱(1)包括箱体(1a)、隔板(1b)、电机(1c)、升降杆件(1e)、支撑框(1f)、培育盘(1g)和箱盖(1h),所述隔板(1b)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1a)内壁,所述电机(1c)通过安装架(1c1)安装在所述箱体(1a)内底部,所述升降杆件(1e)竖直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1b),所述电机(1c)输出端通过传动件(1d)分别传动连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所述支撑框(1f)两端分别螺接于两组所述升降杆件(1e),所述培育盘(1g)卡接于所述支撑框(1f)内,所述箱盖(1h)卡接在所述箱体(1a)顶部,所述环境调节机构(2)包括储液箱(2a)、水泵(2b)、输液管(2d)、输通风机组(2f)和补光灯组(2g),所述储液箱(2a)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1b)顶部,且所述储液箱(2a)位于所述培育盘(1g)正下方,所述水泵(2b)安装在所述箱体(1a)内底部,所述水泵(2b)输入端通过吸液管(2c)连通于所述储液箱(2a),所述输液管(2d)一端穿过所述箱体(1a)侧壁连通于所述水泵(2b)输出端,所述输液管(2d)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1a)侧壁顶部且端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雾化喷头(2e),所述雾化喷头(2e)喷射方向均朝向所述培育盘(1g)设置,所述输通风机组(2f)对称安装在所述箱体(1a)两侧的侧壁上,所述补光灯组(2g)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1h)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件(1e)均包括转轴(1e1)和丝杆(1e2),所述转轴(1e1)底端通过套筒(1e3)转动连接于所述箱体(1a)内底部,所述转轴(1e1)顶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1b)且端部和所述丝杆(1e2)底端通过联轴器(154)相连接,所述丝杆(1e2)顶端固定有限位块(1e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d)包括皮带盘(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燕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莲都区汇聚机械设计工作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