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210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包括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带动结构,所述带动结构的底部位置卡接有阳极梁端,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防护架、连接架、连通槽、侧板、支撑板和安装架,所述连接架设在上部结构的内端中心,所述连接架的侧端通过防护架与侧板相固定,所述防护架和侧板之间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支撑板连接在侧板的前端位置处,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侧端位置处,所述带动结构包括阳极梁端挂钩、板块和型槽,所述板块设在带动结构的内端中心,所述带动结构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型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通过上部结构的设置,实现内端运转的目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行车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
,具体为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号ZL201520197796.4的专利产品的后续改进型,自动行车防脱钩保护装置应用到铝合金表面处理生产线自动行车设备上以后,受到生产企业一线生产者的普遍欢迎,确实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经过几年的使用过中,发现脱钩保护用的行程开关易损坏,需要更换维护,所以决定采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机械触发结构,避免了行车升降取料过程中,因为工件位置的变化,压偏行程开关的感应触须,由比较结实灵活的机械杠杆代替行程开关触须,再由杠杆触发行程开关触须,引动行程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包括上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带动结构,所述带动结构的底部位置卡接有阳极梁端,所述上部结构包括防护架、连接架、连通槽、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行车新型防脱钩装置,包括上部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结构(1)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带动结构(2),所述带动结构(2)的底部位置卡接有阳极梁端(3),所述上部结构(1)包括防护架(4)、连接架(5)、连通槽(6)、侧板(7)、支撑板(8)和安装架(9),所述连接架(5)设在上部结构(1)的内端中心,所述连接架(5)的侧端通过防护架(4)与侧板(7)相固定,所述防护架(4)和侧板(7)之间开设有连通槽(6),所述支撑板(8)连接在侧板(7)的前端位置处,所述安装架(9)固定连接在侧板(7)的侧端位置处,所述带动结构(2)包括阳极梁端挂钩(10)、板块(11)和型槽(12),所述板块(11)设在带动结构(2)的内端中心,所述带动结构(2)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型槽(12),所述板块(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阳极梁端挂钩(10),所述阳极梁端(3)包括调节件(13)、稳固件(14)和驱动件(15),所述调节件(13)设在阳极梁端(3)的内端顶部,所述调节件(13)的下端位置与稳固件(14)相固定连接,所述稳固件(14)下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驱动件(15),所述调节件(13)包括立杆(16)、行车挂钩(17)、触发部件(18)、螺纹杆(19)和滑动座(20),所述螺纹杆(19)设在调节件(13)的内端顶部位置,所述螺纹杆(19)的侧端螺纹连接有滑动座(20),所述滑动座(20)的下端通过立杆(16)固定连接有行车挂钩(17),所述行车挂钩(17)的侧端位置与触发部件(18)相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稳固件(14)包括侧横架(21)和支撑柱架(22),所述支撑柱架(22)设在稳固件(14)的内端中部位置,所述支撑柱架(22)的前端位置与侧横架(21)相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15)包括电动机(23)、皮带(24)、限位盘(25)、转动轮(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超彭克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林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