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2092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附片处方组成,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生物碱。目前,参附注射液国家标准中仅有生物碱的鉴别和限量检查;人参皂苷含量包括Rg1、Re和人参总皂苷含量检测,四个质量控制项目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具体地,生物碱的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显色检测,生物碱的限量以及人参皂苷Rg1和Re的含量检测采用液相分析,人参总皂苷含量检测采用紫外可见光检测。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耗费大量的检验时间以及试药试剂,说明现行检测方法即不高效也不环保,且不能准确定量检测。而现有技术中对于生物碱以及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检测均为单组分检测,不能满足一个方法同时快速测定两类组成的要求,更不能检测两类成分中更具体地成分的含量。
[000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同时快速以及准确地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能够实现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简化了参附注射液的检测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且质谱的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色谱柱为SPE柱和C18柱;流动相A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质量浓度为0.08-0.12%的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C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和乙腈形成的质量浓度为18-25%的混合溶液;流速为0.5-1.0mL/min,柱温为30-50℃。
[0008]需要说明的是,流动相C是将分析纯或者纯度达到99.9%的乙腈与浓度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混合形成的混合液,且该混合液中乙腈的质量浓度为18-25%。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上样,而后对SPE柱进行除杂;
[0010]优选地,除杂包括:0-1min:流动相C对SPE柱进行除杂;
[0011]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进行除杂后,对SPE柱和C18柱进行洗脱;
[0012]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过程包括:1-4min:流动相A80%,流动相B20%;4-7min:流动相A 60%

80%,流动相B40%

20%;7-11min:流动相A60%,流动相B40%;11-16min:流动相A60%

40%,流动相B40%

60%;16-19min:流动相A40%,流动相B60%,19-21min:
流动相A40%

80%,流动相B60%

20%。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同时采用SPE柱和C18柱,但是仅SPE柱含有样品,即在SPE柱内进行上样;而C18柱未含待检测的样品;样品中除了含有需要检测的人参皂苷以及生物碱等小分子,还有多糖等大分子,而大分子物质会影响上述小分子的检测,因此,需要去除上述大分子的影响。具体地,利用流动相C仅仅对SPE柱进行洗脱(此时为开始洗脱的1min内),使得糖类等极性大的分子被流动相C溶解/置换除去,使得SPE柱中的样品内为待分析检测的生物碱和人参皂苷等小分子,能够更为准确地检测人参皂苷以及生物碱中更具体地物质。
[0014]当对SPE柱洗脱除杂后利用流动相A和流动相B形成的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不仅仅是对SPE柱进行洗脱,还包括将洗脱得到的液体再泵入C18柱内进行进一步分离。例如,1-4min:流动相A80%,流动相B20%;4-7min:流动相A 60%

80%,流动相B40%

20%;其洗脱过程是:先将流动相A80%和流动相B20%混合形成的混合液依次经过SPE柱和C18柱,而后将流动相A 60%

80%和流动相B40%

20%形成的混合液再依次经过SPE柱和C18柱。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质谱的条件为:雾化气压氮气40-60Psi,辅助气压氦气40-60Psi,气帘气压30-40Psi,喷雾电压5500V、-4500V,离子化温度600℃,去簇电压100V、-100V,射入电压10V、-10V,碰撞室射出电压13V、-16V;工作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正负离子同时监测。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质谱的过程为:质谱的过程为:0.0-5.70分钟采用正离子模式,5.70-5.87分钟,切换成负离子模式,5.87-6.80分钟负离子切换为正离子模式,6.80-8.11分钟切换为负离子模式,8.11-8.41分钟,再次切换成正离子,后10分钟内,正离子再次切换成负离子。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皂苷类成分为人参皂苷类成分;
[0018]优选地,所述人生皂苷类成分包括20(S)-人参皂苷F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20(S)-人参皂苷Rg2,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o和拟人参皂苷F11。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20(S)-人参皂苷F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20(S)-人参皂苷Rg2,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o和拟人参皂苷F11的检测限依次为:1.08pg/mL、1.56pg/mL、3.97pg/mL、2.91pg/mL、3.14pg/mL、1.13pg/mL、2.72pg/mL、1.52pg/mL、2.02pg/mL、54.0pg/mL、15.7pg/mL、1.02pg/mL以及1.08pg/mL。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碱类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尼奥灵,塔拉萨敏,草乌甲素,滇乌碱和宋果宁;
[0021]优选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尼奥灵,塔拉萨敏,草乌甲素,滇乌碱和宋果宁的检测限依次为7.10pg/mL、6.21pg/mL、0.68pg/mL、0.62pg/mL、0.06pg/mL、1.52pg/mL、1.41pg/mL、0.58pg/mL、7.55pg/mL以及1.31pg/mL。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在检测之前,配制对照品溶液、内标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0023]优选地,对照品溶液包括分别利用皂苷类成分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参附注射液中的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且质谱的扫描方式为正负离子扫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色谱柱为SPE柱和C18柱;流动相A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质量浓度为0.08-0.12%的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C为8-12mmol/L甲酸铵溶液和乙腈形成的质量浓度为18-25%的混合溶液;流速为0.5-1.0mL/min,柱温为30-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上样,而后对SPE柱进行除杂;优选地,除杂包括:0-1min:流动相C对SPE柱进行除杂;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过程包括:对SPE柱进行除杂后,进行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的洗脱过程包括:1-4min:流动相A80%,流动相B20%;4-7min:流动相A 60%

80%,流动相B40%

20%;7-11min:流动相A60%,流动相B40%;11-16min:流动相A60%

40%,流动相B40%

60%;16-19min:流动相A40%,流动相B60%,19-21min:流动相A40%

80%,流动相B60%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质谱的条件为:雾化气压氮气40-60Psi,辅助气压氦气40-60Psi,气帘气压30-40Psi,喷雾电压5500V、-4500V,离子化温度600℃,去簇电压100V、-100V,射入电压10V、-10V,碰撞室射出电压13V、-16V;工作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正负离子同时监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质谱的过程为:0.0-5.70分钟采用正离子模式,5.70-5.87分钟,切换成负离子模式,5.87-6.80分钟负离子切换为正离子模式,6.80-8.11分钟切换为负离子模式,8.11-8.41分钟,再次切换成正离子,后10分钟内,正离子再次切换成负离子。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参附注射液中多成分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皂苷类成分为人参皂苷类成分;优选地,所述人参皂苷类成分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新莲吴建国袁海英蔡帮军史琳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