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276202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9
本申请涉及MAP合成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吸收臭氧;S2:溶解臭氧,将步骤S1吸收的臭氧通入水中,使部分臭氧溶解于水中;其中,随着臭氧一同通入水中的包括混合剂,所述混合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柠檬酸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MAP合成方法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MAP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母核。
[0003]相关技术中,MAP合成可通过以下方式:以4-AA为反应原料,4-AA先与氯化锌反应,通过C
+
离子机理合成得到第一中间体,中间体经过臭氧氧化之后再通过Dieckmann环合反应得到产物MAP。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MAP合成中采用臭氧对中间体进行氧化,往往需要加入过量的臭氧,当人长时间处于臭氧污染的环境中时,将会引发恶心、呼吸道炎症等多种病症,甚至会损伤肺功能乃至引发死亡,从而需要在MAP合成过程中采取对臭氧回收的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将MAP合成过程中过量的臭氧进行回收,本申请提供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吸收臭氧;
[0009]S2:溶解臭氧,将步骤S1吸收的臭氧通入水中,使部分臭氧溶解于水中;
[0010]其中,随着臭氧一同通入水中的包括混合剂,所述混合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11][0012]S3:加热,将未被步骤S2溶解的臭氧加热分解成氧气,并对氧气进行吸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1将臭氧吸收,S2将吸收后的部分臭氧溶解于水中可制作为漂白剂,S3将未被水吸收的臭氧加热,使臭氧分解成氧气,再对氧气进行吸收,减少臭氧的排放,并且将臭氧转化为对生产生活具有好处的漂白剂和氧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14]步骤S2中,将混合剂随着臭氧一同通入水中,柠檬酸能与碳酸氢钠以及无水碳酸钠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柠檬酸钠,柠檬酸钠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臭氧在水中的稳定
性,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臭氧快速分散于水中,并且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碳酸与过量的柠檬酸提供酸性的环境,在酸性环境中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帮助臭氧溶解于水中,便于回收臭氧。
[0015]无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以及柠檬酸共同混合时,无水碳酸钠能起到一定的吸水作用,在储存时,减少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反应。
[0016]优选的,所述粘合剂由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0017][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酰胺、黄原胶以及壳聚糖本身具有较好的黏性,并且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聚乙烯酰胺、黄原胶以及壳聚糖之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这四种物质制成的粘合剂不仅具有较好的黏性,而且遇水后能较快溶解。
[0019]同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酰胺、黄原胶和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强臭氧在水中的稳定性。
[0020]优选的,所述基材包括以下步骤制得:
[0021]步骤a:将柠檬酸、碳酸氢钠和无水碳酸钠在转速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a;
[0022]步骤b: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酰胺、黄原胶和壳聚糖在转速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b;
[0023]步骤c:向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b中添加温度为70-80℃的水,在转速为800-1000r/min、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c;
[0024]步骤d: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在转速为800-1000r/min、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再冷却至20-25℃得到混合物d;
[0025]步骤e:将混合物d粉碎至粒径为2-4mm,得到基材。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柠檬酸、碳酸氢钠以及无水碳酸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酰胺、黄原胶和壳聚糖搅拌均匀后加水得到混合物c,水温为70-80℃,使这四种物质较好地分散于水中,接着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搅拌均匀后冷却得到混合物d,最后将混合物d粉碎后得到基材。按此步骤进行,粘合剂能将柠檬酸、碳酸氢钠以及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粘接,再进行粉碎,使粉碎的颗粒中的柠檬酸、碳酸氢钠以及无水碳酸钠分散均匀。
[0027]优选的,所述混合剂还包括包覆于基材外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28][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瓜尔豆胶、明胶和聚乙烯酰胺作为包覆层的原料,瓜尔豆胶、明胶和聚乙烯酰胺分散于水中后具有较好的黏性和成膜性,并且瓜尔豆胶、明胶和聚乙烯酰胺之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并且在遇到大量水时,包覆层也能在一段时间内分散于水中,使被包覆层包覆的基材露出,当基材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又能加速包覆层的崩解。
[0030]同时,聚乙烯酰胺、明胶和瓜尔豆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臭氧溶解于水中的稳定性。并且在基材外包覆有包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基材被环境中的水汽消耗。
[0031]优选的,所述混合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0032]步骤A:将瓜尔豆胶、明胶和聚丙烯酰胺在转速为500-7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A;
[0033]步骤B:在混合物A中加入温度为70-80℃的水并保温至70-80℃,在转速为1000-1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B,再将混合物B降温至50-60℃,并进行保温得到包覆剂;
[0034]步骤C:将降温至50-60℃的包覆剂喷洒于基材上,得到混合物C;
[0035]步骤D:将混合物C冷却收集后,即在基材上包覆了包覆层。
[00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降温至50-60℃的混合物B处于半干的状态,仍能较好的粘附于基材上,也能使混合物B均匀地包覆于基材上。
[0037]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臭氧以及混合剂通过进料管一同通入水中,所述进料管上开设有多个供臭氧以及混合剂跑出至水中的通孔,所述进料管设置成波浪形。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以及混合剂从进料管通入水中,进料管设置成波浪形,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臭氧及混合剂较好地从通孔跑出至水中,在一定程度上使臭氧及混合剂较为均匀地分散于水中。
[0039]并且,混合剂在遇水后,包覆层溶解于水中后,基材中的柠檬酸与碳酸氢钠以及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帮助混合剂从通孔跑出至水中,达到对进料管的自清洁效果。
[0040]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内侧壁上连接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内开设有与通孔连通的空腔,所述凸块侧壁上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穿孔。。
[00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料管内侧壁设置凸块,使一部分臭氧及混合剂从第一穿孔进入凸块的空腔内,再从通孔跑出至水中;另一部分臭氧及混合剂接着沿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吸收臭氧;S2:溶解臭氧,将步骤S1吸收的臭氧通入水中,使部分臭氧溶解于水中;其中,随着臭氧一同通入水中的包括混合剂,所述混合剂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柠檬酸
ꢀꢀꢀꢀꢀꢀꢀꢀꢀꢀꢀꢀꢀꢀꢀꢀ
80-100份;碳酸氢钠
ꢀꢀꢀꢀꢀꢀꢀꢀꢀꢀꢀꢀꢀꢀ
30-40份;无水碳酸钠
ꢀꢀꢀꢀꢀꢀꢀꢀꢀꢀꢀꢀ
10-20份;粘合剂
ꢀꢀꢀꢀꢀꢀꢀꢀꢀꢀꢀꢀꢀꢀꢀꢀ
30-40份;S3:加热,将未被步骤S2溶解的臭氧加热分解成氧气,并对氧气进行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由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10%-20%;聚乙烯酰胺
ꢀꢀꢀꢀꢀꢀꢀꢀꢀꢀꢀꢀ
2%-4%;黄原胶
ꢀꢀꢀꢀꢀꢀꢀꢀꢀꢀꢀꢀꢀꢀꢀꢀ
2%-4%;壳聚糖
ꢀꢀꢀꢀꢀꢀꢀꢀꢀꢀꢀꢀꢀꢀꢀꢀ
2%-4%;水
ꢀꢀꢀꢀꢀꢀꢀꢀꢀꢀꢀꢀꢀꢀꢀꢀꢀꢀꢀꢀ
余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以下步骤制得:步骤a:将柠檬酸、碳酸氢钠和无水碳酸钠在转速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a;步骤b: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酰胺、黄原胶和壳聚糖在转速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30min,得到混合物b;步骤c:向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b中添加温度为70-80℃的水,在转速为800-1000r/min、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c;步骤d: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c在转速为800-1000r/min、温度为70-80℃的条件下搅拌10-20min,再冷却至20-25℃得到混合物d;步骤e:将混合物d粉碎至粒径为2-4mm,得到基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AP合成方法中的臭氧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晓峰张玉宝戴宽俊吴中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盛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