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00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包括鞘管、接头把手、穿刺针以及输气管,所述接头把手安装在鞘管的顶端,所述穿刺针安装在在鞘管的尾端,所述鞘管上套装有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以及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所述鞘管包括两个管体,分别为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位于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内的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其中的一个底部封闭,且底部封闭的支管与所述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连通,所述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包括膨胀环,并且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通过该膨胀环套装在鞘管上,所述输气管穿过接头把手进入到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其中之一与膨胀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步骤少,难度降低,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支架固定性好。而且支架固定性好。而且支架固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介入穿刺
,具体为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肝脏是人体的合成工厂,我们吃的所有的营养物质,通过胃肠道吸收后,都要送到肝脏进行代谢合成,而负责输送营养物质给肝脏的就是门静脉。营养物质,有一部分在胃里吸收后通过胃冠状静脉送到门静脉,大部分通过肠管吸收后,由肠系膜静脉送到门静脉,还有小部分由脾静脉汇入门静脉。门静脉相当于是各种营养物质的中转站。
[0003]肝硬化的病人,肝脏结构发生了改变,门静脉的通道也受到了影响:血液不能快速流动,淤积在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压力很高,继而影响到胃冠状静脉、脾静脉、肠系膜静脉,随着压力逐步升高,胃冠状静脉的血流也开始返向,变成逆向肝的血流。随着门静脉压力的持续升高,会导致肝硬化病人很常见的表现:脾脏因为持续淤血会越来越大,导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低等;胃冠状静脉因为反复逆流血流冲击而越来越粗,越来越薄,形成静脉曲张。随着门静脉压力越来越高,静脉曲张越来越严重,就像吹气球一样,很容易出现破裂而导致出血,这时候病人就会出现呕血或是解黑便。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或介入治疗行TIPS术进行治疗,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需要在穿刺成功后插入导丝,通过导丝向肝、门静脉之间释放球囊扩张,再通过导丝放入支架,抽出导丝即可。此种方式需要数次操作,而且是按顺序操作,导致手术效率低下,同时,由于肝静脉或门静脉是随着人体代谢而运转的,支架放入后是利用肝、门静脉之间刺破口收缩作用力而固定的,所以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或肝、门静脉之间距离变化(大)而移动或脱落的风险。
[0005]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TIPS术存在的支架难以将两条平行的血管进行吻合及固定的问题,而提出的公告号:CN108283510B,名为一种肝外血管吻合支架及其输送系统,包括支架、导入管、软管、套管、金属管、固定装置、螺丝和手柄。可将两条血管向一起靠拢及锚定,从而将两条平行的血管进行吻合,用于肝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面,将改变行“门肠腔分流术”需外科开腹手术的历史,使其在介入微创的方式下即可进行,大大减少了该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疗效。但是其依然存在的不足是:由于颈内静脉较长,将无法实施金属管进入颈内静脉直至接近下腔静脉从而实施手术,该系统在通过支架两端的伞部将血管向中间靠拢,达到吻合的效果,这样将使两条血管(静脉)端部相向拉伸紧绷,如上所述,在代谢的过程中,静脉存在(相对)运动的情况,从而使得在吻合时有脱离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包括鞘管、接头把手、穿刺针以及输气管,所述接头把手安装在鞘管的顶端,所述穿刺针安装在在鞘管的尾端,所述鞘管上套装有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以及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所述鞘管包括两个管体,分别为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位于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内的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其中的一个底部封闭,且底部封闭的支管与所述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连通,所述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包括膨胀环,并且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通过该膨胀环套装在鞘管上,所述输气管穿过接头把手进入到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其中之一与膨胀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还包括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套装在膨胀环上,所述内支架设置有缓冲防脱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缓冲防脱结构包括上套环以及下套环,所述上套环套装在内支架的顶端,所述下套环套装在内支架的尾端,所述下套环的尾端为直径逐渐变小直至与鞘管直径相同的圆锥状。
[0011]优选的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的相对圆环面上设置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的顶部具有防滑纹。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防脱结构为设置在内支架的顶端和尾端且具有弹性的片体,所述片体为向外倾斜的数组,且沿圆周均匀间隔分布。
[0013]优选的所述片体的内侧具有一体化的支片体。
[0014]优选的所述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位于靠近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的正上方,且包括气囊扩张管本体,所述鞘管上开设有凹形槽,所述气囊扩张管本体通过凹形槽套在鞘管上。
[0015]优选的所述气囊扩张管本体与底部封闭的支管连通,且在初始状态下,直径不超过鞘管的最大外径。
[0016]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的一端可从接头把手穿入到鞘管底部未封闭的支管内,并从穿刺针穿出。
[0017]优选的,所述接头把手上安装有与底部封闭的支管相连通的接气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首先,在鞘管上安装好内支架和气囊扩张管,并通过输气管通入所需量的气体,使膨胀环充盈起来,以实现对内支架膨胀力,而使内支架可以被固定,在X线透视引导下,鞘管经颈静脉入路,尾部穿刺针从下腔静脉进入到肝静脉,先将气囊扩张管送达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然后通过接气管通入适量的气,使气囊扩张管本体逐渐膨胀,以实现对肝、门静脉进行扩张,当充气完毕后,肝、门静脉的穿刺口(及肝实质)被扩张完毕后,再将接气管放气,使气囊扩张管本体放气回复原状,鞘管进一步插入,使内支架进入到经过扩张后的肝、门静脉之间,然后将将导丝通过接头把手穿入到鞘管底部未封闭的支管内,经由穿刺针穿出接近曲张的胃食管静脉处,以实现建立肝、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再将导丝拉回到穿刺针内,然后通过输气管对膨胀环放气,小心的抽出鞘管,在人工分流通道作用下从而显著降低门脉高压,控制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腹水吸收。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内支架和气囊扩张管,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穿刺和建立肝、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的繁多操作步骤次数大大减少,难度降低,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在将内支架安装到肝、门静脉之间后,由于内支架具有缓冲防脱结构,实时跟随肝、门静脉二者运动,适应二者间距的变化,内支架与肝、门静脉的内表面接触更为致密,提高了接触部
位的密闭性,同时可以使内支架被很好的固定,内支架固定性好,避免因肝、门静脉二者代谢运动而造成的脱落或移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内支架及其安装在鞘管上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上、下套环上的弹性凸起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上(或下)套环的弹性凸起与肝静脉或门静脉配合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弹性凸起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内支架及其安装在鞘管上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片体及其与肝静脉或门静脉配合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气囊扩张管安装在鞘管上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气囊扩张管送到肝静脉、门静脉之间示意图;
[0030]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1)、接头把手(2)、穿刺针(3)以及输气管(8),所述接头把手(2)安装在鞘管(1)的顶端,所述穿刺针(3)安装在在鞘管(1)的尾端,所述鞘管(1)上套装有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5)以及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所述鞘管(1)包括两个管体,分别为第一支管(10)以及第二支管(11),位于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5)内的第一支管(10)或第二支管(11)其中的一个底部封闭,且底部封闭的支管与所述收纳式的气囊扩张管(5)连通,所述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包括膨胀环(4),并且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通过该膨胀环(4)套装在鞘管(1)上,所述输气管(8)穿过接头把手(2)进入到第一支管(10)或第二支管(11)其中之一与膨胀环(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的内支架结构还包括内支架(6),所述内支架(6)套装在膨胀环(4)上,所述内支架(6)设置有缓冲防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脱结构包括上套环(60)以及下套环(61),所述上套环(60)套装在内支架(6)的顶端,所述下套环(61)套装在内支架(6)的尾端,所述下套环(61)的尾端为直径逐渐变小直至与鞘管(1)直径相同的圆锥状(6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肝脏介入手术的门体静脉支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贵兰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冠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