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存璐专利>正文

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94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属于海水淡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集热罩、隔热罩、受热罩和集水箱,隔热罩位于集热罩内侧,受热罩位于隔热罩内侧,隔热罩与受热罩固定相连,隔热罩与受热罩之间形成一挥发腔,集热罩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锥形的分隔筒,分隔筒呈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锥筒状,隔热罩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保温筒,保温筒的周面开设有若干呼吸孔,保温筒的下端连接有一填充座,集热罩上设置有若干双凸镜,双凸镜为透镜,集热罩为透明材质制成,隔热罩为由外至内可透光材质制成,双凸镜受太阳光照射后聚焦在受热罩外壁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高效的、免维护的对海水进行淡化等优点。行淡化等优点。行淡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淡化设备
,涉及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水淡化设备一般分为蒸馏式、海水冻结式、电渗析式、反渗透式、以及碳酸铵离子交换式,但是,现有的设备几乎都依赖电、气等供能设备,能耗过大、设备占用空间较大、设备成本也较大。
[0003]专利号为【CN200910022145.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通过凸透镜对太阳光进行聚热,冷凝换热器通过海水入口管引入海水,并通过一与集水池联通的供水管将海水引致集水池中,投射在每块凸透镜表面上的太阳光分别聚焦在集水池内的海水液面上,冠形太阳能集热器顶部通过联通管与冷凝换热器相连,将集水池蒸发的水蒸气导流到冷凝换热器中经冷凝成为淡水从淡水管输出。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海水淡化所需能源的问题,但是该方案存在如下缺陷:1、通过凸透镜集热至集水池的水面上,而集水池容积较大,且与海水相通,虽然集水池的上方表层能够受热,但是集水池内海水的热交换必然造成集水池内水温的“缓和”,从而使集水池内水温较低,能够形成的水蒸气有限,加之其水蒸气的出气通道需要先向上、后向下,然后引流至冷凝器中,使水蒸气在上行过程中温度迅速下降,造成水蒸气冷凝回流,大大影响了水蒸气的“有效获取”;2、集水池通过一供水管与海水相通,也就是说集水池内海水的供应是只进不出的,换句话说集水池内的氯化镁、氯化钠等盐类物质无法排出集水池,造成集水池内不可蒸发物质的浓度逐渐增大,不仅需要经常维护以避免积沉的物质堵塞供水管,而且也会使集水池内纯水的浓度越来越低,其淡化效率会迅速降低,淡化水的质量也会逐渐变差,进而无法达到海水持续淡化的功能,虽然其设置有排水管,以更换集水池内海水,但是,维护成本较高,且不能够确保淡化品质和淡化效率的恒定;3、该装置无法在海水直接使用,需要安置平台以便于维护,还需要气泵、水泵等驱使水蒸气流通和海水的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潮汐动力和太阳能实现海水淡化。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罩、隔热罩、受热罩和集水箱,所述隔热罩位于集热罩内侧,所述受热罩位于隔热罩内侧,所述隔热罩与受热罩固定相连,所述隔热罩与受热罩之间形成一挥发腔,所述集热罩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锥形的分隔筒,所述分隔筒呈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锥筒状,所述隔热罩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保温筒,所述保温筒的周面开设有若干呼吸孔,所述保温筒的下端连接有一填充座,所述填充座内填充有使集热罩浮出海水平面之上的填充物,所述填充座呈锥柱状,所述填充座的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120~160
°
之间的钝角,所述分隔筒的内周面与填充座的周面之间形成一潮汐响应夹层,所述潮汐响应夹层的上部形成
位于海水平面之上的气压响应腔,所述呼吸孔连通气压响应腔和挥发腔;
[0006]所述集水箱固定在填充座的底部;
[0007]所述保温筒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功能管,所述功能管插设在填充座上,所述功能管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包裹位于其内的出气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下端伸出填充座下方的海水平面之下,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位于保温筒顶部并连通挥发腔,所述出气通道的上端位于保温筒顶部并连通挥发腔,所述出气通道的下端连通集水箱;
[0008]所述进水通道内设置有允许海水由下至上进入挥发腔的单向阀一,所述出气通道内设置有允许挥发腔内的水蒸气由上至下进入集水箱内的单向阀二;
[0009]所述集热罩上设置有若干双凸镜,所述双凸镜为透镜,所述集热罩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隔热罩为由外至内可透光材质制成,所述双凸镜受太阳光照射后聚焦在受热罩外壁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功能管的上端具有一伞部,所述出气通道的入口在伞部处形成一斗状的集压口;所述进水通道的出口在伞部处形成一个与受热罩顶部适配的分水盘。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筒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0012]进一步的,所述潮汐响应夹层的厚度由入口至出口逐渐减小。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筒的下端具有一导流裙边。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集热罩呈半球状,所述隔热罩呈与集热罩平行的半球状,所述受热罩呈与隔热罩平行的半球状,所述集水箱呈环形筒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潮落供水时本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潮起出气时本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0019]图5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0020]图6是图1中局部C的放大图。
[0021]图7是双凸镜集热蒸馏的原理图。
[0022]图中,1、集热罩;11、双凸镜;2、隔热罩;3、受热罩;4、集水箱;51、挥发腔;52、分隔筒;53、保温筒;54、呼吸孔;55、导流片;6、填充座;7、潮汐响应夹层;71、气压响应腔;8、功能管;81、进水通道;82、出气通道;83、单向阀一;84、单向阀二;85、集压口;86、分水盘;87、导流裙边;9、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图4、图5、与6和图7所示,包括集热罩1、隔热罩2、受热罩3和集水箱4,隔热罩2位于集热罩1内侧,受热罩3位于隔热罩2内侧,隔热罩2与受热罩3固定相连,隔热罩2与受热罩3之间形成一挥发腔51,集热罩1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锥形的分隔筒52,分隔筒52
呈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锥筒状,隔热罩2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保温筒53,保温筒53的周面开设有若干呼吸孔54,保温筒53的下端连接有一填充座6,填充座6内填充有使集热罩1浮出海水平面之上的填充物,填充座6呈锥柱状,填充座6的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120~160
°
之间的钝角,分隔筒52的内周面与填充座6的周面之间形成一潮汐响应夹层7,潮汐响应夹层7的上部形成位于海水平面之上的气压响应腔71,呼吸孔54连通气压响应腔71和挥发腔51;
[0025]集水箱4固定在填充座6的底部;
[0026]保温筒53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功能管8,功能管8插设在填充座6上,功能管8包括进水通道81和出气通道82,进水通道81包裹位于其内的出气通道82,进水通道81的下端伸出填充座6下方的海水平面之下,进水通道81的上端位于保温筒53顶部并连通挥发腔51,出气通道82的上端位于保温筒53顶部并连通挥发腔51,出气通道82的下端连通集水箱4;
[0027]进水通道81内设置有允许海水由下至上进入挥发腔51的单向阀一83,出气通道82内设置有允许挥发腔51内的水蒸气由上至下进入集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馏式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罩(1)、隔热罩(2)、受热罩(3)和集水箱(4),所述隔热罩(2)位于集热罩(1)内侧,所述受热罩(3)位于隔热罩(2)内侧,所述隔热罩(2)与受热罩(3)固定相连,所述隔热罩(2)与受热罩(3)之间形成一挥发腔(51),所述集热罩(1)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锥形的分隔筒(52),所述分隔筒(52)呈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锥筒状,所述隔热罩(2)的外缘处固定连接有一保温筒(53),所述保温筒(53)的周面开设有若干呼吸孔(54),所述保温筒(53)的下端连接有一填充座(6),所述填充座(6)内填充有使集热罩(1)浮出海水平面之上的填充物,所述填充座(6)呈锥柱状,所述填充座(6)的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120~160
°
之间的钝角,所述分隔筒(52)的内周面与填充座(6)的周面之间形成一潮汐响应夹层(7),所述潮汐响应夹层(7)的上部形成位于海水平面之上的气压响应腔(71),所述呼吸孔(54)连通气压响应腔(71)和挥发腔(51);所述集水箱(4)固定在填充座(6)的底部;所述保温筒(53)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一功能管(8),所述功能管(8)插设在填充座(6)上,所述功能管(8)包括进水通道(81)和出气通道(82),所述进水通道(81)包裹位于其内的出气通道(82),所述进水通道(81)的下端伸出填充座(6)下方的海水平面之下,所述进水通道(81)的上端位于保温筒(53)顶部并连通挥发腔(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存璐
申请(专利权)人:范存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