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1823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53
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涉及一种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缺乏两个时期之间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的定量表达方法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属性组分频数变化分布获取;二、属性变化面积占比指标计算;三、属性变化平均幅度指标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属性变化面积占比与属性变化平均幅度两个指标,以定量描述生态系统变化前后两个时期的属性组分频数差值分布的变动状况,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演化状况进行量化表征。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技术领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一种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描述方法”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属性组分频率差值分布图,以揭示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特征,但是上述方法只能直观表达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情况,而缺乏两个时期之间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的定量表达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缺乏两个时期之间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的定量表达方法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
[0004]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如下:
[0005]一、属性组分频数变化分布获取:
[0006]由两个时期生态系统属性栅格数据,获得属性组分频率分布数据;
[0007]对两个时期之间各属性分组对应的频数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属性组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
[0008]根据差值,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划分为频数增加、频数减少与频数不变三种类型;
[0009]二、属性变化面积占比指标计算:
[0010]将频数增加或者频数减少类型的频率差值数据代入到公式(1),计算得到生态系统的属性变化面积占比(RACA);
[0011]属性变化面积占比(Ratio of attribute change area):
[0012][0013]其中:m为属性组分频数增加的分组数量,n为属性组分频数减少的分组数量,N为研究区属性栅格数据的网格数量,为属性组分频数增加的第i个属性分组的网格数量,为属性组分频数减少的第j个属性分组的网格数量;
[0014]该指标表征网格属性发生变化(即两期网格属性值差异超过属性分组宽度)的网格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整体面积的比例,反映的是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的总体频数变动方面。
[0015]三、属性变化平均幅度指标计算:
[0016]将频数增加与频数减少类型的频率差值及其相应的分组属性数据代入到公式(2),分别计算生态系统前期变化网格属性平均值与后期变化网格属性平均值进而得到属性变化平均幅度(AAAC);
[0017]属性变化平均幅度(Average amplitude of attribute change):
[0018][0019]其中:为变化前期属性平均值,为变化后期属性平均值,为频数增加的第i个属性分组的中间值,为频数减少的第j个属性分组的中间值。
[0020]该指标表征网格属性发生变化(即两期网格属性值差异超过属性分组宽度)的网格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整体面积的比例,反映的是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的总体频数变动方面。
[0021]本专利技术引入属性变化面积占比与属性变化平均幅度两个指标,以定量描述生态系统变化前后两个时期的属性组分频数差值分布的变动状况,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演化状况进行量化表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如下:
[0024]一、属性组分频数变化分布获取:
[0025]由两个时期生态系统属性栅格数据,获得属性组分频率分布数据;
[0026]对两个时期之间各属性分组对应的频数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属性组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
[0027]根据差值,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划分为频数增加、频数减少与频数不变三种类型;
[0028]二、属性变化面积占比指标计算:
[0029]将频数增加或者频数减少类型的频率差值数据代入到公式(1),计算得到生态系统的属性变化面积占比;
[0030][0031]其中:m为属性组分频数增加的分组数量,n为属性组分频数减少的分组数量,N为研究区属性栅格数据的网格数量,为属性组分频数增加的第i个属性分组的网格数量,为属性组分频数减少的第j个属性分组的网格数量;
[0032]三、属性变化平均幅度指标计算:
[0033]将频数增加与频数减少类型的频率差值及其相应的分组属性数据代入到公式(2),分别计算生态系统前期变化网格属性平均值与后期变化网格属性平均值进而得到属性变化平均幅度(AAAC);
[0034][0035]其中:为变化前期属性平均值,为变化后期属性平均值,为频数增加的第i个属性分组的中间值,为频数减少的第j个属性分组的中间值。
[0036]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生态系统属性栅格数据为植被指数或生态参量栅格数据。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7]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效果:
[0038]实验一:
[0039]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如下:
[0040]一、属性组分频数变化分布数据获取:
[0041]由2010年和2011年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NDVI栅格数据获得两期的频率分布数据,植被指数NDVI分组宽度设置为0.02;对两个年份各植被指数NDVI分组对应的频数进行差值计算;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归为增加与减少两类(见表1和表2)。
[0042]表1: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频数增加的植被指数NDVI频数差值分布数据
[0043][0044][0045]表2: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频数减少的植被指数NDVI频数差值分布数据
[0046][0047]二、属性变化面积占比指标计算:
[0048]将表1或表2中植被指数NDVI分组频数加和汇总,代入公式(1),得到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NDVI变化面积占比ADCAR=18.64%,它是指两期植被指数NDVI网格数值变化幅度大于0.02的面积比例。
[0049]三、属性变化平均幅度指标计算:
[0050]将表1和表2增加与减少类型的属性分组频数差值数据代入公式(2),计算生态系统变化前期与后期的NDVI平均值,它们分别为0.773与0.859,进而得到植被指数NDVI变化平均幅度AAADC=0.08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系统属性组分组成结构变化量化方法如下:一、属性组分频数变化分布获取:由两个时期生态系统属性栅格数据,获得属性组分频率分布数据;对两个时期之间各属性分组对应的频数进行差值计算,得到属性组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根据差值,将频率差值分布数据划分为频数增加、频数减少与频数不变三种类型;二、属性变化面积占比指标计算:将频数增加或者频数减少类型的频率差值数据代入到公式(1),计算得到生态系统的属性变化面积占比;其中:m为属性组分频数增加的分组数量,n为属性组分频数减少的分组数量,N为研究区属性栅格数据的网格数量,f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礼陈子琦侯光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