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150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首先保证iFeed[AES]算法在实验环境不受任何干扰的环境下用对明文进行加密,输出正确结果,记为C和T;然后再通过物理手段改变实验环境,在加密过程中进行干扰,诱导其产生故障,得到错误的输出结果,记为C'和T';通过计算C与C'的差分值,T和T'的差分值,来测评iFeed[AES]算法对差分故障攻击的抵御能力。如果检测到有故障发生,能够推导出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进一步判断故障位置的有效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实现快速且准确度高,对测评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分析依据。供了良好的分析依据。供了良好的分析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属于信息安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网络攻击、非法侵入等问题日渐严重,给人们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安全可靠的加密算法可以保证消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因此密码算法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0003]iFeed[AES]算法于2014年3月被提出,是一种新型认证加密算法,包括加密和认证两个部分,因此可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iFeed[AES]属于对称密码算法,所以会面临着差分故障攻击的巨大威胁。
[0004]差分故障攻击属于选择明文攻击,该攻击方法针对对称密码的结构和轮函数的特性,结合差分分析,在算法执行时导入故障,分析故障对密文的影响,最终获得有关密钥的关键信息从而恢复出密钥。目前还没有公开的报告评估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能力,为正在使用iFeed[AES]算法封装的产品留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估的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随机生成要处理的消息,记为M;
[0008]步骤2:处理消息M,得到正确输出,记为C和T;再次处理消息M并导入故障,得到错误输出,记为C'和T';
[0009]步骤3:计算正确密文与错误密文的差分,结记为ΔC和ΔT,分析ΔC和ΔT,判断算法是否受到差分故障攻击的影响,推出导入故障的具体位置,并分析导入故障的有效性,包括以下步骤:
[0010]计算差分其中代表异或运算,ΔC为128比特,ΔT为128比特,分别代表第九轮两次输出结果的差分,ΔC
i
为ΔC的第i个字节,其中i∈{0,1,

,15},根据ΔC
i
之间的比例判断导入故障是否有效,具体方法如下:
[0011]有效故障:
[0012]当ΔC0至ΔC
15
均不为0,且比例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导入的故障为有效故障:
[0013]情况1)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0、5、10、15;2ΔC0=ΔC1=ΔC2=3ΔC3,
[0014]ΔC4=ΔC5=3ΔC6=2ΔC7,
[0015]ΔC8=3ΔC9=2ΔC
10
=ΔC
11
,
[0016]3ΔC
12
=2ΔC
13
=ΔC
14
=ΔC
15
.
[0017]情况2)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3、4、9、14;3ΔC0=2ΔC1=ΔC2=ΔC3,
[0018]2ΔC4=ΔC5=ΔC6=3ΔC7,
[0019]ΔC8=ΔC9=3ΔC
10
=2ΔC
11
,
[0020]ΔC
12
=3ΔC
13
=2ΔC
14
=ΔC
15
.
[0021]情况3)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2、7、8、13;
[0022]ΔC0=3ΔC1=2ΔC2=ΔC3,
[0023]3ΔC4=2ΔC5=ΔC6=ΔC7,
[0024]2ΔC8=ΔC9=ΔC
10
=3ΔC
11
,
[0025]ΔC
12
=ΔC
13
=3ΔC
14
=2ΔC
15
.
[0026]情况4)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1、6、11、12;
[0027]ΔC0=ΔC1=3ΔC2=2ΔC3,
[0028]ΔC4=3ΔC5=2ΔC6=ΔC7,
[0029]3ΔC8=2ΔC9=ΔC
10
=ΔC
11
,
[0030]2ΔC
12
=ΔC
13
=ΔC
14
=3ΔC
15
.
[0031]无效故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故障为无效故障
[0032]条件1)当ΔC=0时,说明导入故障后的值等于原先正确的值,差分值为0,此故障为无效故障;
[0033]条件2)当ΔC≠0时,所获取的密文无法恢复出密钥,或最后所得的密钥不唯一,则此故障为无效故障;
[0034]条件3)当故障导入在第8轮之前时为无效故障
[0035]判断ΔT的故障是否有效以及导入位置的方法同判断ΔC的方法;
[0036]步骤4:通过步骤3得到的差分值比例缩小密钥的搜索空间后,利用穷举法来猜测密钥并最终破解密钥。
[003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使用iFeed[AES]算法处理消息M的过程中,控制出两种实验环境,具体步骤如下:
[0038]1)输入消息M,控制实验环境不受其他任何不相关事物的干扰,使得iFeed[AES]算法能够正确进行,从而得到正确的输出结果,将其记为C和T;
[0039]2)重新输入消息,再次用iFeed[AES]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借助其他物理设备改变运行环境,诱导产生故障来干扰iFeed[AES]算法的处理过程,将输出结果记为C'和T'。
[0040]优选地,通过物理设备改变周围物理环境,使得iFeed[AES]算法受到干扰,改变运行环境诱导产生故障的方法包括:改变时钟、电压、湿度、辐射、压力、光和涡电流。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用于用于评估出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能力。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测评用该算法封装的产品的安全性。
[004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首先通过iFeed[AES]算法对某一个输入消息进行处理;在处理消息阶段对执行环境实施两种控制,
一种是要保证实验环境不受干扰,控制处理过程准确无误地运行,并记录其输出结果为C和T,另一种则是在算法对明文消息处理的过程中,使用某些物理手段人为地导入故障,诱导其输出错误的结果,并记为C'和T'。通过计算正确结果和错误结果得到的差分值ΔC和ΔT来测评iFeed[AES]算法对差分故障攻击的抵御能力。如果检测到有故障发生,能够推导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并进一步判断故障位置的有效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且易于实现等特点,对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分析依据。
附图说明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iFeed[AES]算法抵御差分故障攻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随机生成要处理的消息,记为M;步骤2:处理消息M,得到正确输出,记为C和T;再次处理消息M并导入故障,得到错误输出,记为C'和T';步骤3:计算正确密文与错误密文的差分,结记为ΔC和ΔT,分析ΔC和ΔT,判断算法是否受到差分故障攻击的影响,推出导入故障的具体位置,并分析导入故障的有效性,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差分ΔC=C

C',ΔT=T

T',其中

代表异或运算,ΔC为128比特,ΔT为128比特,分别代表第九轮两次输出结果的差分,ΔC
i
为ΔC的第i个字节,其中i∈{0,1,

,15},根据ΔC
i
之间的比例判断导入故障是否有效,具体方法如下:有效故障:当ΔC0至ΔC
15
均不为0,且比例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导入的故障为有效故障:情况1)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0、5、10、15;2ΔC0=ΔC1=ΔC2=3ΔC3,ΔC4=ΔC5=3ΔC6=2ΔC7,ΔC8=3ΔC9=2ΔC
10
=ΔC
11
,3ΔC
12
=2ΔC
13
=ΔC
14
=ΔC
15
.情况2)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3、4、9、14;3ΔC0=2ΔC1=ΔC2=ΔC3,2ΔC4=ΔC5=ΔC6=3ΔC7,ΔC8=ΔC9=3ΔC
10
=2ΔC
11
,ΔC
12
=3ΔC
13
=2ΔC
14
=ΔC
15
.情况3)若满足下列其中一个等式,则可推出故障导入于位置2、7、8、13;ΔC0=3ΔC1=2ΔC2=ΔC3,3ΔC4=2ΔC5=ΔC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朱晓铭蔡天培李嘉耀张雨希张金煜汪梦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