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锋专利>正文

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35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包括佩戴框以及设置在佩戴框内的引流瓶,佩戴框顶部卡接有锥形弧盖,锥形弧盖后部与佩戴框顶部沿边铰接配合,锥形弧盖内侧壁与引流瓶顶部侧壁接触配合,佩戴框圆周外侧壁均匀设置有塑性耳钩件,塑性耳钩件底部均不与佩戴框圆周外侧壁接触,两组相邻塑性耳钩件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引流瓶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便于携带使用,而且便于将位于盖体顶部一段的引流管紧紧压在矩形槽内,从而使得引流管中部封闭,进而外界气体无法从引流管底端进入患者胸腔内,同时便于将较长的引流管收在塑性耳钩件与佩戴框之间,避免较长的引流管阻碍患者正常活动。者正常活动。者正常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胸手术后,由于器官切除后胸腔残留巨大的空腔,使得胸腔内压力增加,为了重建胸腔内的负压环境,需要在开胸手术后通过呼吸、咳嗽、排气等方式使得胸腔内形成负压,恢复术前胸腔内负压状态,促进余肺复张。临床上胸腔积血、积液、积气患者要用胸腔闭式引流瓶引出血、液、气,以达到消灭死腔、减张排气、缓解痛苦的目的。
[0003]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即引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
[0004]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0005]不仅不便于携带使用,而且跟换引流瓶时,外界气体容易从引流管底端倒吸进入患者胸腔内,从而影响患者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不仅不便于携带使用,而且跟换引流瓶时,外界气体容易从引流管底端倒吸进入患者胸腔内,从而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
[0008]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0]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包括佩戴框以及设置在佩戴框内的引流瓶,所述佩戴框顶部卡接有锥形弧盖,锥形弧盖后部与佩戴框顶部沿边铰接配合,锥形弧盖内侧壁与引流瓶顶部侧壁接触配合,佩戴框圆周外侧壁均匀设置有塑性耳钩件,塑性耳钩件底部均不与佩戴框圆周外侧壁接触,两组相邻塑性耳钩件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引流瓶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盖体顶侧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矩形槽尺寸匹配的密封块,密封块远离盖体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接条,卡接条远离密封块一端可卡接在盖体侧壁,盖体中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一端穿入引流瓶内并伸入引流瓶底部内,引流管另一端穿过矩形槽,且引流管可盘绕在若干组塑性耳钩件与佩戴框之间。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佩戴框圆周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海绵垫;减少引流瓶与佩戴框的碰撞,从而提高引流瓶在佩戴框内的稳定性。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佩戴框中部圆周外侧壁设置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位于两组固定带之间;通过弧形挡板,避免佩戴时,身体挤压位于两组固定带之间的引流管,防止造成引流管堵塞。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佩戴框顶部圆周侧壁对称开设有L型卡接槽,所述锥形弧盖底侧
对称固定连接有与L型卡接槽卡接配合的卡扣;通过L型卡接槽与卡扣的卡接配合,实现锥形弧盖与佩戴框的卡接固定,并当向佩戴框轴线方向按动卡扣时,可将卡扣全部进入L型卡接槽的纵向内腔段,进而便于将锥形弧盖沿着其铰接轴打开。
[0014]更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固定带远离塑性耳钩件一端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通过魔术贴,便于两组固定带远离塑性耳钩件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佩戴框佩戴至患者腰部或者患者大腿部。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条远离密封块一端的底侧设置有塑性条,所述盖体圆周底侧设置有与塑性条卡接配合的卡扣槽;通过塑性条与卡扣槽的卡接配合,实现卡接条与盖体的卡接,并当向外拨动卡接条时,可使得塑性条移出卡扣槽。
[0016]有益效果
[0017]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便于携带使用,而且便于将位于盖体顶部一段的引流管紧紧压在矩形槽内,从而使得引流管中部封闭,进而外界气体无法从引流管底端进入患者胸腔内,同时便于将较长的引流管收在塑性耳钩件与佩戴框之间,避免较长的引流管阻碍患者正常活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佩戴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佩戴框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瓶与盖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瓶与盖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佩戴框;2-引流瓶;3-锥形弧盖;4-塑性耳钩件;5-固定带;6-盖体;7-矩形槽;8-密封块;9-卡接条;10-引流管;11-海绵垫;12-弧形挡板;13-L型卡接槽;14-卡扣;15-塑性条;16-卡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9]实施例
[0030]本实施例的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参照图1-6:包括佩戴框1以及设
置在佩戴框1内的引流瓶2,佩戴框1顶部卡接有锥形弧盖3,锥形弧盖3后部与佩戴框1顶部沿边铰接配合,锥形弧盖3内侧壁与引流瓶2顶部侧壁接触配合,佩戴框1圆周外侧壁均匀设置有塑性耳钩件4,塑性耳钩件4底部均不与佩戴框1圆周外侧壁接触,两组相邻塑性耳钩件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5,引流瓶2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6,盖体6顶侧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槽7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矩形槽7尺寸匹配的密封块8,密封块8远离盖体6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接条9,卡接条9远离密封块8一端可卡接在盖体6侧壁,盖体6中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一端穿入引流瓶2内并伸入引流瓶2底部内,引流管10另一端穿过矩形槽7,且引流管10可盘绕在若干组塑性耳钩件4与佩戴框1之间。
[0031]其中,佩戴框1圆周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海绵垫11;减少引流瓶2与佩戴框1的碰撞,从而提高引流瓶2在佩戴框1内的稳定性。
[0032]其中,佩戴框1中部圆周外侧壁设置有弧形挡板12,弧形挡板12位于两组固定带5之间;通过弧形挡板12,避免佩戴时,身体挤压位于两组固定带5之间的引流管10,防止造成引流管10堵塞。
[0033]其中,佩戴框1顶部圆周侧壁对称开设有L型卡接槽13,锥形弧盖3底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与L型卡接槽13卡接配合的卡扣14;通过L型卡接槽13与卡扣14的卡接配合,实现锥形弧盖3与佩戴框1的卡接固定,并当向佩戴框1轴线方向按动卡扣14时,可将卡扣14全部进入L型卡接槽13的纵向内腔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胸外科临床用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框(1)以及设置在佩戴框(1)内的引流瓶(2),所述佩戴框(1)顶部卡接有锥形弧盖(3),锥形弧盖(3)后部与佩戴框(1)顶部沿边铰接配合,锥形弧盖(3)内侧壁与引流瓶(2)顶部侧壁接触配合,佩戴框(1)圆周外侧壁均匀设置有塑性耳钩件(4),塑性耳钩件(4)底部均不与佩戴框(1)圆周外侧壁接触,两组相邻塑性耳钩件(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5),所述引流瓶(2)顶部螺纹连接有盖体(6),盖体(6)顶侧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槽(7)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与矩形槽(7)尺寸匹配的密封块(8),密封块(8)远离盖体(6)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卡接条(9),卡接条(9)远离密封块(8)一端可卡接在盖体(6)侧壁,盖体(6)中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一端穿入引流瓶(2)内并伸入引流瓶(2)底部内,引流管(10)另一端穿过矩形槽(7),且引流管(10)可盘绕在若干组塑性耳钩件(4)与佩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锋
申请(专利权)人:秦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