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32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所述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疏通装置;所述连接装置本体左端连接引流袋,右端与患者胸腹腔连接;所述连接装置本体下方设有废液出口,上方设有冲洗管;所述连接装置本体左端和废液出口管壁上均还设有管流夹;所述冲洗管顶部开口设有橡胶密封圈,且所述橡胶密封圈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疏通装置包括导丝出口、导丝入口、导管本体和导丝;所述导管本体上距导丝出口和导丝入口处设有导管暴露区;所述导管暴露区表面还设有螺纹结构。其优点表现在:连接便捷紧密、气密性好,且冲洗方便、便于疏通、无接触,有效防止污染,提高胸腹腔引流的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痛苦。痛苦。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是许多疾病的常见表现,临床医护人员通常采用胸腹腔穿刺放置引流管的方法,通过引流管来将胸腹腔中的积液、积血或积气等引流出体外,从而促进肺复张及减轻压迫症状。具体地,首先由穿刺套管针插入胸腹腔中以建立通道,从而植入引流管进行胸腹腔积液的引流,引出的胸腹腔积液由引流袋收集。
[0003]然而,目前临床上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在引流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患者的胸腹腔积液中常含有血液组织物等,且容易造成引流管引流口堵塞,导致引流效果不理想,故临床上常采用重新置管或通过引流管末端注射生理盐水冲洗的方式来冲洗胸腹腔或疏通引流管。而采用重新置管的方法无疑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且同时也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通过引流管末端注射生理盐水冲洗的方式则需要医护人员件引流管末端与引流袋连接处断开,再通过注射器等连接引流管来注射生理盐水,不但容易导致引流液外漏,且存在引流管末端接触污染的问题,以及导致空气及细菌通过引流管进入胸、腹腔的问题;另外,由于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的接口设计问题,在引流过程中往往无法达到较好的紧密连接和气密性。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01820269202.X,申请日2018.02.24,专利名称为:一种医用胸腹腔引流连接接头。公开了一种由导管接头、三通阀、圆筒底座、锥形弹性体及橡胶底板组成的医用胸腹腔引流连接接头,导管接头为中空圆柱塔型体,顶端圆柱导管垂直向下密封连通三通阀上立管,中部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连接螺纹,下立管8垂直向下穿入圆筒底座顶端,三通阀的圆柱横管悬空,圆形旋钮转动控制三通阀的上下立管与横管的通断,圆筒底座内壁环绕粘贴固定内壁为凹凸弹性皱襞面的中空锥形弹性体,中部有通孔的橡胶底板固定在圆筒底座底端。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01920105608.9,申请日2019.01.22,专利名称为:一种胸腹腔引流外接装置。公开了一种胸腹腔引流外接装置,所述的胸腹腔引流外接装置包括导管、第一三通阀、球囊、第二三通阀、引流袋;所述的第一三通阀设于导管前段位置;所述的第二三通阀设于导管的末端位置;所述的球囊设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之间,且所述的球囊内部与导管相通;所述的引流袋与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的导管前段位置设于腹腔内。
[0006]上述专利文献:CN201820269202.X中的一种医用胸腹腔引流连接接头,采用导管接头为中空圆柱塔型体,顶端圆柱导管垂直向下密封连通三通阀上立管,中部的外圆柱面上设有连接螺纹,圆筒底座内壁环绕粘贴固定内壁为凹凸弹性皱襞面的中空锥形弹性体,中部有通孔的橡胶底板固定在圆筒底座底端,结构简单、衔接紧密、使用方便,避免反复重复连接导流管、便于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而专利文献CN201920105608.9中的一种胸腹腔引流外接装置,则采用第一三通阀设于导管前段位置;第二三通阀设于导管的末端位置;
球囊设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之间,且所述的球囊内部与导管相通;结构简单,容易取材,经济实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额外使用生理盐水疏通甚至更换导管,仅仅利用球囊就能实现疏通导管,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导管污染的机会,增加了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关于一种连接便捷紧密、气密性好,且冲洗方便、便于疏通、无接触,有效防止污染,提高胸腹腔引流的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0007]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连接便捷紧密、气密性好,且冲洗方便、便于疏通、无接触,有效防止污染,提高胸腹腔引流的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便捷紧密、气密性好,且冲洗方便、便于疏通、无接触,有效防止污染,提高胸腹腔引流的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所述的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疏通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左右两端呈锥型尖端,且左端通过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右端通过引流管与患者胸腹腔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下方设有废液出口,上方设有冲洗管;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左端和废液出口管壁上均还设有管流夹;所述的冲洗管顶部开口设有橡胶密封圈,且所述橡胶密封圈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的冲洗管顶部管壁外围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上配套有螺丝帽;所述的疏通装置包括导丝出口、导丝入口、导管本体和导丝;所述的导管本体上距导丝出口和导丝入口处设有导管暴露区;所述的导管暴露区表面还设有螺纹结构。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呈“十”字型结构,且左右两端锥形尖端最小直径小于引流管直径,最大直径大于引流管直径。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冲洗管与连接装置本体左端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
°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通孔直径为1mm。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疏通装置为“双头”疏通装置;所述的导丝出口、导丝入口和导管本体三者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导丝入口处于二者之间。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丝出口、导丝入口和导管本体之间为相通结构,导丝从导丝入口穿入后,经导管本体从而导丝出口伸出。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丝出口和导丝入口长度约3cm;所述的导管暴露区距导丝出口和导丝入口约3cm,且所述导管暴露区的长约4.5cm。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导丝出口呈“尖端型”,远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近端直径大于导管本体直径;所述的导丝入口呈“喇叭型”,远端直径大于导管本体直径约一倍,近端直径等于导管本体直径。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右端与患者胸腹腔连接的引流管上还设有三通阀。
[0019]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0020]1、连接装置本体左右两端呈锥型尖端状结构的设计,且其尖端最小直径略小于现有胸腹腔引流管直径,最大直径略大于胸腹腔引流管直径,从而便于插进引流管相互保持固定连接,同时保证连接气密性。
[0021]2、连接装置本体下方设有的废液出口为圆柱状结构,用于胸腹腔冲洗液流出,出口朝下的设计,便于收集污染液,防止污染。
[0022]3、连接装置本体左端和废液出口管壁上设有的管流夹可在注射生理盐水时,关闭连接装置本体左端和废液出口通道,从而使生理盐水准确进入胸腹腔,避免每次冲洗腹腔时拔开引流管,以防造成空气及细菌进入胸、腹腔,注入完毕后,打开管流夹,便可用于冲洗废液的流出或引流液的收集,提高引流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0023]4、冲洗管开口方向与连接装置本体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疏通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左右两端呈锥型尖端,且左端通过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右端通过引流管与患者胸腹腔连接;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下方设有废液出口,上方设有冲洗管;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左端和废液出口管壁上均还设有管流夹;所述的冲洗管顶部开口设有橡胶密封圈,且所述橡胶密封圈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的冲洗管顶部管壁外围设有外螺纹,所述的外螺纹上配套有螺丝帽;所述的疏通装置包括导丝出口、导丝入口、导管本体和导丝;所述的导管本体上距导丝出口和导丝入口处设有导管暴露区;所述的导管暴露区表面还设有螺纹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本体呈“十”字型结构,且左右两端锥形尖端最小直径小于引流管直径,最大直径大于引流管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管与连接装置本体左端水平面之间夹角为3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冲洗引流、疏通转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直径为1mm。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剑沈菲韩一平赵家义崔明蒋伟萍赵阳阳周显祝丁桂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