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33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此装置安装在直线电机下部,通过直线电机管柱一同下入油井,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直线电机外部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对电机内部温度进行折算求解,压力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变送器外壳右端,探头敏感面与监测装置内部液压直接接触而间接测得井下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通过计算获得井下直线电机的实时温度和压力数据,再通过井下动力电缆将信号传输到井口接收装置,从而实现潜油电机井下压力、温度实时监测。温度实时监测。温度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油井井下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普遍采用抽油机有杆泵采油系统,虽然具有结构简单、装置耐用、可靠性强、技术成熟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系统效率偏低、能耗高,二是杆管偏磨问题,三是调参复杂,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油井免修期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生产时率,同时也增加了油井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目前,已研发出直线电机无杆采油工艺,通过置于井下的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抽油泵往复运动实现举升抽油的目的。
[0003]井下直线电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使潜油直线电机正常地工作。一是潜油直线电机的所处环境的工作温度,二是潜油直线电机工作时必须完全浸泡在液体中。当井下油液面一旦低于潜油直线电机,其直线电机就会空载运转丧失散热条件,使电机急剧发热导致电机损坏。因此如何实时地监测到潜油直线电机处在井下油液中的位置和监测到井下直线电机的温度,是潜油直线电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可以随时掌握油井生产动态,达到优化人工开采,降低作业成本并提高油井和油田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尾管下部的尾管堵头,尾管堵头的下部连接有上接头,上接头下部连接有上堵头,上堵头下部连接有滤波器外筒,滤波器外筒中设置有滤波器,滤波器外筒的下部连接有下堵头,下堵头通过隔离环连接有变送器外壳,变送器外壳中设置有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变送器外壳的下部设有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且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的信号线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还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上的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的信号线通过滤波器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通过井下动力电缆连接至井口接收装置;
[0007]上堵头、滤波器外筒、下堵头、隔离环以及变送器外壳的外侧设有外套筒,且外套筒与上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外套筒的下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底部接头,且下堵头、隔离环以及变送器外壳的外侧和外套筒及底部接头的内侧形成绝缘油腔,底部接头上设置有连通至绝缘油腔的单向注油阀。
[0008]进一步地,直线电机尾管与尾管堵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尾管堵头与上接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地,外套筒与上接头和底部接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氟橡胶密封圈。
[0010]进一步地,上堵头和下堵头分别与滤波器外筒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且上堵头和下
堵头与滤波器外筒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地,滤波器通过密封胶灌封在滤波器外筒中,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通过密封胶灌封在变送器外壳中。
[0012]进一步地,底部接头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接扶正器的扶正器连接口。
[0013]进一步地,底部接头上设计有六方扳手卡位槽。
[0014]进一步地,单向注油阀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单向阀堵头。
[0015]进一步地,隔离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安装在直线电机下部,通过直线电机管柱一同下入油井,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直线电机外部温度,并将信号传递给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对电机内部温度进行折算求解,压力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变送器外壳右端,探头敏感面与监测装置内部液压直接接触而间接测得井下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通过计算获得井下直线电机的实时温度和压力数据,再通过井下动力电缆将信号传输到井口接收装置,从而实现潜油电机井下压力、温度实时监测,可以随时掌握油井生产动态,达到优化人工开采,降低作业成本并提高油井和油田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有效保护直线电机,避免空载运转丧失散热条件,使电机急剧发热导致电机损坏。
[0018]进一步地,外套筒与上接头和底部接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氟橡胶密封圈,可以有效实现密封。
[0019]进一步地,底部接头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接扶正器的扶正器连接口,下井时,在底部接头装有弹性扶正器,防止井下监测装置与井下套管碰撞。
[0020]进一步地,变送器外壳不是地线,为防止其接地,通过采用圆形隔离环与滤波器外壳相连,隔离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有效进行绝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与直线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0023]其中,1-尾管堵头、2-上接头、3-上堵头、4-滤波器外筒、5-外套筒、6-下堵头、7-隔离环、8-变送器外壳、9-底部接头、10-法兰螺栓、11-第二密封插头、12-引线通道、13-滤波器、14-密封圈、15-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6-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17-单向注油阀、18-单向阀堵头、19-扶正器连接口、20-直线电机、21-温度探头、22-第一密封插头、23-穿线管、24-直线电机尾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参见图1和图2,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尾管24下部的尾管堵头1,直线电机尾管24与尾管堵头1通过法兰螺栓10连接,尾管堵头1的下部连接有上接头2,尾管堵头1与上接头2通过法兰螺栓10连接,上接头2下部连接有上堵头3,上堵头3下部连接有滤波器外筒4,滤波器外筒4中设置有滤波器13,滤波器13通过密封胶灌封在滤波器外筒4中,滤波器外筒4的下部连接有下堵头6,上堵头3和下堵头6分别与滤波器外
筒4两端通过螺纹连接,且上堵头3和下堵头6与滤波器外筒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4,下堵头6通过隔离环7连接有变送器外壳8,变送器外壳8中设置有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通过密封胶灌封在变送器外壳8中,变送器外壳8的下部设有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16,且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16的信号线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还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20上的温度探头21,温度探头21的信号线通过滤波器13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通过井下动力电缆连接至井口接收装置;其中,直线电机20和直线电机尾管24之间连接有穿线管23,温度探头21的信号线通过直线电机20上的第一密封插头22连接至穿线管23,然后信号线通过直线电机尾管24和尾管堵头1连接至上接头2,通过上接头2上的第二密封插头11连接至上堵头3中间的引线通道12,通过滤波器13后,由下渡头6和隔离环7中间的通道连接至变送器外壳8中的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
[0026]上堵头3、滤波器外筒4、下堵头6、隔离环7以及变送器外壳8的外侧设有外套筒5,且外套筒5与上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外套筒5的下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底部接头9,底部接头9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尾管(24)下部的尾管堵头(1),尾管堵头(1)的下部连接有上接头(2),上接头(2)下部连接有上堵头(3),上堵头(3)下部连接有滤波器外筒(4),滤波器外筒(4)中设置有滤波器(13),滤波器外筒(4)的下部连接有下堵头(6),下堵头(6)通过隔离环(7)连接有变送器外壳(8),变送器外壳(8)中设置有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变送器外壳(8)的下部设有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16),且绝缘油压力传感器探头(16)的信号线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还包括连接在直线电机(20)上的温度探头(21),温度探头(21)的信号线通过滤波器(13)连接至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压力和温度变送电路(15)通过井下动力电缆连接至井口接收装置;上堵头(3)、滤波器外筒(4)、下堵头(6)、隔离环(7)以及变送器外壳(8)的外侧设有外套筒(5),且外套筒(5)与上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外套筒(5)的下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底部接头(9),且下堵头(6)、隔离环(7)以及变送器外壳(8)的外侧和外套筒(5)及底部接头(9)的内侧形成绝缘油腔,底部接头(9)上设置有连通至绝缘油腔的单向注油阀(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电机井下压力及温度监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宏杨海涛周志平甘庆明陆梅李大建刘涛张岩同松刘天宇关文韬杨振迎王亚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