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29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基座和头套,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夹臂和两个夹头,两个夹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与所述夹头连接,所述头套套连在所述夹头上,是一种能更好适应不同种类水生底栖生物无损伤采集的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携带,能快速的对螺类,贝类以及其它大型底栖动物进行无损伤捕捞,捕捉率高,且快速省力。且快速省力。且快速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无损伤采集各类型大型底栖动物的设备,更具体涉及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底栖动物通常指个体不能通过 500
ꢀµ
m 孔径网筛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刺胞动物门或称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的动物。大型底栖动物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底层位置,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大型底栖动物对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一旦水体受到污染,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将会随之改变。因此,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作为水环境评价指标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不管是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是作为水环境污染的指标物种,在生态调查或水环境调查中,大型底栖动物均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对象。但在水生生物进行调查中,常见大型底栖生物的捕捞和采集,采用医用大号镊子。镊子在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时有很多的弊端:1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高,其体态各异,对于体型较小,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底栖动物,镊子采集,常出现捕捉率低、耗时耗力、标本逃脱等现象;2 大多数种类的底栖动物体质脆柔嫩、且体被纤毛或腿型纤细多节,医用大号镊子采集标本时,标本损伤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滑、脆弱、活动能力强等的大型底栖动物体的采集,出现的问题更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生物采集器,针对各种类型大型底栖生物能快速地采集捕捞,最大程度的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提高了捕捉效率,并使标本无损伤、无逃脱,且快速省力,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携带。
[0004]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基座和头套,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夹臂和两个夹头,两个夹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与所述夹头连接,所述头套套连在所述夹头上。
[0006]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优选地,所述头套由软胶材料制成。
[0007]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优选地,所述基座由不锈钢制成,具有弹性。
[0008]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0009]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夹头上设有突起,头套上设有与所述突起相配合的凹陷或孔,所述突起加固夹头与头套之间的连接使其很难脱落。
[0010]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夹臂与夹头呈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
[0011]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头套为若干对,为圆形头套或/和夹式头套。
[0012]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头套为圆形头套和夹式头套,其中,圆形头套设有大、中、小号不同规格。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针对各种类型大型底栖生物能快速地采集捕捞,最大程度的保证样品的完整性,使标本无损伤、无逃脱,且快速省力,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头套,夹取底栖动物时,由于头套偏软在触碰到底栖动物后头套会产生变形从而避免对底栖动物造成伤害。本技术提高了捕捉效率并且不接触底栖动物从而不会对底栖动物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5]图 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 2 为本技术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0017]图 3 为本技术的夹式头套结构示意图。
[0018]图 4 为本技术的小号圆形头套结构示意图。
[0019]图 5 为本技术的小号圆形头套结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0]图 6 为本技术的中号圆形头套结构示意图。
[0021]图 7 为本技术的中号圆形头套结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2]图 8 为本技术的大号圆形头套结构示意图。
[0023]图 9 为本技术的大号圆形头套结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4]其中,1-基座,2-夹臂,3-夹头,4-头套,5-突起,6-凹陷或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底栖生物采集器不便于在中浅度水体中快速无损伤采集捕捞各种类型大型底栖生物,本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
[0026]请参见图1至图9,本技术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基座1和头套4,基座1包括两个夹臂2和两个夹头3,两个夹臂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与夹头3连接,头套4套连在夹头3上。
[0027]头套4由软胶材料制成。由于头套4偏软在触碰到底栖动物后头套会产生变形从而避免对底栖动物造成伤害。基座1为一体成型结构,由不锈钢制成,具有弹性。夹头3上设有突起5,头套4上设有与突起5相配合的凹陷或孔6,突起5加固夹头3与头套4之间的连接使其很难脱落。夹臂2与夹头3可呈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
[0028]进一步地,头套4为若干对,为圆形头套或/和夹式头套4,在本实施例中,头套4为圆形头套和夹式头套,其中,圆形头套设有大、中、小号不同规格。使用本技术底栖生物采集器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头套,夹取底栖动物时,由于头套偏软在触碰到底栖动物后头套会产生变形从而避免对底栖动物造成伤害。本技术提高了捕捉效率并且不接触底栖动物从而不会对底栖动物造成伤害。
[0029]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 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
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
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 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头套,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夹臂和两个夹头,两个夹臂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该端与所述夹头连接,所述头套套连在所述夹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套由软胶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由不锈钢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一体成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伤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遵兰孙光史娜娜李果肖能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