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云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22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其结构包括有车门、料斗、泵体、前支架、驱动轮、后支架,所述泵体的底盘两侧均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前端设有前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散热环和冷却液来进行散热,防止混凝土凝结造成堵塞的问题,在炎热时,电加热装置为提升状态不与冷却液接触,能够避免加热管因长时间浸泡在冷却液中而导致加热管壁形成水垢,避免水垢太多太厚而会导致加热管在使用时因内部温度无法扩散而爆管,在严寒天气,则释放电加热装置浸入冷却液内进行加热,避免混凝土受冻凝结,而在电加热装置再次提升时,则能时冷却液慢慢低落,防止冷却液残留在加热管上。液残留在加热管上。液残留在加热管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输送泵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应用于房建、桥梁及隧道施工,在炎热季节施工时,混凝土输送泵的活塞需要进行频繁的往复式运动,故活塞会与缸套产生摩擦,摩擦产热,加上炎热季节的温度高,故易加快混凝土的凝结,易造成堵塞,而在在严寒地区的冬季进行混凝土泵送施工时,虽然能产热,但是产热不足以抵消外界冷冻的天气,故易使得管内混凝土受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其结构包括有车门、料斗、泵体、前支架、驱动轮、后支架,所述泵体的底盘两侧均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前端设有前支架,后端设有后支架,所述前支架、后支架与泵体固定连接,所述泵体的顶部安装有料斗,所述料斗的后方设有与泵体铰链连接的车门。
[0005]所述泵体包括有一号活塞杆、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其结构包括有车门(1)、料斗(2)、泵体(3)、前支架(4)、驱动轮(5)、后支架(6),所述泵体(3)的底盘两侧均设有驱动轮(5),所述驱动轮(5)的前端设有前支架(4),后端设有后支架(6),所述前支架(4)、后支架(6)与泵体(3)固定连接,所述泵体(3)的顶部安装有料斗(2),所述料斗(2)的后方设有与泵体(3)铰链连接的车门(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包括有一号活塞杆(301)、散热环(302)、一号缸管(303)、混凝土搅拌仓(304)、混凝土搅拌装置(305)、中心转头(306)、S管分配阀(307)、出料管(308)、二号活塞杆(309)、二号缸管(310)、电加热装置(311)、液腔(312),所述混凝土搅拌仓(304)内部两侧均安装有混凝土搅拌装置(305),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305)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混凝土搅拌装置(305)之间设有中心转头(306)、S管分配阀(307),所述S管分配阀(307)与中心转头(306)相连接,所述S管分配阀(307)一端与出料管(308)相通,所述出料管(308)安装在混凝土搅拌仓(304)外部,所述混凝土搅拌仓(304)远离出料管(308)的一面垂直连接有一号缸管(303)、二号缸管(310),所述一号缸管(303)内过渡配合有一号活塞杆(301),所述二号缸管(310)内过渡配合有二号活塞杆(309),所述有一号缸管(303)与二号缸管(310)之间形成液腔(312),所述液腔(312)上方设有电加热装置(311),所述一号缸管(303)与二号缸管(310)的外壁都均布有散热环(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混凝土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302)包括有下环(e1)、上环(e2)、三角通孔(e3)、波浪散热片(e4)、上安装块(e5)、下安装块(e6),所述上环(e2)的两端两侧均设有上安装块(e5),所述下环(e1)的两端两侧均设有下安装块(e6),所述下安装块(e6)与上安装块(e5)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所述上环(e2)与下环(e1)的外壁都均布波浪散热片(e4),所述所述上环(e2)与下环(e1)都开设有三角通孔(e3),所述下环(e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娥
申请(专利权)人:王云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