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屏显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13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LCD屏显模组包括显示套件、散热套件及水冷套件;散热套件的设置,使得显示套件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散热套件上,而散热套件则能够快速将热量散发至LCD屏显模组外,从而避免热量在显示套件上不断堆积;水冷套件的设置,则使得散热套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液而快速传递至散热水箱和副水箱上,散热风扇和副散热风扇能够加快散热水箱和副水箱安装位置处的空气流速,从而使冷却水中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外界环境中,进而进一步避免了LCD屏显模组因积热过多而烧毁;同时,通过冷却水传递热量将使得水冷套件能够设置于任意位置,使得散热风扇无需紧贴散热套件即可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从而使LCD屏显模组能够安装在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CD屏显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LCD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D屏显模组。

技术介绍

[0002]LCD是本世纪最有活力的电子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其具有分辨率大、清晰度高、无电磁辐射、功耗低、显示信息量大且色彩丰富的优点,现如今,人们常常会将LCD应用于工业控制显示、设备控制显示、医疗器械显示及广告推广显示等领域中。
[0003]但是,现有的LCD屏显模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以下的技术问题:
[0004]其一,LCD屏显模组在工作过程中,LCD屏显模组中的背光源在通电发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此,当需要将LCD屏显模组放置于空间狭小的环境中使用时,LCD屏显模组上的热量将难以散发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导致LCD 屏显模组上的热量不断积蓄,进而导致LCD屏显模组很容易因积热过多而烧毁;
[0005]其二,有部分LCD屏显模组上会设置有散热风扇,以提高LCD屏显模组所处空间的空气流速,以使LCD屏显模组上的热量能够随着空气快速散发至外界,从而避免LCD屏显模组因过热而烧毁,然而,散热风扇通常是紧贴于散热翅片设置的,具体来说,散热翅片及散热风扇是顺序堆叠于LCD屏显模组上的,这就意味着LCD屏显模组、散热翅片和散热风扇需要占用较大的宽度,这就导致LCD屏显模组无法安装在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降低了LCD屏显模组的安装普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LCD屏显模组,该LCD屏显模组能够避免积热过多而烧毁,还能够安装在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LCD屏显模组,包括:
[0009]显示套件,所述显示套件包括背光件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背光件上;
[0010]散热套件,所述散热套件包括散热脊、翅片导热盘管及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脊和各所述散热翅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背光件上,各所述散热翅片均与所述散热脊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隔,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穿设于各所述散热翅片;及
[0011]水冷套件,所述水冷套件包括散热水箱、储水件、散热风扇、传输泵、副水箱及副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水箱分别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出水端及所述储水件连通,所述散热水箱上开设有导风通道,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上,所述储水件与所述传输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传输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副水箱连通,所述副水箱上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副水箱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副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副水箱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箱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导风通道,相邻两个所述导风通道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副水箱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散热通道,各所述散热通道间隔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翅片以所述散热脊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套件还包括出水管及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水箱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副水箱连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冷套件还包括主防护网及副防护网,所述主防护网设置于所述散热风扇上,所述副防护网与所述副散热风扇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脊与各所述散热翅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CD屏显模组还包括防护套件,所述防护套件包括底座及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上通风孔及下通风孔,所述显示套件、所述散热套件及所述水冷套件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散热风扇临近所述上通风孔设置,所述副散热风扇临近所述下通风孔设置。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脊与所述背光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导热胶体。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件具有圆形横截面。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上偏光片、上ITO玻璃、下偏光片、下ITO玻璃、框体、液晶和驱动IC,所述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上ITO玻璃上,所述下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下ITO玻璃上,所述框体分别与所述上ITO玻璃及所述下ITO玻璃连接,且所述框体、所述上ITO玻璃和所述下ITO玻璃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所述液晶,所述驱动IC安装于所述下ITO玻璃上,所述下ITO玻璃位于所述背光件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的LCD屏显模组包括显示套件、散热套件及水冷套件;散热套件的设置,使得显示套件上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散热套件上,而散热套件则能够快速将热量散发至LCD屏显模组外,从而避免热量在显示套件上不断堆积;水冷套件的设置,则使得散热套件上的热量能够通过冷却液而快速传递至散热水箱和副水箱上,散热风扇和副散热风扇能够加快散热水箱和副水箱安装位置处的空气流速,从而使冷却水中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外界环境中,进而进一步避免了LCD屏显模组因积热过多而烧毁;同时,通过冷却水传递热量将使得水冷套件能够设置于任意位置,使得散热风扇无需紧贴散热套件即可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从而使LCD屏显模组能够安装在空间较为狭窄的空间内。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屏显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屏显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屏显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屏显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LCD屏显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D屏显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套件,所述显示套件包括背光件及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背光件上;散热套件,所述散热套件包括散热脊、翅片导热盘管及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脊和各所述散热翅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背光件上,各所述散热翅片均与所述散热脊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散热间隔,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穿设于各所述散热翅片;及水冷套件,所述水冷套件包括散热水箱、储水件、散热风扇、传输泵、副水箱及副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水箱分别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出水端及所述储水件连通,所述散热水箱上开设有导风通道,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水箱上,所述储水件与所述传输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传输泵的输出端与所述副水箱连通,所述副水箱上开设有散热通道,所述副水箱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副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副水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屏显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箱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导风通道,相邻两个所述导风通道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副水箱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散热通道,各所述散热通道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屏显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翅片以所述散热脊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D屏显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套件还包括出水管及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水箱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翅片导热盘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放胜陈顺蒋照台黄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方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