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房淼淼专利>正文

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11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包括:煤炉主体、烟道、固定机构、连接机构和除尘机构;烟道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煤炉主体的排烟口;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烟道的外壁顶端;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烟道的顶端;除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的顶端且位于连接机构的上方。该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老式煤炉结构简单,煤炭燃烧后的带有的粉尘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污染较为严重,并且老式煤炉市面保有量巨大,全部替换成本较高的问题,可实现老式煤炉煤炭燃烧后烟尘的过滤净化,避免烟尘直接排入造成的大气污染,并可针对老式煤炉外部扩展使用,避免替换为新型绿色无烟煤炉导致的较高成本,节约成本,便于推广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污染治理
,具体为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污染防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涉及环境规划管理、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等许多方面,由于各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条件以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方向和重点不尽相同,难以找到适合一切情况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大气环境也就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人类生活或工农业生产排出的氨、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化物与氟化物等有害气体可改变原有空气的组成,并引起污染,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破坏生态平衡,煤炉根据使用煤炭及其制品的不同而分为:普通煤炉、煤球炉、煤饼炉和蜂窝煤炉,普通煤炉直接以煤块作为燃料,煤球炉燃烧用煤末做成的煤球,煤饼是用煤做成饼状,上有小洞,蜂窝煤炉的构造因使用蜂窝煤而与普通煤炉稍有不同,前面的小门可以开关以便煤火保持不熄灭;
[0003]现有
内,由于老式煤炉结构简单,煤炭燃烧后的带有的粉尘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污染较为严重,并且老式煤炉虽然被逐渐淘汰,但市面保有量巨大,全部替换为新型绿色无烟煤炉成本较高,家庭困难用户难以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老式煤炉结构简单,煤炭燃烧后的带有的粉尘废气直接排入空气中,污染较为严重,并且老式煤炉虽然被逐渐淘汰,但市面保有量巨大,全部替换为新型绿色无烟煤炉成本较高,家庭困难用户难以负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包括:
[0006]煤炉主体;
[0007]烟道,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煤炉主体的排烟口;
[0008]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烟道的外壁顶端;
[0009]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烟道的顶端;
[0010]除尘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的顶端且位于连接机构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管、密封胶圈、矩形框体、密封板和第一连杆;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烟道的上方,所述连接管的内腔与烟道的内腔相连通;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底端,所述密封胶圈的外壁与烟道的内壁相插接;矩形框体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顶端,所述矩形框体的内腔与连接管的内腔相贯通;所述密封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密封板分别沿左右方向从前至后间隙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矩形框体的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密封板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矩形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右侧延伸进矩形框体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过盈配合
在四个密封板的右端。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连接转轴、转动盘、棘轮、棘爪和弹簧;第二连杆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左侧底端;连接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右侧中心位置,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连接转轴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二连杆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盘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胶圈的内腔右侧中心位置,所述转动盘的左侧外端与连接转轴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连接转轴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转动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棘轮螺钉连接在所述转动盘的右端;棘爪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体的内腔右侧底端,所述棘爪与棘轮的齿槽相卡接;弹簧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43)的内腔底端,所述弹簧的顶端于棘爪的后侧底端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除尘机构壳体、滤网板、无动力风帽和蜗杆;除尘机构壳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的顶端,所述除尘机构壳体的内腔被隔板分隔为左右两侧,所述矩形框体的内侧顶端与除尘机构壳体的内腔左侧底端开口处相连接;所述滤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滤网板分别内嵌在除尘机构壳体的左侧内腔顶端,所述滤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于除尘机构壳体的外壁和内腔相贯通;无动力风帽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除尘机构壳体的顶端右后方,所述轴承的内环与无动力风帽的连接轴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除尘机构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无动力风帽的连接轴延伸进除尘机构壳体的右侧内腔;蜗杆螺钉连接在所述无动力风帽的连接轴底端。
[0014]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还包括;限位转轴、固定架、条形滤板、齿轮和蜗轮;所述限位转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转轴的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除尘机构壳体左侧内腔右侧前后两端,所述轴承的内环与无动力风帽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除尘机构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转轴的右端延伸进除尘机构壳体的右侧内腔;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的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限位转轴的左端;所述条形滤板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条形滤板的数量为若干个,两组所述条形滤板分别沿周向间隙设置在前后两个固定架的内侧;所述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轮的分别设置在前后两个限位转轴的右端,前后两个所述齿轮相啮合;蜗轮设置在位于所述除尘机构壳体左侧内腔后侧的限位转轴右端,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
[0016]1、通过将左右两个固定座闭合成的圆环套接在烟道的顶端向内侧旋紧左右两个螺杆,进而使左右两个螺杆带动对应位置上的制动板均向内侧移动进而对固定机构进行固定,使用者转动棘爪,以使其挤压弹簧同时脱离与棘轮齿槽插接进而解除对棘轮的固定,转动棘轮以使其带动转动盘驱动连接转轴以与转动盘轴心为圆心周向转动,进而使连接转轴带动第二连杆向前侧或向后侧摆动,促使第二连杆在对应位置上第一连杆的配合下驱动对应位置上的密封板以与矩形框体轴承转动连接处为顶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通过控制密封板对矩形框体内腔封闭面积以控制烟气通过矩形框体的通过量,进而实现装置的对老旧煤炉扩展使用;
[0017]步骤2:通过无动力风帽利用自然界的自然风速推动自身内部风帽带动蜗杆54逆时针方向转动,促使蜗轮在蜗杆旋转力的作用驱动后侧限位转轴在对应位置上的齿轮、固定架和条形滤板转动,促使前侧齿轮在后侧齿轮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对应位置上的限位转
轴带动固定架和条形滤板转动,含尘烟气冲击在前后两个向内侧转动的条形滤板上尘粒即在惯性力作用下与气流分离,进而减少煤炉主体向外部排放的烟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0018]从而可实现老式煤炉煤炭燃烧后烟尘的过滤净化,避免烟尘直接排入造成的大气污染,并可针对老式煤炉外部扩展使用,避免替换为新型绿色无烟煤炉导致的较高成本,节约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连接机构爆炸图;
[0021]图3为图1的除尘机构爆炸图;
[0022]图4为图1的固定机构爆炸图。
[0023]图中:1、煤炉主体,2、烟道,3、固定机构,31、固定座,32、螺杆,34、制动板,35、限位弹簧,36、连接架,4、连接机构,41、连接管,42、密封胶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炉主体(1);烟道(2),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煤炉主体(1)的排烟口;固定机构(3),设置在所述烟道(2)的外壁顶端;连接机构(4),安装在所述烟道(2)的顶端;除尘机构(5),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3)的顶端且位于连接机构(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连接管(41),设置在所述烟道(2)的上方,所述连接管(41)的内腔与烟道(2)的内腔相连通;密封胶圈(42),设置在所述连接管(41)的底端,所述密封胶圈(42)的外壁与烟道(2)的内壁相插接;矩形框体(43),设置在所述连接管(41)的顶端,所述矩形框体(43)的内腔与连接管(41)的内腔相贯通;密封板(44),所述密封板(4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密封板(44)分别沿左右方向从前至后间隙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矩形框体(43)的内侧,所述轴承的内环与密封板(44)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矩形框体(4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44)的右侧延伸进矩形框体(43)的内腔;第一连杆(45),所述第一连杆(4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杆(45)分别过盈配合在四个密封板(44)的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老式煤炉空气净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还包括;第二连杆(46),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连杆(45)的左侧底端;连接转轴(4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46)的右侧中心位置,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连接转轴(47)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第二连杆(46)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盘(48),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密封胶圈(42)的内腔右侧中心位置,所述转动盘(48)的左侧外端与连接转轴(47)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连接转轴(47)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转动盘(48)的内壁固定连接;棘轮(49),螺钉连接在所述转动盘(48)的右端;棘爪(410),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框体(43)的内腔右侧底端,所述棘爪(410)与棘轮(49)的齿槽相卡接;弹簧(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三J一五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房淼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