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104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滑槽,在第一滑槽的槽底设有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座,在第一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立柱,在立柱上部的前侧壁上设有第三滑槽,在第三滑槽内间隔设置有两块支撑板,每块支撑板分别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固定在立柱上,两块支撑板分别供大鼠的前脚与后脚支撑;在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座,在第二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直立的内管,在内管的外部滑动套设有外管,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在外管的顶部设有艾条放置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能使大鼠在腹部暴露的固定姿势下保持安静状态进行腹部针灸治疗,能降低针灸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工作强度。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针灸治疗的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针灸的临床疗效逐渐受到国内外人民的认可,针灸逐渐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实验针灸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的有效手段,针灸实验的实验对象多采用大鼠。目前对大鼠的腹部进行针刺、艾灸等针灸治疗的操作过程是:由实验人员抓着大鼠,使大鼠的腹部暴露出来后,再对大鼠的腹部进行针刺或艾灸,一方面,针刺过程中,被实验人员抓着的大鼠会发生挣扎,大鼠挣扎时易发生掉针现象,影响实验结果,并且实验人员也有可能会被挣扎的大鼠咬伤;另一方面,艾灸过程中,也是由实验人员一直手持艾条对大鼠的腹部进行艾灸,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高。因此,如何使大鼠在腹部暴露的固定姿势下保持安静状态进行腹部针灸治疗、并能降低针灸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是针灸实验的固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实验人员对大鼠进行针炙治疗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一滑槽,在第一滑槽的槽底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置有能沿第一滑槽移动的第一滑座,在第一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立柱,在立柱上部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左右走向的第三滑槽,在第三滑槽内间隔设置有两块能沿第三滑槽移动的支撑板,每块支撑板分别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固定在立柱上,两块支撑板分别供大鼠的前脚与后脚支撑,并且当大鼠的前脚与后脚分别支撑在两块悬空的支撑板上时,大鼠的腹部正好暴露在两块支撑板之间;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设置有能沿第二滑槽移动的第二滑座,在第二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直立的内管,在内管的外部滑动套设有只能沿内管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内管转动的外管,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外管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在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放置艾条的艾条放置架。
[0005]进一步地,前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其中:在外管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一条导槽,在内管的外壁上沿轴向固定有一条滑动设置在导槽中的导向筋,外管与内管通过导向筋与导槽相配合而只能相对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其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在内管中设置有弹簧片,弹簧片的一端与内管相固定,弹簧片的另一端固定有伸入第一通孔的定位块,定位块在弹簧片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伸出第一通孔的趋势,在外管的管壁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当外管沿内管上下移动至第一通孔与任一高度位置的第二通孔相对应时,定位块在弹簧片的
弹力作用下会从第一通孔向外插入对应的第二通孔,从而使内管与外管相固定。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其中:固定组件的结构包括:设置于立柱顶部且与第三滑槽垂直连通的长条孔,在支撑板上设置对应长条孔的螺纹孔,在长条孔中滑动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螺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板的螺纹孔中,当拧紧锁紧螺栓时,能将支撑板锁紧固定在立柱的第三滑槽中。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使大鼠在腹部暴露的固定姿势下保持安静状态进行腹部针灸治疗,能降低针灸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并能防止实验人员在对大鼠针灸治疗过程中被大鼠抓伤,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2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中所示的H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5为图1中所示的F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包括底座1,在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一滑槽2,在第一滑槽2的槽底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二滑槽3,在第一滑槽2内设置有能沿第一滑槽2移动的第一滑座4,在第一滑座4的顶部设置有立柱5,在立柱5上部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左右走向的第三滑槽6,在第三滑槽6内间隔设置有两块能沿第三滑槽6移动的支撑板7,每块支撑板7分别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固定在立柱5上,两块支撑板7分别供大鼠的前脚与后脚支撑,并且当大鼠的前脚与后脚分别支撑在两块悬空的支撑板7上时,大鼠的腹部正好暴露在两块支撑板7之间;在所述的第二滑槽3内设置有能沿第二滑槽3移动的第二滑座8,在第二滑座8的顶部设置有直立的内管9,在内管9的外部滑动套设有只能沿内管9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内管9转动的外管10,在内管9与外管10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外管10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在外管10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放置艾条的艾条放置架11;
[0016]在本实施例中,在外管10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一条导槽,在内管9的外壁上沿轴向固定有一条滑动设置在导槽中的导向筋12,外管10与内管9通过导向筋12与导槽相配合而只能相对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转动;
[0017]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内管9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在内管9中设置有弹簧片14,弹簧片14的一端与内管9相固定,弹簧片14的另一端固定有伸入第一通孔13的定位块15,定位块15在弹簧片14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伸出第一通孔13的趋势,在外管10的管壁上自上向下间隔设置有若干能与第一通孔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6,当外管10沿内管9上下移动至第一通孔13与任一高度位置的第二通孔16相对应时,定位块15在弹簧片14的弹力作用下会从第一通孔13向外插入对应的第二通孔16,从而使内管9与
外管10相固定,通过移动外管10,使外管10上不同高度位置的第二通孔16与内管9的第一通孔13相对应,从而对外管10的高度进行调节,操作十分方便,省时省力;
[001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块支撑板与立柱相锁紧固定的固定组件的结构均相同,下面仅以其中一块支撑板与立柱相锁紧固定的固定组件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固定组件的结构包括:设置于立柱5顶部且与第三滑槽6垂直连通的长条孔17,在支撑板7上设置对应长条孔17的螺纹孔,在长条孔17中滑动设置有锁紧螺栓18,锁紧螺栓18的螺杆螺纹连接在支撑板7的螺纹孔中,当拧紧锁紧螺栓18时,能将支撑板7锁紧固定在立柱5的第三滑槽6中,上述固定组件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
[0019]本技术是基于现有实验证明过的大鼠在悬空的高台上不会乱动的原理进行设计的;使用时,先旋松各支撑板7固定用的锁紧螺栓18,然后将大鼠的前脚与后脚分别支撑在两块悬空的支撑板7上,接着将两块支撑板7相背移动,从而将大鼠的身体展开,使大鼠的腹部正好暴露在两块支撑板7之间,此时可以对大鼠进行针刺治疗,由于大鼠在悬空的支撑板7上不会乱动,使得大鼠会在腹部暴露的固定姿势下保持安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一滑槽,在第一滑槽的槽底设置有前后走向的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内设置有能沿第一滑槽移动的第一滑座,在第一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立柱,在立柱上部的前侧壁上设置有左右走向的第三滑槽,在第三滑槽内间隔设置有两块能沿第三滑槽移动的支撑板,每块支撑板分别通过固定组件锁紧固定在立柱上,两块支撑板分别供大鼠的前脚与后脚支撑,当大鼠的前脚与后脚分别支撑在两块悬空的支撑板上时,大鼠的腹部正好暴露在两块支撑板之间;在所述的第二滑槽内设置有能沿第二滑槽移动的第二滑座,在第二滑座的顶部设置有直立的内管,在内管的外部滑动套设有只能沿内管上下移动而不能相对内管转动的外管,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外管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在外管的顶部设置有用以放置艾条的艾条放置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实验针灸治疗台,其特征在于:在外管的内壁上沿轴向设置有一条导槽,在内管的外壁上沿轴向固定有一条滑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蓉黄丽强朱小娟郭海莲陈栎遥施洁许娴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