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101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轧制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包括设置于的机架的厚度检测装置;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辊、支撑辊以及第一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辊位于传送架末端并与传送辊保持平齐,检测辊位于支撑辊的正上方,板材从传送架末端的传送辊运输至检测辊与支撑辊之间;第一高度调节机构用以驱动检测辊沿机架高度方向活动;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检测辊与支撑辊之间通过的板材引起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通过因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距离变化而测得的电容值计算板材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快速计算出板材厚度,测量过程简单,准确性高。准确性高。准确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轧制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厚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板带钢材是钢铁制造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在汽车、船舶、航空、机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板带厚度是板带钢材众多质量指标中最直接、最严格的指标之一,因此板带厚度检测技术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重视。且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轧制板带的厚度越来越薄,因此对板带的厚度研究十分重要。因为板带厚度的测量精度往往受到工作温度,环境,测量条件的限制,因此先进的板材厚度检测方法和精确的检测结果是提高板材质量的前提。
[0003]目前国内外的板材厚度测量装置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非接触式主要以间接检测板材为主,主要用于冷轧钢带的测量,测量精度低,信号处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接触式通常采用螺旋测微仪等设备对板材厚度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理论上检测精度较高,因此具有检测信号直接、测量精度高等特点,但是测量过程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与设置于机架的传送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架,传送架设有数个传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的机架的厚度检测装置;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辊、支撑辊以及第一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辊位于传送架末端并与传送辊保持平齐,检测辊位于支撑辊的正上方,板材从传送架末端的传送辊运输至检测辊与支撑辊之间;第一高度调节机构与检测辊连接,用以驱动检测辊沿机架高度方向活动,以便调整支撑辊与检测辊之间的距离;第一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检测辊与支撑辊之间的板材驱动检测辊沿机架高度方向活动,引起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以便通过因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的距离变化而测得的电容值计算板材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第一高度调节装置位于第一安装空间内;第一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套筒以及连接杆;第一驱动器位于第一安装空间的底部并且与套筒的底部外壁连接,套筒的顶部外壁与第一安装空间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连接杆、第一电极板以及第二电极板均位于套筒内;检测辊端部正对的机架位置沿机架高度方向设有第一开孔,检测辊的端部贯穿第一开孔后与第一轴承连接,第一轴承套套设于第一轴承外;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轴承套连接,另一端朝向套筒顶部并与第一电极板连接;第二电极板位于套筒的顶部内壁;检测辊能在套筒内沿机架高度方向运动,第一驱动器驱动套筒沿机架高度方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厚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高度调节机构,第二高度调节机构与支撑辊连接,用以驱动支撑辊沿机架高度方向运动;传送装置包括第三高度调节机构,第三高度调节机构与传送架连接,用以驱动传送架沿机架高度方向活动;通过第二高度调节装置与第三高度调节装置使支撑辊与传送辊保持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温度控制的可移动式板材厚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二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桥医崔明超王瀚过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