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及其制法、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100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长期稳定地维持良好的清洁性、并且通过形成于调色剂表面的被覆层的效果而防止调色剂凝集、经时稳定性优异的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具有核粒子和被覆层,所述核粒子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所述被覆层含有微小树脂粒子且形成于核粒子表面。被覆层是通过微小树脂粒子的一部分与核粒子和相邻的微小树脂粒子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融合而形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印刷方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用于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 成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将潜像显影化的调色剂被用于各种图像形成过程,作为其一 例,被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过程中。使用电子照相方式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带电 部、曝光部、显影部、转印部、定影部和清洁部。带电部,使感光体表 面带电。曝光部,将信号光照射在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而形成对 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显影部,将显影剂中的电子照相用调色剂(以 下简称"调色剂")供给到形成于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 像。转印部,将形成于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定影 部,使所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清洁部,例如清洁刮板, 用刮板将调色剂像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刮除而使感光体 表面清洁化。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含有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 剂或者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来显影静电潜像, 从而形成图像。在此所用的调色剂,是在作为基质的粘结树脂中使着色 剂、作为脱模剂的蜡等分散并进行粒状化而得的树脂粒子。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可以快速并廉价地形成图 像品质良好的图像,所以被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中,最近普 及显著。与其相伴,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尤其是通 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高精细化、高解像度化、图像品质的稳定 化、图像形成速度的快速化等受到特别重视。为了实现上述要求,从图 像形成过程和显影剂这两方面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以图像的高画质化为目的,从显影剂方面,以防止图像浓度降低和图像出现影像模糊为重的观点出发,待解决的课题是防止附着于感光体的调色剂清洁不良,防止调色剂成分固定在感光体上而发生调色剂成 膜。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提出了以改善清洁性为目的的调色剂。在特公平2 - 3172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调色剂其是调色剂粉末 和具有平均粒径小于该调色剂粉末平均粒径的微粉末的混合物,其形态 是,微粉末附着于调色剂粉末上。在特公平2 - 3172号公报中,微粉末是 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大致球形的具有0.05 ~5nm平均粒径的聚合物微粉 末通it^水介质中用过硫酸盐系引发剂使选自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 酸酯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含氮加成聚合性单体、聚合性不饱和羧酸单体 中的一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得到,或者通过使用水溶性聚合物代替乳化剂 进行聚合的无乳化剂乳化聚合而得到。在特开平3- 10066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平均粒径为2~8jim的球 形调色剂用粒子粉末的表面固定树脂微粉体而形成的彩色调色剂。树脂 微粉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调色剂用粒子粉末所含的粘结树脂,平均 粒径为50 ~ 150nm。在特许第336501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调色剂粒子表面将硬度比调 色剂粒子的粘合剂树脂高的有机系微粒子进行固定化处理后,外添微粒 子进行后处理而得到的调色剂。在特许第3365018号公^^中,相对于调 色剂粒子,有机系树脂微粒子的添加量为0.5~3重量%, 一次粒子的平 均粒径为0.01 ~ 2nm,洛氏硬度比粘合剂树脂的洛氏硬度大10以上。在特开平10-30742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含有着色剂和粘合剂树 脂的非球形粒子的表面上固定带电性树脂粒子而成的调色剂。在特开平 10 - 307424号公报中,由带电性树脂粒子所致的非球形粒子的表面被覆 率为5~50%。而且带电性树脂粒子以在非球形粒子的凸部表面相互融 合的状态被固定。根据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公开的调色剂,通过使有机微粒子附着、固 定或融合于调色剂粒子,可以提高调色剂的清洁性,可以防止调色剂成 膜的发生。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公开的调色剂存在如下待解决的课 题。在特公平2 - 3172号公报中公开的调色剂,通过将微粉末与调色剂 粒子混合,而成为微粉末附着于调色剂粒子的状态。因此,微粉末对调 色剂粒子的附着力非常小,如果长期使用,则因例如在显影容器内的搅5拌而使微粒子从调色剂粒子上脱离,难以长期维持通过混合微粒子所带 来的提高清洁性的效果。在特开平3 - 100660号7>报和特许第3365018号/>报中公开的调色 剂,因例如一般的混合机、混合系统等带来的机械冲击力,而具有将树 脂微粉体或有机系树脂微粒子(以下统称为"树脂微粒子")埋设、固 定于调色剂粒子上的形态。这种在特开平3 - 100660号公报和特许第 3365018号公报中公开的调色剂与在特公平2-3172号公报中公开的调 色剂相比,虽然树脂微粒子对调色剂粒子的附着力大,但是不能充分防 止因在显影容器内的搅拌而使树脂微粒子从调色剂粒子上脱离的情况, 不能解决因长期使用而致清洁性下降的问题。在特开平10-307424号公报中公开的调色剂,由于带电性树脂粒 子以融合于非球形粒子的状态被固定,所以能够充分提高带电性树脂粒 子对非球形粒子的附着力,但是由带电性树脂粒子所致的非球形粒子的表面被覆率为5~50%,且只在非球形粒子的凸部表面固定有带电性树 脂粒子,所以产生非球形粒子中含有的低熔点成分渗出而调色剂凝集的 问题。此外,近年来,随着工序高速化、节能化的流行,希望调色剂的定 影温度低温化。作为低温定影用的调色剂,提出了添加低熔点结晶性聚 酯的方法,但易于发生结晶性聚酯树脂所致的调色剂粉体的结块 (blocking),难以保持保存性。进而,难以保持定影后调色剂图像的保 存性。需要设计出流动性、转印性等良好,具有均一的带电性能,耐胶印 性和耐印迹(anti - tracking )性优异,且具有其他各种功能的调色剂, 为此而提出了通过树脂层将表面被覆而得的胶嚢调色剂。在特开2006 - 91379号公报中公开的调色剂,是不断抑制由急速冷 却导致的体积收缩来制造用非晶性树脂被覆核粒子表面而得的调色剂, 所述核粒子含有规定了熔点和重均分子量的结晶性聚酯树脂和着色剂。在特开2007 - 93809号公报中公开的调色剂,是在含有复合树脂和 着色剂微粒子的核粒子表面设有壳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所述复合树脂 是结晶性聚酯树脂及苯乙烯系树脂与聚酯树脂结合而得的;该调色剂是在含有各微粒子的分散液中形成核凝集粒子,在该核凝集粒子表面附着 壳树脂微粒子,使核壳附着粒子合而为一而得到的。然而在这些胶嚢调色剂的核-壳结构的形成中,难以得到均一的核 -壳接合界面,对于以往的胶嚢调色剂而言,核-壳之间不能得到充分 的界面强度,壳层剥脱、进而核层削碎而产生的微粉固定在载体表面而 加快显影剂的带电劣化,或者所产生的微粉容易转移到显影辊、感光体、 载体等上,因而容易产生显影辊、感光体及载体的污染,有导致形成图 像的画质降低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良好的清洁性、并且 通过形成于调色剂表面的被覆层的效果来防止调色剂凝集、经时稳定性 优异的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双成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核粒子和被覆层;所述核 粒子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所述被覆层含有微小树脂粒子且形成于核 粒子的表面,被覆层所含的微小树脂粒子的一部分与核粒子及相邻的微 小树脂粒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核粒子和被覆层; 所述核粒子含有粘结树脂和着色剂; 所述被覆层含有微小树脂粒子且形成于核粒子的表面,该被覆层所含的微小树脂粒子的一部分与核粒子及相邻的微小树脂粒子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瀬德隆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