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余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076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垂直钢架,垂直钢架右侧固定连接有横钢梁,横钢梁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拉杆,且上拉杆顶部与垂直钢架右侧相连接。该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设置有下顶杆,在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受到被动冲击时,冲击力作用在下顶杆顶部,并且冲击力同时推动缓冲杆下压,使得缓冲杆挤压进入弹簧组内部并控制弹簧组被动的向外扩张,弹簧组中的弹簧钢条与防脱边交错卡箍形成反向限位防止缓冲杆回弹迅速,同步的弹簧组受力下压形变对冲击力进行削弱,使得下顶杆对于冲击力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性,大大提高了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的稳固与安全。了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的稳固与安全。了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的稳固与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钢梁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钢结构建筑物的搭建过程中,垂直钢架与钢梁之间连接处需使用到焊接以及螺栓等手段进行连接固定,其中申请号为的CN201921645855.4一种建筑用钢结构受力结构,属于钢结构
,包括连接杆和主体,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连接杆,主体的内部嵌入设置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为弧形底座,为三分之一弧形板,且连接板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顶端居中表面,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椭圆稳定槽。通过压缩弹簧连接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便于进行调节,同时上下位的错位设置配合内凹弧形表面的设置,达到更稳定的固定效果,通过表面外凸设置的连接板,有效的对主体进行支撑,而总体呈梯形设置,增加与外部平面接触的面积,达到稳定受力的效果。
[0003]但是现有的垂直钢架与钢梁之间连接处缺乏支撑机构,导致了钢梁在受压或者被动冲击时无法进行缓冲防护,其二者的连接处容易出现开裂,进而影响钢架与钢梁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0004]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钢梁支撑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包括垂直钢架,所述垂直钢架右侧固定连接有横钢梁,所述横钢梁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拉杆,且上拉杆顶部与垂直钢架右侧相连接,所述横钢梁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位板,所述垂直钢架右侧位于横钢梁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顶杆,且下顶杆顶部与卡位板相连接,所述下顶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接端,且卡接端与卡位板下表面相连接,所述下顶杆中部滑动连接有稳定杆,所述下顶杆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下顶杆底端中心开口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部嵌入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卡位板下表面开口设置有呈一字状排列的内卡槽,且内卡槽与卡接端相连接,所述卡位板左侧位于内卡槽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排压孔,所述排压孔内部嵌入设置有负压塞,所述负压塞左侧开口设置有气孔,所述排压孔内部嵌入设置有回压片,且回压片与负压塞左端相连接,所述卡位板位于排压孔左侧固定连接有风动风机,所述排压孔内部位于负压塞左侧嵌入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中心转动连接有传动轴,且第一风机与风动风机之间通过传动轴呈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中段嵌套设置有变速齿轮组,所述风动风机内部转动连接有叶片,所述风动风机边框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槽,所述风动风机边框内部位于内槽外侧开口设置有滑动槽,所述叶片中贯穿设置
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嵌套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滑动槽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位于内槽连接处滑动设置有变向球,所述变向球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内槽内部呈对称状转动连接有活动球。
[0007]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负压塞与内卡槽内部之间呈相通设置,且负压塞内部呈左小右大的喇叭状设置。
[000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杆呈上下大小的倒圆台状设置,且缓冲杆底端直径与弹簧组顶部直径呈配套设置。
[000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组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设置,且弹簧组顶部直径小于缓冲杆最大直径设置,并且缓冲杆嵌入弹簧组内部后令弹簧组呈向外扩张设置。
[00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脱边呈半圆状突起设置,且防脱边相对水平面呈30
°
向上倾斜设置,并且防脱边设有若干组呈等距排布。
[00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卡槽内部设有防滑垫,且排压孔贯穿防滑垫设置,并且内卡槽内径与卡接端尺寸呈配套设置。
[00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变向球与活动球外表均设有螺纹,且螺纹均呈配套设置,并且活动球设有五组呈均匀散布。
[00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内槽设有大小一致的上下两层,且上下两层之间设有贯穿式开口,并且贯穿式开口口径与变向球直径之间呈配套设置,并且活动球位于贯穿式开口内部设置。
[00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呈倾斜状设置于变向球左侧的下方以及右侧的上方。
[0015]有益效果:
[0016]1、该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设置有下顶杆,在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受到被动冲击时,冲击力作用在下顶杆顶部,并且冲击力同时推动缓冲杆下压,使得缓冲杆挤压进入弹簧组内部并控制弹簧组被动的向外扩张,弹簧组中的弹簧钢条与防脱边交错卡箍形成反向限位防止缓冲杆回弹迅速,同步的弹簧组受力下压形变对冲击力进行削弱,使得下顶杆对于冲击力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性,大大提高了垂直钢架与横钢梁连接处的稳固与安全。
[0017]2、设置有卡位板,当卡接端与对应位置的内卡槽连接时,卡接端嵌入内卡槽内部后,在嵌入过程中形成对内卡槽内部空气的快速从排压孔中排出,并且空气在穿过负压塞时,会由于空气的瞬时冲击促使气孔扩张供空气排出,并且在排气完毕后回压片迅速挤压气孔封闭,从而令内卡槽内部与卡接端连接后形成负压环境,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卡接端更不易从内卡槽中脱落。
[0018]3、设置有风动风机与第一风机,通过外界气流吹动风动风机运行产生气流,同步的风动风机利用变速齿轮组和传动轴带动第一风机转动,使得第一风机转动产生吹向负压塞的气流,气流压迫负压塞,并且风动风机运行产生气流使得排压孔内外两侧产生负压差,有效的防止了负压塞在外界气流过大时出现自我扩张,而影响挤压槽内部的负压环境。
[0019]4、设置有变向球和活动球,当外界气流正面吹向风动风机时,吹动叶片顺时针转动,并且利用连接杆带动滑动块位于滑动槽内部滑动,当外界气流背面吹向风动风机时,吹动叶片逆时针转动,同时连接杆反向转动带动变向球逆向行进,并且限位杆在逆向经过内
槽贯穿式开口时卡入开口中,从而使得变向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一层的内槽中掉落,并且在掉落的途中与对称活动球接触,二者表面的螺纹与螺纹相咬合,使得变向球发生转动实现对叶片倾斜角度的改变,从而达到维持风动风机风向不变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卡位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顶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杆底端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动风机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8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1-9中:1-垂直钢架;101-连接板;2-横钢梁;3-上拉杆;4-下顶杆;401-卡接端;402-稳定杆;403-缓冲杆;4031-防脱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对钢梁防护及受力的支撑机构,包括垂直钢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钢架(1)右侧固定连接有横钢梁(2),所述横钢梁(2)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拉杆(3),且上拉杆(3)顶部与垂直钢架(1)右侧相连接,所述横钢梁(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位板(5),所述垂直钢架(1)右侧位于横钢梁(2)下方转动连接有下顶杆(4),且下顶杆(4)顶部与卡位板(5)相连接,所述下顶杆(4)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接端(401),且卡接端(401)与卡位板(5)下表面相连接,所述下顶杆(4)中部滑动连接有稳定杆(402),所述下顶杆(4)中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杆(403),所述下顶杆(4)底端中心开口设置有挤压槽(404),所述挤压槽(404)内部嵌入设置有弹簧组(405),所述卡位板(5)下表面开口设置有呈一字状排列的内卡槽(501),且内卡槽(501)与卡接端(401)相连接,所述卡位板(5)左侧位于内卡槽(501)连接处开口设置有排压孔(502),所述排压孔(502)内部嵌入设置有负压塞(503),所述负压塞(503)左侧开口设置有气孔(5031),所述排压孔(502)内部嵌入设置有回压片(504),且回压片(504)与负压塞(503)左端相连接,所述卡位板(5)位于排压孔(502)左侧固定连接有风动风机(6),所述排压孔(502)内部位于负压塞(503)左侧嵌入设置有第一风机(505),所述第一风机(505)中心转动连接有传动轴(507),且第一风机(505)与风动风机(6)之间通过传动轴(507)呈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507)中段嵌套设置有变速齿轮组(506),所述风动风机(6)内部转动连接有叶片(601),所述风动风机(6)边框内部开口设置有内槽(602),所述风动风机(6)边框内部位于内槽(602)外侧开口设置有滑动槽(605),所述叶片(601)中贯穿设置有连接杆(603),所述连接杆(603)顶部嵌套设置有滑动块(6042),且滑动块(6042)与滑动槽(605)相连接,所述连接杆(603)位于内槽(602)连接处滑动设置有变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元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